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CNC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CNC加工中心大多都沒有自帶的定位治具,工件被裝夾之后都是采用人工目測、手動定位。在加工過程中通常存在如下問題:如返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因為會經常出現產品尺寸沒有加工到位或多余殘料等缺陷,重新制作新夾具時間長,另加上交付時間比較倉促,急需要穩定快速定位治具;如小批量工件加工時,用單個平口虎鉗裝夾加工,手工控制力度不穩定,易造成工件或者產品未夾緊,或者用力過度擠壓變形,裝卸工件比較費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具有通用性廣、品質一致性好、使用方便、生產效率高和成本低廉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包括CNC工作臺,所述CNC工作臺上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表面通過支撐柱懸空連接有治具底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活動貫穿所述治具底板,所述升降氣缸的輸出端連接有梯形滑塊,所述治具底板上設有兩左右移動的定位滑塊,所述定位滑塊分居所述梯形滑塊腰部兩側所述治具底板的外側設有工件定位基準板,所述定位滑塊與所述工件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工件固定區,所述定位滑塊與其同側的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復位彈簧。通過在定位滑塊與工件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工件固定區,定位滑塊可以根據工件的尺寸進行移動,滿足不同尺寸工件的快速定位需要,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升降氣缸帶動梯形滑塊向下運動,梯形滑塊會與定位滑塊接觸驅動定位滑塊相向運動,使工件夾持在定位滑塊和定位基準板之間,使用完畢后,升降氣缸上升釋放定位滑塊,定位滑塊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來位置,便于工件從工件固定區取出;通過升降氣缸帶動梯形滑塊驅動實現工件的固定,夾持力度由升降氣缸進行自動控制,有效避免手工控制力度不穩定易造成工件未夾緊或者用力過度擠壓變形的情況;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有效發揮其通用性廣的特點,無需每次使用過程專門加工專門的治具,節省了治具制作的時間,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本實用新型的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結構簡單,有效節省了加工成本,使用方便有效節約了使用成本,生產效率高降低了時間成本。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基準板數量為三塊,所述定位基準板呈“冂”字型半封閉式設置,所述定位基準板包括設置在所述兩定位滑塊外側的定位縱板和連接在定位縱板之間的定位橫板,可以滿足不同長度的公家快速定位的需要。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滑塊通過滑軌設置在所述治具底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梯形滑塊的腰部設有呈上底向下底傾斜變窄傾斜設置的第一接觸驅動面,所述定位滑塊與梯形滑塊的接觸面設有第二接觸驅動面,所述第一接觸驅動面與第二接觸驅動面的傾斜角度互相吻合,保證了定位滑塊驅動力度的均勻性。
本實用新型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通用性強,通過在定位滑塊與工件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工件固定區,定位滑塊可以根據工件的尺寸進行移動,滿足不同尺寸工件的快速定位需要,具有較強的通用性;
第二、使用方便,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升降氣缸帶動梯形滑塊向下運動,梯形滑塊會與定位滑塊接觸驅動定位滑塊相向運動,使工件夾持在定位滑塊和定位基準板之間,使用完畢后,升降氣缸上升釋放定位滑塊,定位滑塊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復原來位置,便于工件從工件固定區取出;
第三、品質一致性好,通過升降氣缸帶動梯形滑塊驅動實現工件的固定,夾持力度由升降氣缸進行自動控制,有效避免手工控制力度不穩定易造成工件未夾緊或者用力過度擠壓變形的情況;
第四、生產效率高,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有效發揮其通用性廣的特點,無需每次使用過程專門加工專門的治具,節省了治具制作的時間,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第五、成本低廉,本實用新型的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結構簡單,有效節省了加工成本,使用方便有效節約了使用成本,生產效率高降低了時間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的俯視圖;
附圖中標記包括: 1 、CNC工作臺,2 、支撐板,3 、支撐柱,4、治具底板,5、升降氣缸,6、梯形滑塊,7、定位滑塊,8、定位縱板,9、定位橫板,10、第一接觸驅動面,11、第二接觸驅動面。12、復位彈簧,13、待加工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產品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CNC加工快速定位治具,所述CNC工作臺1上設有支撐板2,所述支撐板2表面通過支撐柱3懸空連接有治具底板4,所述支撐板2上設有升降氣缸5,所述升降氣缸5活動貫穿所述治具底板4,所述升降氣缸5的輸出端連接有梯形滑塊6,所述治具底板4上設有兩左右移動的定位滑塊7,所述定位滑塊7分居所述梯形滑塊6腰部兩側所述治具底板4的外側設有工件定位基準板,所述定位滑塊7與所述工件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工件固定區,在工件固定區中,固定有待加工工件13,所述定位滑塊7與其同側的定位基準板之間設有復位彈簧12。所述定位基準板數量為三塊,所述定位基準板呈“冂”字型半封閉式設置,所述定位基準板包括設置在所述兩定位滑塊7外側的定位縱板8和連接在定位縱板8之間的定位橫板9。所述定位滑塊7通過滑軌設置在所述治具底板4上。所述梯形滑塊6的腰部設有呈上底向下底傾斜變窄傾斜設置的第一接觸驅動面10,所述定位滑塊7與梯形滑塊6的接觸面設有第二接觸驅動面11,所述第一接觸驅動面10與第二接觸驅動面11的傾斜角度互相吻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實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作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