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卡臺,特別涉及一種自動焊接高溫集熱管時所用的對口裝卡臺。
背景技術:
高溫集熱管是光熱發電的核心部件,該型號集熱管金屬內管材質為TP321H不銹鋼,長4060毫米,直徑70±0.35毫米,厚度3±0.15毫米。外管為硼硅玻璃,吸光率>95.45%,長3900毫米,直徑125±0.5毫米,厚度3±0.4毫米, 重34Kg。內、外管通過金屬補償器相連,內外管之間呈真空狀態。最大運行壓力40bar,最高運行溫度580℃。選擇性吸附涂層為一層金屬層和兩層陶瓷層的復合涂層構成。施工時,需要將若干根集熱管焊接連接成一整根集熱管,然后安裝在集熱器模塊上。每根集熱管兩端的不銹鋼內管的外露部分長僅為12毫米。由于焊接的不銹鋼管徑較小,與其相鄰的金屬補償器管徑較大,兩根預焊接的集熱管對接后,形成一個空間長度僅為24毫米的環形凹槽,在該環形凹槽中對焊時,容易灼傷兩側的金屬補償器,破壞玻璃外管與不銹鋼內管之間的真空,造成高溫集熱管的報廢。集熱管外層為硼硅玻璃和波紋金屬補償器均為易損件,不能作為對口焊接卡具的受力點,常用夾具無法滿足對口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溫集熱管自動焊接對口裝卡臺,解決了對焊兩高溫集熱管時定位困難和補償器容易受損的技術問題。
一種高溫集熱管自動焊接對口裝卡臺,包括左支撐立柱和右支撐立柱,在左支撐立柱的底端設置有左地腳調節螺栓,在右支撐立柱底端設置有右地腳調節螺栓,在左支撐立柱的頂面上設置有左L形支架,在右支撐立柱的頂面上設置有右L形支架,在左L形支架上設置有左托架,在右L形支架上設置有右托架,左托架與右托架是彼此平行對應設置的,在左托架上設置有一對左滾輪,在右托架上設置有一對右滾輪,在一對左滾輪上活動設置有左套筒,在一對右滾輪上活動設置有右套筒,在左套筒中設置有待焊接的左高溫集熱管,在右套筒中設置有待焊接的右高溫集熱管,在左套筒的右端設置有左環形陶瓷端蓋,在右套筒的左端設置有右環形陶瓷端蓋。
在左托架上設置有一對左滾輪的左鎖緊頂絲,在右托架上設置有一對右滾輪的右鎖緊頂絲,在左L形支架與左支撐立柱的頂端面之間設置有左微調螺栓,在右L形支架的頂端面之間設置有右微調螺栓。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兩集熱管對焊時空間狹小,補償器容易受損和集熱管同心度不易保持的技術難題,對口焊接精度高,施焊操作容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高溫集熱管自動焊接對口裝卡臺,包括左支撐立柱1和右支撐立柱2,在左支撐立柱1的底端設置有左地腳調節螺栓3,在右支撐立柱2底端設置有右地腳調節螺栓4,在左支撐立柱1的頂面上設置有左L形支架5,在右支撐立柱2的頂面上設置有右L形支架6,在左L形支架5上設置有左托架9,在右L形支架6上設置有右托架10,左托架9與右托架10是彼此平行對應設置的,在左托架9上設置有一對左滾輪11,在右托架10上設置有一對右滾輪12,在一對左滾輪11上活動設置有左套筒15,在一對右滾輪12上活動設置有右套筒17,在左套筒15中設置有待焊接的左高溫集熱管16,在右套筒17中設置有待焊接的右高溫集熱管18,在左套筒15的右端設置有左環形陶瓷端蓋19,在右套筒17的左端設置有右環形陶瓷端蓋20。
在左托架9上設置有一對左滾輪11的左鎖緊頂絲13,在右托架10上設置有一對右滾輪12的右鎖緊頂絲14,在左L形支架5與左支撐立柱1的頂端面之間設置有左微調螺栓7,在右L形支架6的頂端面之間設置有右微調螺栓8。
左套筒15和右套筒17都由上下兩瓣組成,便于安裝和拆卸。在左套筒15的右端和右套筒17的左端均嵌有環形陶瓷端蓋,防止電弧灼傷補償器。左套筒15內和右套筒17內均有尼龍內襯,作為柔性材料防止碰傷補償器和玻璃外管。每兩根高溫集熱管之間設一個裝卡臺,每個裝卡臺有兩根支撐立柱及相配套對口支撐組件。用支撐腳調節立柱高度和水平,使可調托架在一條水平直線上。在可調托架在一條水平直線的基礎上,使不銹鋼套筒同心,高溫集熱管同心,不套筒與高溫集熱管保持同心。調整完成后,擰緊鎖緊頂絲,使一對滾輪處于制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