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焊接機器人夾具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伴隨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在機加工領域,越來越多的工作逐漸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當前,工件的內部焊接大都采用機器人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由于工件規格尺寸的不同,經常需要更換焊接夾具。目前還沒有統一適用于所有工件的夾具定位裝置,每次相同的焊接夾具重新安裝到同一臺機器人焊接平臺上時,都需要重新進行焊接程序的編制和調試,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成為了該領域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焊接機器人夾具定位裝置,能完全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焊接機器人夾具定位裝置,包括焊接工作臺、定位件和夾具底板,所述焊接工作臺上對稱設有若干安裝槽,夾具底板底面對應安裝槽設置定位槽,所述定位件包括一體成型的定位頭、圓柱形主體和安裝頭,所述定位頭設置在圓柱形主體頂端,安裝頭設置在圓柱形主體底端,且定位頭和安裝頭相互對稱,定位頭和安裝頭均為圓臺形,所述安裝頭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安裝槽底部設有永磁體,安裝頭配合在安裝槽內,定位頭與定位槽匹配。
作為優選,所述安裝槽和定位槽均由槽口部分和槽底部分兩部分組成,所述槽口部分為圓柱形,槽底部分為圓臺形。
作為優選,所述永磁體為與槽底部分匹配的鑲嵌套。
作為優選,所述定位頭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定位槽的槽底部分鑲嵌永磁體制成的鑲嵌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加工制造容易,能實現焊接夾具與焊接工作臺的快速定位,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焊接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夾具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定位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焊接機器人夾具定位裝置,包括焊接工作臺1、定位件5和夾具底板2。
所述焊接工作臺1上對稱設有兩排安裝槽3,每排的安裝槽3等間距均勻設置,夾具底板2底面對應安裝槽3設置定位槽4。所述安裝槽3和定位槽4均由槽口部分31、41和槽底部分32、42兩部分組成,所述槽口部分31、41為圓柱形,槽底部分32、42為圓臺形。
所述定位件5包括一體成型的定位頭51、圓柱形主體52和安裝頭53,所述定位頭51設置在圓柱形主體52頂端,安裝頭53設置在圓柱形主體52底端,且定位頭51和安裝頭53相互對稱,定位頭51和安裝頭53均為圓臺形,所述安裝頭53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安裝槽3底部設有永磁體6,安裝頭53配合在安裝槽3內,定位頭51與定位槽4匹配。
為了減少定位頭51與定位槽4配合過程中以及安裝頭53與安裝槽3配合過程中的摩擦和刮碰,更加順利的實現定位,定位頭51和安裝頭53的端部設計為球面。
在使用時,定位件5的安裝頭53配合安裝在安裝槽3內,利用永磁體6將安裝頭53吸附固定在安裝槽3內。由于安裝槽3的槽底部分32為圓臺形,因此可以實現定位件5與安裝槽3的自動定位,定位件圓柱形主體52的下部一段與安裝槽3的槽口部分31配合,從而實現限位功能,避免定位件5前后左右晃動。夾具底板2通過定位槽4與定位件5的定位頭51配合,由于定位槽4的槽底部分42為圓臺形,因此可以實現定位件5與定位槽4的自動定位,定位件圓柱形主體52的上部一段與定位槽4的槽口部分41配合,從而實現限位功能,避免夾具底板2前后左右晃動。
本實用新型中夾具底板2沒有增加多余的部件,僅僅是開設了定位槽4,因此加工方便。
實施例二:
參見圖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永磁體6為與安裝槽3的槽底部分32匹配的鑲嵌套,即永磁體6為與槽底部分32匹配的圓臺形。
實施例三:
參見圖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位頭51也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其定位槽4的槽底部分42鑲嵌永磁體制成的鑲嵌套7,該鑲嵌套7為與槽底部分42匹配的圓臺形。
實施例四:
參見圖7,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定位件5的圓柱形主體52上固定套接支撐環8,在定位件5與安裝槽3配合后,支撐環8底面正好與焊接工作臺1表面接觸。這種結構的設計大大增強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