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校調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曲軸隨動磨削連桿頸時中心架的校調方法。
背景技術:
隨動磨削曲軸連桿頸時,曲軸靠兩端中心孔定位,中間放置五個中心架作輔助支撐,如圖1所示。曲軸繞主軸頸軸線旋轉,砂輪跟隨連桿頸作往復直線運動。改進前,中心架的校調依靠機床自帶測量裝置進行校調:以兩側靠近頭架和尾架的軸頸為基準,建立虛擬軸線,通過調整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支撐塊位置來保證五個中心架支撐的軸頸同心。從實際加工質量看,連桿頸圓柱度嚴重超差,反之說明曲軸仍存在彎曲,中心架的調整誤差很大,此校調方法不能滿足工藝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曲軸隨動磨削連桿頸時中心架的校調方法。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曲軸隨動磨削連桿頸時中心架的校調方法包括,第一步,曲軸裝夾:以兩端中心孔定位,兩端頂尖施加14000N壓力,保證曲軸中間處于懸空狀態;
第二步,測量一:利用機床自帶測量裝置,分別測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對應的軸頸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確定軸頸中心位置,并建立虛擬軸線,中心架支撐塊調整到位;
第三步,調整一:根據第二步中測量確定的軸線位置,依此為基準去調整剩余三個中心架支撐塊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來保證五個中心架支撐的軸頸同心;
第四步,曲軸旋轉:使得工件適應第三步中第一次調整后的位置,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五步,手工調整:手工調整基準是利用百分表精確調整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的位置;
第六步,測量二:利用機床自帶測量裝置,分別測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對應的軸頸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確定軸頸中心位置,并建立虛擬軸線;
第七步,調整二:根據第六步中測量確定的軸線位置,依此為基準去調整剩余三個中心架支撐塊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來保證五個中心架支撐的軸頸同心;
第八步,曲軸旋轉: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九步,拐檔表測量:在每檔連桿頸開檔上,選擇盡可能遠離中心的位置打樣沖眼,并固定百分表;
第十步,手工精調:根據拐檔表的測量數值,通過調整鄰近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支撐塊的位置讓拐檔表示值變動范圍控制在0.01mm以內;
第十一步:曲軸旋轉: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十二步:拐檔表復檢:再次確認調整后的位置沒有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否則反復調節。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五步中手工調整的方法為:在中心架的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別放置一只百分表,并調整到零位;退回兩端頂尖,觀察百分表數值變化,通過分別調整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支撐塊位置讓兩只百分表指針恢復零位,最后再頂緊頂尖;反復操作,直至兩只百分表的示值誤差在0.01mm以內。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十步中當連桿頸兩側都有中心架時,首先調整靠近中間位置的中心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這種曲軸隨動磨削連桿頸時中心架的校調方法可以用于曲軸這種特殊的細長軸,通過合理安排校調方式,逐步降低校調誤差。經檢測,此校調方法所磨削的曲軸連桿頸圓柱度可控制在0.01mm以內,該校調方法保證了加工精度和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工藝流程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曲軸裝夾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二步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第五步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九步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頭架,2、頂尖一,3、中心架一,4、中心架二,5、中心架三,6、中心架四,7、中心架五,8、頂尖二,9、尾架、10、測量裝置,11、軸頸,12、支撐塊一,13、支撐塊二,14、百分表一,15、百分表二,16、拐檔表,17、連桿頸。
具體實施方式
這種曲軸隨動磨削連桿頸時中心架的校調方法通過合理安排校調方式,逐步降低校調誤差,提高了曲軸軸線與驅動主軸的同軸度,包括以下步驟:曲軸裝夾、測量一、調整一、曲軸旋轉、手工調整基準、測量二、調整二、曲軸旋轉、拐檔表測量、手工精調、曲軸旋轉、拐檔表復檢。本發明在機床自動調整的基礎上,增加了曲軸旋轉、手工調整基準、拐檔表測量、手工精調等步驟,逐步降低校調誤差,提高了曲軸軸線與驅動主軸的同軸度。產品加工精度高,質量穩定性好。
具體校調方法包括:
第一步,曲軸裝夾:以兩端中心孔定位,兩端頂尖施加14000N壓力,保證曲軸中間處于懸空狀態;如圖3所示。
第二步,測量一:利用機床自帶測量裝置10,分別測量中心架一3和中心架五7所對應的軸頸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確定軸頸11中心位置,并建立虛擬軸線,中心架上的支撐塊一12和支撐塊二13調整到位;如圖4所示。
第三步,調整一:根據第二步中測量確定的軸線位置,依此為基準去調整剩余三個中心架支撐塊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來保證五個中心架支撐的軸頸同心;
第四步,曲軸旋轉:使得工件適應第三步中第一次調整后的位置,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五步,手工調整:手工調整基準是利用百分表精確調整中心架一3和中心架五7的位置;所述第五步中手工調整的方法為:在中心架的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分別放置一只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并調整到零位;退回兩端頂尖,觀察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數值變化,通過分別調整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支撐塊位置讓兩只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指針恢復零位,最后再頂緊頂尖;反復操作,直至兩只百分表的示值誤差在0.01mm以內。如圖5所示。
第六步,測量二:利用機床自帶測量裝置,分別測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對應的軸頸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確定軸頸中心位置,并建立虛擬軸線;
第七步,調整二:根據第六步中測量確定的軸線位置,依此為基準去調整剩余三個中心架支撐塊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位置來保證五個中心架支撐的軸頸同心;
第八步,曲軸旋轉: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九步,拐檔表16測量:在每檔連桿頸17開檔上選擇盡可能遠離中心的位置打樣沖眼,并固定百分表;如圖6所示。
第十步,手工精調:根據拐檔表的測量數值,通過調整鄰近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支撐塊的位置讓拐檔表示值變動范圍控制在0.01mm以內;當連桿頸兩側都有中心架時,首先調整靠近中間位置的中心架。
第十一步:曲軸旋轉:消除調整后的間隙;
第十二步:拐檔表16復檢:再次確認調整后的位置沒有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否則反復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