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曲軸加工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曲軸加工裝夾裝置。
背景技術:
曲軸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常用于軋鋼、造紙等生產線上,曲軸是保證產品剪切質量的重要部件之一;以前曲軸全部為外協專用機床加工,成本高、周期長。曲軸加工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曲軸的結構復雜,在車床上不好定回轉中心;(2)加工曲軸回轉運動時,慣性運動重量分配不均,影響加工精度,曲軸快速回轉時,也容易造成曲軸從機床裝夾位置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曲軸加工裝夾裝置,可以把控曲軸加工的質量和周期,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曲軸加工裝夾裝置,具有L型機床,L型機床的立板上固定安裝有四爪卡盤,四爪卡盤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飛剪曲軸的短軸頭端的工藝模板,L型機床的臥板上固定安裝有與立板相平行且用于頂緊飛剪曲軸的長軸尾端的頂尖板;工藝模板具有與飛剪曲軸的平衡重相對設置的矩形夾具本體,矩形夾具本體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與飛剪曲軸的短軸外端相匹配的裝夾通孔,矩形夾具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對稱開設有兩個位于裝夾通孔兩側的固定螺紋孔,矩形夾具本體的厚度方向上還開設有與四爪卡盤位置相對應的固定通孔和與飛剪曲軸的長軸中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校正通孔。
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裝夾通孔主要由頂部敞口的矩形通孔和與矩形通孔相連通的圓形通孔組成,矩形通孔的中心點與圓形通孔的中心點相重合,矩形通孔的寬度尺寸小于圓形通孔的直徑尺寸。
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裝夾通孔的中心點、固定通孔的中心點和校正通孔的中心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
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個固定螺紋孔的中軸線相重合,且圓形通孔的中心點位于固定螺紋孔的中軸線上。
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圓形通孔的直徑尺寸大于固定通孔的直徑尺寸,固定通孔的直徑尺寸與校正通孔的直徑尺寸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曲軸加工裝夾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一、即便曲軸的結構復雜,也能在車床上確定好回轉中心;
二、加工曲軸回轉運動時,慣性運動重量分配均勻,不影響加工精度,曲軸快速回轉時,也不易造成曲軸從機床裝夾位置脫落;
三、可以把控曲軸加工的質量和周期,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曲軸加工裝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曲軸加工裝夾裝置中工藝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A處的剖視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1、L型機床,2、四爪卡盤,3、工藝模板,31、矩形夾具本體,32、裝夾通孔,321、矩形通孔,322、圓形通孔,33、固定螺紋孔,34、固定通孔,35、校正通孔,4、頂尖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見圖1、圖2和圖3,一種曲軸加工裝夾裝置,具有L型機床1,L型機床1的立板上固定安裝有四爪卡盤2,四爪卡盤2上安裝有用于夾持飛剪曲軸的短軸頭端的工藝模板3,L型機床1的臥板上固定安裝有與立板相平行且用于頂緊飛剪曲軸的長軸尾端的頂尖板4;工藝模板3具有與飛剪曲軸的平衡重相對設置的矩形夾具本體31,矩形夾具本體31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與飛剪曲軸的短軸外端相匹配的裝夾通孔32,矩形夾具本體31的寬度方向上對稱開設有兩個位于裝夾通孔32兩側的固定螺紋孔33,矩形夾具本體31的厚度方向上還開設有與四爪卡盤位置相對應的固定通孔34和與飛剪曲軸的長軸中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校正通孔35。裝夾通孔32主要由頂部敞口的矩形通孔321和與矩形通孔321相連通的圓形通孔322組成,矩形通孔321的中心點與圓形通孔322的中心點相重合,矩形通孔321的寬度尺寸小于圓形通孔322的直徑尺寸。裝夾通孔32的中心點、固定通孔34的中心點和校正通孔35的中心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固定螺紋孔33的中軸線相重合,且圓形通孔322的中心點位于固定螺紋孔33的中軸線上。圓形通孔322的直徑尺寸大于固定通孔34的直徑尺寸,固定通孔34的直徑尺寸與校正通孔35的直徑尺寸相等。
該曲軸加工裝夾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將工藝模板3放置在飛剪曲軸的短軸的前端,將飛剪曲軸的短軸夾持在裝夾通孔32中,并利用兩根緊固螺栓分別穿設到兩個固定螺紋孔33中頂緊飛剪曲軸的短軸側壁,再利用銷釘穿設固定通孔34及四爪卡盤以使夾具裝夾在車床上,最后通過外部測量儀器校正飛剪曲軸的長軸的中軸線與校正通孔35的中軸線重合后夾緊即可,配重調整合適,檢查各部加工余量,確保余量合適,半精車各檔圓尺寸。即便曲軸的結構復雜,也能在車床上確定好回轉中心;加工曲軸回轉運動時,慣性運動重量分配均勻,不影響加工精度,曲軸快速回轉時,也不易造成曲軸從機床裝夾位置脫落。可以把控曲軸加工的質量和周期,降低成本。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