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紡織用壓配裝置,它屬于紡織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壓配結構的組裝過程中,一般是員工利用簡易的壓配工具,手工對組裝的零部件進行工件壓配,其缺點在于,操作復雜、工作效率低、裝配的重復性高,操作人員勞動強度高,導致機械零部件壓配的質量與生產效率較低。
因此,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裝配質量好的裝置顯得尤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壓配質量好的紡織用壓配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紡織用壓配裝置,包括工作臺面、操控面板、控制箱、連接管和機架,所述工作臺面固定在機架上,控制箱安裝在機架后側,操控面板設置在機架的側面,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壓配機構、防護罩、壓裝固定臺、物料盒和工具倉,壓配機構安裝在工作臺面上,該壓配機構位于工作臺面的上方,壓配機構通過連接管與控制箱連接,防護罩位于壓配機構的前端,該防護罩設置在工作臺面上,壓裝固定臺安裝在工作臺面上,該壓裝固定臺位于壓配機構的正下方,物料盒放置在工作臺面上,工具倉設置在機架的內部;結構簡單合理,整個機架穩固,壓配時操作方便,效率高,降低了工作者的勞動強度。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壓配機構包括固定座、固定板、氣壓桿、壓頭和導柱組,固定座與固定板連接,氣壓桿的一端穿過固定板與固定座相連,該氣壓桿的另一端設置有壓頭,導柱組的一端與工作臺面連接,該導柱組的另一端與固定板連接;使得壓配過程方便合理。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柱組包括結構和形狀相同的第一導柱、第二導柱、第三導柱和第四導柱,該第一導柱、第二導柱、第三導柱和第四導柱均布設置在固定板的下部。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柱組通過螺母與固定板連接;使得連接更可靠。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腳墊,所述腳墊為四個,該四個腳墊均布安裝在機架的底部;該腳墊也可采用可拆卸的腳墊,便于安裝和拆卸。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工具倉包括第一倉門和第二倉門,該第一倉門和第二倉門均通過鉸鏈與機架相連。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拉手,所述拉手設置在第一倉門或第二倉門上;使得開倉門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省時省力,工作效率高,裝配質量好,降低了操作者的人工強度,提高了企業的效益,利于自動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壓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壓配機構固定在工作臺面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機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工作臺面1,機架2,壓配機構3,防護罩4,壓裝固定臺5,物料盒6,工具倉7,操控面板8,控制箱9,連接管10,螺母11,腳墊12,固定座31,固定板32,氣壓桿33,壓頭34,導柱組35,第一導柱351,第二導柱352,第三導柱353,第四導柱354,第一倉門71,第二倉門72,拉手7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工作臺面1、機架2、壓配機構3、防護罩4、壓裝固定臺5、物料盒6、工具倉7、操控面板8、控制箱9和連接管10。
本實施例中的工作臺面1固定在機架2上,控制箱9安裝在機架2后側,操控面板8裝在機架2的側面,壓配機構3安裝在工作臺面1上,該壓配機構3位于工作臺面1的上方,壓配機構3通過連接管10與控制箱9連接,防護罩4位于壓配機構3的前端,該防護罩4設置在工作臺面1上,壓裝固定臺5安裝在工作臺面1上,該壓裝固定臺5位于壓配機構3的正下方,物料盒6放置在工作臺面1上。
本實施例中的壓配機構3包括固定座31、固定板32、氣壓桿33、壓頭34和導柱組35,固定座31與固定板32連接,氣壓桿33的一端穿過固定板32與固定座31相連,該氣壓桿33的另一端設置有壓頭34,導柱組35的一端與工作臺面1連接,該導柱組35的另一端與固定板32連接。
本實施例中的導柱組35包括結構和形狀相同的第一導柱351、第二導柱352、第三導柱353和第四導柱354,該第一導柱351、第二導柱352、第三導柱353和第四導柱354均布設置在固定板32的下部,導柱組35通過螺母11與固定板32連接。
本實施例中的工具倉7設置在機架2的內部;工具倉7包括第一倉門71和第二倉門72,該第一倉門71和第二倉門72均通過鉸鏈與機架2相連。
本實施例中的腳墊12為四個,該四個腳墊12均布安裝在機架2的底部,拉手73設置在第一倉門71或第二倉門72上,也可采用兩個倉門上均設置拉手73結構。
通過上述闡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已能實施。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