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及平頭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61378閱讀:328來源:國知局
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及平頭機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頭機的工作部件及包含該工作部件的平頭機,尤其涉及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及平頭機。



背景技術:

直通管、三通管和彎頭等瑪鋼管件在出廠前,需要對其進行平頭以保證質量。一般采用平頭機對瑪鋼管件進行平頭,平頭機的加工效率是一個影響瑪鋼管件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工效率越高,瑪鋼管件產量越高,效益越大,許多廠家十分注重提高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在影響平頭機加工效率的眾多因素中,如何提高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的速度對提高平頭機的加工效率十分關鍵。在實際的工作中,申請人對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很多次的改進嘗試,如下面一些引用的一些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一、申請公開號為CN103551639A,申請公開日為2014年2月5日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瑪鋼管件平頭機,包括機架和PLC控制器,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托料裝置、加工時用于壓緊固定工件的夾具裝置、用于將工件從所述托料裝置運送到所述夾具裝置上的送料裝置、用于加工工件的動力頭裝置,所述托料裝置、夾具裝置、送料裝置、動力頭裝置和所述PLC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所述夾具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支撐板氣缸;與所述支撐板氣缸的活塞相連接的開有出料口的夾具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夾具支撐板上且位于出料口一側的下夾具氣缸;被分成兩部分的下夾具,所述下夾具的一部分與所述下夾具氣缸的活塞相連接,其另外一部分設置在所述夾具支撐板上且位于出料口的另外一側;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壓料氣缸;與所述壓料氣缸的活塞相連接的上夾具;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夾具裝置導軌,所述夾具支撐板底部開有導槽,所述夾具裝置通過所述導槽與所述機架上的夾具裝置導軌配合滑動連接。

專利文獻二、申請公開號為CN104907879A,申請公開日為2015年9月16日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通用性強的管件平頭機上料裝置,包括位于平頭機一側的用于將多個管件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處的送料機構和設置在所述平頭機上的用于將多個被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處的管件送入平頭機內進行加工的機械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機架、設置在所述送料機架上的鏈條輸送機構和設置在所述鏈條輸送機構上的多個管件平頭送料托板,所述管件平頭送料托板包括托板本體、用于分別支撐管件的兩端頭的主支撐塊和副支撐塊一,所述主支撐塊設置在所述托板本體的一側上,在托板本體的一側上還開有調整通孔一,所述副支撐塊一包括調整塊一、支撐螺桿、鎖緊螺絲一和鎖緊螺母一,所述支撐螺桿包括螺桿部和設置在所述螺桿部一端上的螺桿叉口部,在所述調整塊一上開有多個螺紋孔;所述鎖緊螺絲一穿過托板本體上的調整通孔一擰入到調整塊一的一個螺紋孔中,從而將調整塊一連接在托板本體上,所述支撐螺桿的螺桿部穿過鎖緊螺母一擰入到調整塊一的另外一個螺紋孔中后通過鎖緊螺母一鎖緊,從而將支撐螺桿連接在調整塊一上,在所述主支撐塊上開有主叉口部,將管件的兩端頭分別放入主支撐塊的主叉口部和副支撐塊一的螺桿叉口部中,從而使得管件以其兩端頭的圓心處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狀態被支撐起來。

專利文獻三、申請公開號為CN204366591U,申請公開日為2015年6月3日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管件卸料裝置,所述管件卸料裝置包括一端設置在上夾具上的卸料固定板、設置在所述卸料固定板另外一端上的限位件、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一端通過卸料板連接件轉動連接在所述卸料固定板的另外一端上,所述卸料板的另外一端位于上料位置和加工位置之間且其能與在上料位置和加工位置之間移動的管件相接觸,所述卸料板的另外一端能圍繞所述卸料板一端的轉動連接點朝加工位置一側轉動,通過所述卸料板與限位件相接觸構成限制所述卸料板的另外一端朝上料位置一側轉動的限位結構。

在專利文獻一中,申請人主要是從上料、加工和卸料這三個方面進行改進的;在專利文獻二中,申請人主要是從上料方面進行改進的;在專利文獻三中,申請人主要是從卸料方面進行改進的。

但是,經過上述改進后,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申請人認為,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綜上,如何設計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及平頭機,使其能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是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及平頭機,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從而極大的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包括帶式轉動機構和設置在帶式轉動機構的傳動帶上的下夾具,下夾具設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帶式傳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平頭機機架上的左支撐座和右支撐座、設置在左支撐座和右支撐座之間的支撐板、轉動連接在左支撐座和右支撐座之間的轉軸一、轉動連接在左支撐座和右支撐座之間的轉軸二、固接在轉軸一上的主動輪一和主動輪二、固接在轉軸二上的從動輪一和從動輪二以及固接在左支撐座或右支撐座上的電機裝置;主動輪一和從動輪一之間通過傳動帶一配合傳動連接,主動輪二和從動輪二之間通過傳動帶二配合傳動連接,電機裝置用于驅動轉軸一轉動,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下夾具固接在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之間;將傳動帶上部的一端處設置為管件的上料位置,將傳動帶上部的另外一端處設置為管件的加工位置,將傳動帶下部區域設置為管件的卸料位置,在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的帶動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下夾具能依次沿支撐板從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環移動通過。

優選的,在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導塊,在每個下夾具的底部開有與導塊相配合的導槽,通過所述導塊和導槽相配合,從而使得在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的帶動下,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下夾具能依次沿支撐板從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環移動通過。

優選的,導塊設置在支撐板的上部,所述導塊沿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導塊包括位于上料位置一側的導塊一和位于加工位置一側的導塊二,導塊二的寬度與下夾具底部的導槽寬度相匹配,導塊一的寬度小于導塊二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平頭機,包括位于平頭機一側的用于將多個管件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處的送料機構和設置在平頭機機架上的用于將多個被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處的管件送入平頭機內進行加工的機械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機架、設置在所述送料機架上的鏈條輸送機構和設置在所述鏈條輸送機構上的多個管件平頭送料托板,平頭機還包括設置在平頭機機架上且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上夾具氣缸,上夾具設置在上夾具氣缸的活塞桿上,在上夾具氣缸的作用下,上夾具能朝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移動,從而使得上夾具能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相配合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中的管件夾緊,所述平頭機還包括根據如上所述的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裝置,機械手將管件送入到上、卸料加工裝置中位于上料位置處的下夾具中。

優選的,所述鏈條輸送機構包括通過轉軸三轉動連接在送料機架上的主動鏈輪、通過轉軸四轉動連接在送料機架上的從動鏈輪和設置在送料機架上的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用于驅動轉軸三轉動,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均以其徑向面平行于水平面的狀態設置,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通過鏈條配合連接,多個管件平頭送料托板固接在鏈條輸送機構的鏈條上;

在主動鏈輪的一側且位于主動鏈輪的中部位置開有轉軸安裝孔一,在轉軸安裝孔一的底部開有螺紋通孔一,將轉軸三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一中從而使得主動鏈輪與轉軸三相連接,頂升螺絲一的一端穿過螺紋通孔一與轉軸三的一端端面相接觸;

在從動鏈輪的一側且位于從動鏈輪的中部位置開有轉軸安裝孔而,在轉軸安裝孔二的底部開有螺紋通孔二,將轉軸四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二中從而使得從動鏈輪與轉軸四相連接,頂升螺絲二的一端穿過螺紋通孔二與轉軸四的一端端面相接觸。

優選的,在所述上夾具的一側設置有防卡料機構,防卡料機構包括連接塊、壓簧和頂塊;連接塊設置在上夾具的一側,壓簧的一端與連接塊連接,壓簧的另外一端與頂塊連接,當上夾具能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相配合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中的管件夾緊時,頂塊與管件相接觸,壓簧處于壓裝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三個步驟集成在同一條傳動帶上同時完成,即當位于上料位置的下夾具進行管件上料時,位于加工位置處的夾具進行平頭加工,同時位于卸料位置的管件進行管件的卸料,這樣大大的縮短了管件的加工時間,極大的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卸料時,利用管件自身的重力加慣性將加工完成的管件從下夾具中甩出的,避免了下卡料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將三個下夾具等距設置在傳動帶上,能更加精準的控制傳動帶帶動下夾具移動的距離,從而更加精準的控制下夾具停止移動時的位置。通過對上、卸料加工裝置中支撐板上的導塊進行設計,既便于下夾具在支撐板上的移動,又保證了下夾具加工時的平穩性,從而提高了管件加工的精度。通過對平頭機中鏈條輸送機構的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進行設計,可以通過調整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的高度來適用加工不同規格的管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通用性。通過在管件平頭機的上夾具中設置防卡料機構,避免了上卡料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上、卸料加工方法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上、卸料加工裝置去掉左支撐座、右支撐座和電機裝置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上、卸料加工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位于下夾具二處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設置有導塊的支撐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平頭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鏈條輸送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鏈條輸送機構中位于主動鏈輪處且沿轉軸三軸向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位于上夾具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上、卸料加工方法的原理示意圖;

圖中:1. 傳動帶,2. 下夾具一,3. 下夾具二,4. 下夾具三,5. 上夾具,6. 帶有刀頭的動力頭,7. 左支撐座,8. 右支撐座,9. 支撐板,10. 轉軸一,11. 轉軸二,12. 電機裝置,13. 傳動帶一,14. 傳動帶二,15. 管件,16. 光電傳感器,17. 導塊,171. 導塊一,18. 導槽,19. 下夾具底板,20. 下夾具本體,21.平頭機機架,22. 機械手,23. 送料機架,24. 鏈條輸送機構,25. 管件平頭送料托板,26. 上夾具氣缸,27. 上、卸料加工裝置,28. 轉軸三,29. 主動鏈輪,30. 轉軸四,31. 從動鏈輪,32. 驅動電機,33. 鏈條,34. 轉軸安裝孔一,35. 螺紋通孔一,36. 頂升螺絲一,37. 連接塊,38. 壓簧,39. 頂塊,40. 下夾具四。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的闡述。

實施例1:本實施例中以設置三個下夾具的上、卸料加工裝置來具體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申請首先公開一種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方法,所述上、卸料方法是設置一個帶式傳動機構,將三個下夾具設置在帶式傳動機構的傳動帶1上,將傳動帶1上部的一端處設置為管件的上料位置A,將傳動帶1上部的另外一端處設置為管件的加工位置B,將傳動帶1下部區域設置為管件的卸料位置C;當加工時,在傳動帶1的帶動下,每個下夾具依次由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環通過,從而使得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三個步驟在同一條傳動帶上同時完成。

本文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三篇專利文獻均為申請人在以前所申請的專利,雖然也能提高加工效率,但是申請人覺得加工效率提高的幅度還不是很大,如果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還是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因此,申請人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專利文獻一(CN103551639A)中的上、卸料加工方法為:先將下夾具移動到上料位置進行上料,上料完成后,控制下夾具帶動待加工的管件移動至加工位置,再控制上夾具下壓與下夾具配合將管件夾緊,再對管件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再控制上夾具上移松開對管件的夾緊,再控制下夾具帶動已加工完的管件一起朝上料位置移動,由于下夾具是分體結構的,在移動的過程中,控制下夾具分開,從而使得已加工完成的管件從下夾具中掉落排出,已加工完成的管件排出后,下夾具再次移動回到上料位置進行下一次的上料。可見,在此專利文獻中,當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是分開完成的,一個管件需要依次進行完上料、加工和卸料三個步驟后,才能對下一個管件進行操作,即當前一個管件進行操作時,后一個管件一直處于等待狀態,這樣就延長了管件的加工時間,降低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在專利文獻二(CN104907879A)中主要是設計了一種上料裝置,將待加工的管件送入到下夾具中,但是其上、卸料加工方法還是和專利文獻一(CN103551639A)中上、卸料加工方法是一樣的,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分開完成的,即前一個管件進行操作時,后一個管件一直處于等待狀態。

在專利文獻三(CN204366591U)中主要是設計了一種管件卸料裝置,當平頭加工完成后,加工完成的管件在下夾具的帶動下朝上料位置移動的過程中,利用增設在上夾具中的卸料板與加工完成的管件相接觸,從而將加工完成的管件從移動的下夾具中撥出掉落,完成管件的卸料,但是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分開完成的,即前一個管件進行操作時,后一個管件一直處于等待狀態。

而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三個下夾具與傳送帶相配合,使得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三個步驟在同一條傳動帶上同時完成,即當位于上料位置的下夾具進行管件上料時,位于加工位置處的夾具進行平頭加工,同時位于卸料位置的管件進行管件的卸料,這樣大大的縮短了管件的加工時間,極大的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經過申請人反復測試,一個管件的加工時間可由原來的12s提高到現在的3s,加工效率提高到了原來的四倍。

在本實施例中,三個下夾具分別為下夾具一2、下夾具二3和下夾具三4,傳動帶1為間歇移動式狀態,即移動一下又停止一下的反復運動。當傳動帶1停止移動時,由卸料位置C移動過來的下夾具一2移動至上料位置A處,將一個待加工的管件(圖中未示出)放置到位于上料位置A處的下夾具一2中,從而進行上料操作;由上料位置A移動過來的下夾具二3移動至加工位置B處,控制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上夾具5下移,與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二3相配合將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二3中的待加工的管件(圖中未示出)夾緊,再控制帶有刀頭的動力頭6(圖中只示出一個方向的刀頭)移動靠近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二3,從而對被夾緊的待加工管件進行平頭,平頭完成后,帶有刀頭的動力頭6反向移動回到原位,上夾具5反向移動松開對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二中的管件的夾緊回到原位,從而完成加工操作;由加工位置B移動過來的下夾具三4移動至卸料位置C處,在受到慣性和重力的作用下,移動至卸料位置C處的下夾具三中的加工好的管件從移動至卸料位置C處的下夾具三4中被甩出,從而完成卸料操作,其中,上料操作、加工操作和卸料操作是同時完成的;

當上料操作、加工操作和卸料操作同時完成后,控制傳動帶1再次移動,從而使得上料位置A處的下夾具一2朝加工位置B移動,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二3朝卸料位置C移動,卸料位置C處的下夾具三4朝上料位置A移動,從而重復上述上料操作、加工操作和卸料操作。在管件的平頭加工時,由于上夾具需要下壓與下夾具配合將管件夾緊,因此,當加工完成上夾具上移后,經常會發生管件卡緊在下夾具中的現象,稱為下卡料,發生下卡料現象后,加工完成的管件就無法從下夾具中進行卸料,從而影響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而本實施例中進行卸料時,是利用管件自身的重力加慣性將加工完成的管件從下夾具中甩出的,避免了下卡料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三個下夾具是等距設置在傳動帶上的,即相鄰下夾具之間的傳動帶的周長是相等的,在本實施例中為下夾具一2和下夾具二3之間的傳動帶的周長L1=下夾具二3和下夾具三4之間的傳動帶的周長L2=下夾具三4和下夾具一2之間的傳動帶的周長L3。這樣當傳動帶停止轉動時,三個下夾具正好分別位于上料位置A、加工位置B和卸料位置C中事先設計好的某一個具體位置,能更加精準的控制傳動帶帶動下夾具移動的距離,從而更加精準的控制下夾具停止移動時的位置。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使用根據如上所述的平頭機的上、卸料加工方法進行工作的上、卸料加工裝置,包括帶式轉動機構和設置在帶式轉動機構的傳動帶1上的下夾具,下夾具設置為三個或三個以上,帶式傳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平頭機機架上的左支撐座7和右支撐座8、設置在左支撐座7和右支撐座8之間的支撐板9、轉動連接在左支撐座7和右支撐座8之間的轉軸一10、轉動連接在左支撐座7和右支撐座8之間的轉軸二11、固接在轉軸一10上的主動輪一和主動輪二、固接在轉軸二11上的從動輪一和從動輪二以及固接在左支撐座7或右支撐座8上的電機裝置12;主動輪一和從動輪一之間通過傳動帶一13配合傳動連接,主動輪二和從動輪二之間通過傳動帶二14配合傳動連接,電機裝置12用于驅動轉軸一10轉動,三個下夾具固接在傳動帶一13和傳動帶二14之間,在傳動帶一13和傳動帶二14的帶動下,三個下夾具能沿支撐板從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環移動通過。當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上夾具下壓與下夾具相配合將管件夾緊時,利用支撐板將下夾具支撐住,這樣能保證在平頭加工時,被夾緊的管件不會晃動,從而保證了管件的加工質量。

在本實施例中,帶式傳動機構采用鏈輪鏈條傳動,傳動帶一13和傳動帶二14均為鏈條,主動輪和從動輪均采用鏈輪,主動輪和從動輪以其徑向垂直于水平面設置。

左支撐座7和右支撐座8通過連接螺絲能拆裝的連接在平頭機機架上,當需要加工不同型號的管件15時,將連接螺絲拆下,將上、卸料加工裝置整個拆下,進行更換,提高了通用性。在左支撐座7或右支撐座8上且位于上料位置A處還設置有用于感應下夾具的光電傳感器16,當一個下夾具移動到上料位置處時,控制電機裝置停止轉動,從而使得一個下夾具正好位于上料位置,另外一個下夾具正好位于加工位置,而剩下的一個下夾具正好位于卸料位置。

如圖4和圖5所示,在所述支撐板9上設置有導塊17,在每個下夾具的底部開有與導塊17相配合的導槽18,通過所述導塊17和導槽18相配合,從而使得在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的帶動下,三個下夾具能依次沿支撐板從上料位置到加工位置到卸料位置再到上料位置如此循環移動通過。

每個下夾具均包括下夾具底板19和設置在下夾具底板19上的下夾具本體20,管件放置在下夾具本體20中,下夾具本體20能拆裝的連接在下夾具底板19上,在本實施例中是通過螺絲連接在一起的,本實施例將下夾具設計成能拆裝的分體結構,當需要更換加工管件的型號時,也可以直接將下夾具本體拆下進行更換,而不用將整個上、卸料加工裝置從平頭機機架上拆下,在提高本實施例通用性的同時提高了本實施例的加工效率。導槽18設置在下夾具底板19的底部上,通過螺絲將下夾具底板19連接在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之間從而將下夾具連接在傳動帶上。

導塊17設置在支撐板9的上部,所述導塊17沿傳動帶一13和傳動帶二14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導塊17包括位于上料位置A一側的導塊一171和位于加工位置B一側的導塊二172,導塊二172的寬度與下夾具底部的導槽18寬度相匹配,導塊一171的寬度小于導塊二172的寬度,導塊的長度方向即為傳動帶一和傳動帶二的長度方向。這樣設置,使得當下夾具移動到上料位置A處時,下夾具的導槽與導塊一之間具有間隙,便于下夾具的移動,當下夾具移動到上料位置B進行平頭加工時,下夾具的導槽與導塊二相匹配,從而利用導塊二對加工中的下夾具起到固定作用,保證了下夾具加工時的平穩性,從而提高了管件加工的精度。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平頭機,包括位于平頭機一側的用于將多個管件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A處的送料機構和設置在平頭機機架21上的用于將多個被依次送至平頭機的上料位置A處的管件送入平頭機內進行加工的機械手22,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機架23、設置在所述送料機架23上的鏈條輸送機構24和設置在所述鏈條輸送機構24上的多個管件平頭送料托板25,平頭機還包括設置在平頭機機架21上且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上夾具氣缸26,上夾具5設置在上夾具氣缸26的活塞桿上,在上夾具氣缸26的作用下,上夾具5能朝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移動,從而使得上夾具能與位于加工位置B處的下夾具相配合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中的管件夾緊,所述平頭機還包括根據如上所述的上、卸料加工裝置27,機械手22將管件送入到上、卸料加工裝置27中位于上料位置A處的下夾具中。機械手和管件平頭送料托板均可采用本申請背景技術中專利文獻二(申請公開號為CN104907879A)中的機械手和管件平頭送料托板。

如圖7和圖8所示,所述鏈條輸送機構包括通過轉軸三28轉動連接在送料機架23上的主動鏈輪29、通過轉軸四30轉動連接在送料機架23上的從動鏈輪31和設置在送料機架23上的驅動電機32;驅動電機32用于驅動轉軸三28轉動,主動鏈輪29和從動鏈輪31均以其徑向面平行于水平面的狀態設置,主動鏈輪29和從動鏈輪31通過鏈條33配合連接,多個管件平頭送料托板25固接在鏈條輸送機構的鏈條33上;

在主動鏈輪29的一側且位于主動鏈輪29的中部位置開有轉軸安裝孔一34,在轉軸安裝孔一34的底部開有螺紋通孔一35,將轉軸三28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一34中從而使得主動鏈輪29與轉軸三28相連接,頂升螺絲一36的一端穿過螺紋通孔一35與轉軸三28的一端端面相接觸;在從動鏈輪的一側且位于從動鏈輪的中部位置開有轉軸安裝孔而,在轉軸安裝孔二的底部開有螺紋通孔二,將轉軸四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二中從而使得從動鏈輪與轉軸四相連接,頂升螺絲二的一端穿過螺紋通孔二與轉軸四的一端端面相接觸。這樣,當因管件規格不同,需要調整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高度時,就可以直接通過旋轉頂升螺絲一和頂升螺絲二來實現,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本實施例中平頭機的通用性。

在本實施例中,在轉軸安裝孔一的內周面上且沿轉軸三的軸向上設置有卡槽一(圖中未示出),在轉軸三的外周面上且沿轉軸三的軸向上設置有與卡槽一相配合的卡塊一(圖中未示出),當轉軸三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一中時,卡塊一插入卡槽一中與卡槽一相配合從而使得主動鏈輪只能沿轉軸三的軸向上、下移動,而不能沿轉軸三的周向轉動,在這里,也可以將卡槽一設置在轉軸三的外周面上,將卡塊一設置在轉軸安裝孔一的內周面上。在轉軸安裝孔二的內周面上且沿轉軸四的軸向上設置有卡槽二(圖中未示出),在轉軸四的外周面上且沿轉軸三的軸向上設置有與卡槽一相配合的卡塊一(圖中未示出),當轉軸三的一端插入到轉軸安裝孔一中時,卡塊一插入卡槽一中與卡槽一相配合從而使得主動鏈輪只能沿轉軸三的軸向上、下移動,而不能沿轉軸三的周向轉動,在這里,也可以將卡槽二設置在轉軸四的外周面上,將卡塊二設置在轉軸安裝孔二的內周面上。

實施例2:如圖9所示,與實施例1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上夾具5的一側設置有防卡料機構,防卡料機構包括連接塊37、壓簧38和頂塊39;連接塊37設置在上夾具5的一側,壓簧38的一端與連接塊37連接,壓簧38的另外一端與頂塊39連接,當上夾具能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相配合將位于加工位置處的下夾具中的管件夾緊時,頂塊39與管件相接觸,壓簧38處于壓裝狀態。在管件的平頭加工時,由于上夾具需要下壓與下夾具配合將管件夾緊,因此,當加工完成上夾具上移后,經常會發生管件卡緊在上夾具中的現象,稱為上卡料,發生上卡料現象后,加工完成的管件就無法從下夾具中進行卸料,從而影響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本實施例通過在上夾具上設置防卡料機構,當加工完成,上夾具上移時,在壓簧的復位作用下,利用頂塊將管件頂開,從而避免了上卡料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實施例3:如圖10所示,與實施例1相比,不同之處在于:設置在傳動帶上的下夾具共有四個,分別為下夾具一2、下夾具二3、下夾具三4和下夾具四40。其中,下夾具一2位于上料位置A處,下夾具二3位于加工位置B處,下夾具三4和下夾具四40均位于卸料位置C處。

綜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管件的上料、加工和卸料三個步驟集成在同一條傳動帶上同時完成,即當位于上料位置的下夾具進行管件上料時,位于加工位置處的夾具進行平頭加工,同時位于卸料位置的管件進行管件的卸料,這樣大大的縮短了管件的加工時間,極大的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卸料時,利用管件自身的重力加慣性將加工完成的管件從下夾具中甩出的,避免了下卡料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將三個下夾具等距設置在傳動帶上,能更加精準的控制傳動帶帶動下夾具移動的距離,從而更加精準的控制下夾具停止移動時的位置。通過對上、卸料加工裝置中支撐板上的導塊進行設計,既便于下夾具在支撐板上的移動,又保證了下夾具加工時的平穩性,從而提高了管件加工的精度。通過對平頭機中鏈條輸送機構的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進行設計,可以通過調整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的高度來適用加工不同規格的管件,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通用性。通過在管件平頭機的上夾具中設置防卡料機構,避免了上卡料現象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了管件平頭機的加工效率。

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或變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本溪市| 大港区| 广河县| 栾城县| 曲周县| SHOW| 浑源县| 合水县| 五家渠市| 荣昌县| 肇源县| 龙口市| 固原市| 临湘市| 鹰潭市| 南华县| 大埔县| 禹城市| 澄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鹰潭市| 仙桃市| 武强县| 建瓯市| 营山县| 太白县| 邢台县| 哈巴河县| 临江市| 涟水县| 如皋市| 桃园市| 大关县| 卓资县| 洪泽县| 武山县| 治县。| 石门县| 鱼台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