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沾錫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動沾錫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的數據線在焊接前一般都需要先沾上助焊劑,之后再沾上焊錫,之后才能實現焊接。目前,傳統的沾錫工序是由手工完成的,存在沾錫效果不佳、效率較低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出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有效沾錫而且沾錫效率較高的自動沾錫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沾錫裝置,包括固定導軌、可翻轉導軌、助焊劑滴管以及錫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導軌設置有矩形滑軌,所述可翻轉導軌設置有矩形滑軌和用于卡緊夾具的T形滑軌,并通過氣缸驅動其作朝向錫液池的翻轉運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導軌相對于可翻轉導軌設置有一段背向可翻轉導軌的斜面。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錫液池設置有電加熱裝置和刮錫渣片,所述刮錫渣片通過獨立氣缸驅動作來回錫液池錫液表面的往返運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助焊劑滴管設置在所述錫液池導軌方向的前方,并且在其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廢液的收集槽。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導軌上設置有防倒退裝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導軌另一側相對于所述錫液池設置有感應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氣缸驅動可翻轉導軌的方式完成沾錫工序,利用T形滑軌卡緊夾具,可翻轉導軌翻轉時帶動夾具翻轉,使夾具中的數據線芯線浸泡在錫液池中進行沾錫,沾錫完成后可翻轉導軌返回原位,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提高了沾錫效果和沾錫效率;
此外,固定導軌相對于可翻轉導軌設置有一段背向可翻轉導軌的斜面,有效地避免了可翻轉導軌在帶動夾具翻轉時出現卡死的情況,保證了沾錫工序的順利進行;
此外,在錫液池設置有電加熱裝置和刮錫渣片,電加熱裝置通過加熱錫液使其保持液體狀態,刮錫渣片通過獨立氣缸驅動作來回錫液池錫液表面的往返運動,用于定時清理錫液表面的錫渣,兩者保證了沾錫均勻以及沾錫工序的進行;
此外,在沾錫前進行滴助焊劑工序,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保證了后續焊接工序的順利進行;
進一步,所述導軌上設置有防倒退裝置和感應器,防倒退裝置是防止導軌上夾具在沾錫過程中發生倒退,感應器是通過感應夾具位置來啟動自動沾錫裝置,兩者都提高了自動化生產的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的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一種自動沾錫裝置,包括固定導軌1、可翻轉導軌2、助焊劑滴管3以及錫液池4,所述固定導軌1設置有矩形滑軌8,并相對于可翻轉導軌2設置有一段背向可翻轉導軌2的斜面10,防止可翻轉導軌在帶動夾具翻轉時出現卡死的情況,所述可翻轉導軌2設置有矩形滑軌8和用于卡緊夾具的T形滑軌9,并通過氣缸驅動其作朝向錫液池4的翻轉運動,所述固定導軌1的矩形滑軌8與可翻轉導軌2的矩形滑軌8接觸連接;所述可翻轉導軌2翻轉時,帶動其上方被T形滑軌9卡緊的夾具一起朝錫液池4翻轉,夾具上的芯線浸入錫液池4中,完成沾錫工序。
所述錫液池4設置有電加熱裝置41和刮錫渣片42,所述刮錫渣片42通過獨立氣缸驅動作來回錫液池4錫液表面的往返運動用于定時清理錫液表面的錫渣,電加熱裝置41和刮錫渣片42保證了錫處于液體狀態,確保沾錫均勻,提高沾錫效果;所述助焊劑滴管3設置在所述錫液池4導軌方向的前方,并且在其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廢液的收集槽5,沾錫前進行滴助焊劑工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保證了后續焊接工序的順利進行。
所述固定導軌1上設置有防倒退裝置6,防倒退裝置6呈三角形,內部設置彈簧裝置,利用三角形的幾何特征,達到夾具能前進防倒退的效果,提高了沾錫過程中穩定性;所述固定導軌1另一側相對于所述錫液池4設置有感應器7,當夾具運動到了正對位置的時候,紅外線感應器接受到信號,并隨即啟動自動沾錫裝置,其作用為自動化沾錫的開關。
當夾有數據線的夾具通過導軌運動到自動沾錫裝置前方時,先由助焊劑滴管3進行滴助焊劑工序,接著夾具繼續前進,感應器7收到夾具到達的信號,啟動自動沾錫裝置,可翻轉導軌發生翻轉,帶動其上方被T形滑軌9卡緊的夾具一起朝錫液池4翻轉,夾具上的芯線浸入錫液池4中,完成沾錫工序。
所述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基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