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零件加工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機械零件加工用拋光設備。
背景技術:
拋光設備是一種對機械零件如螺栓等進行拋光處理的一種設備,是對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獲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設備。隨著現如今機械零件種類的增多,拋光設備的種類也隨著增多。
目前,市面上的機械零件加工用拋光設備結構復雜,工件的拋光效果差,拋光的效率低,且不能夠在對工件進行拋光處理時,靈活的調節不同類型的工件與拋光砂輪的距離,從而限制了拋光設備的使用范圍,難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范圍廣、使用方便的,拋光效果好效率高的機械零件加工用拋光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械零件加工用拋光設備,包括基體,所述基體頂部的一側設有工件入口,基體的頂部遠離工件入口底部的位置設有工件輸送裝置,所述工件輸送裝置包括輸送臺、傳輸砂輪、主軸、透明護板和輸送電機,所述輸送臺的頂部安設透明護板,輸送臺的內側通過主軸與位于輸送臺內的傳輸砂輪相連接,所述輸送電機位于基體的內腔,輸送電機的傳動輪通過皮帶與主軸相連接。
所述基體的正面遠離輸送臺頂部的位置設有拋光裝置,拋光裝置包括活動塊、導軌、定位桿、支板、拋光砂輪和驅動電機,所述導軌分別位于基體的正面與背部,所述活動塊連接于導軌,活動塊的正面安設定位桿,活動塊的一側安設支板,所述拋光砂輪連接于支板的內側,所述驅動電機的底部與支板固定連接,驅動電機的傳動輪通過皮帶與拋光砂輪連接,所述基體的頂部設有位于輸送臺頂部的拋光液筒。
優選的,所述輸送臺為槽狀結構,輸送臺傾斜安設于基體的頂部,且傾斜角度位于135~150度之間。
優選的,所述工件入口為縮口式結構,且工件入口的內壁設有耐磨層。
優選的,所述基體的頂部設有位于拋光液筒一側的主風機,所述主風機的導風管連接有位于拋光砂輪一側的噴頭。
優選的,所述基體的一側設有輔助風機,且所述輔助風機的導風管與輸送臺的一側相互對應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結構輕巧,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通過傳輸砂輪的運用,能夠迅速的輸送工件,提高工件輸送速度,提高工件拋光效率的同時,也能夠在拋光砂輪的配合下,對工件進行雙向拋光,提高對工件的拋光效果,且通過導軌的使用,能對拋光砂輪進行上下移動,靈活的調節拋光砂輪與傳輸砂輪的距離,從而能應用于不同類型的工件拋光,有利于擴大該拋光設備的適用范圍。
2、本實用新型通過主風機和輔助風機的配合使用,能夠將工件拋光處理時產生的碎屑進行處理,迅速的將碎屑吹離工件,有效避免拋光后的工件受到碎屑的影響出現質量問題,且通過透明護板的運用,既能夠避免在進行工件拋光時產生的碎屑飛出輸送臺外,又能夠避免拋光液筒內流出的拋光液灑落在外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體、11工件入口、2工件輸送裝置、21輸送臺、22傳輸砂輪、23主軸、24透明護板、25輸送電機、3拋光裝置、31活動塊、32導軌、33定位桿、34支板、35拋光砂輪、36驅動電機、4主風機、41噴頭、5拋光液筒、6輔助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機械零件加工用拋光設備,包括基體1,基體1頂部的一側設有工件入口11,工件入口11為縮口式結構,該縮口式結構便于工件通過工件入口11迅速的放入,且工件入口11的內壁設有耐磨層,該耐磨層能夠避免工件在輸送時對工件入口11造成的磨損,同時也能夠降低工件與工件入口11產生的摩擦,基體1的頂部遠離工件入口11底部的位置設有工件輸送裝置2,工件輸送裝置2包括輸送臺21、傳輸砂輪22、主軸23、透明護板24和輸送電機25,輸送臺21的頂部安設透明護板24,透明護板24的運用,既能夠避免在進行工件拋光時產生的碎屑飛出輸送臺外,又能夠避免拋光液筒5內流出的拋光液灑落在外的現象,輸送臺21為槽狀結構,該槽狀結構能夠避免工件在輸送時,工件脫離輸送臺21的情況,輸送臺21傾斜安設于基體1的頂部,且傾斜角度位于135~150度之間,該傾斜角度能夠便于工件迅速的傳輸,輸送臺21的內側通過主軸23與位于輸送臺21內的傳輸砂輪22相連接,輸送電機25位于基體1的內腔,輸送電機25的傳動輪通過皮帶與主軸23相連接。
基體1的正面遠離輸送臺21頂部的位置設有拋光裝置3,拋光裝置3包括活動塊31、導軌32、定位桿33、支板34、拋光砂輪35和驅動電機36,導軌32分別位于基體1的正面與背部,活動塊31連接于導軌32,活動塊31的正面安設定位桿33,活動塊31的一側安設支板34,拋光砂輪35連接于支板34的內側,驅動電機36的底部與支板34固定連接,驅動電機36的傳動輪通過皮帶與拋光砂輪35連接。
基體1的頂部設有位于輸送臺21頂部的拋光液筒5,基體1的頂部設有位于拋光液筒5一側的主風機4,主風機4的導風管連接有位于拋光砂輪35一側的噴頭41,基體1的一側設有輔助風機6,且輔助風機6的導風管與輸送臺21的一側相互對應設置,主風機4和輔助風機6的配合使用,能夠將工件拋光處理時產生的碎屑進行處理,迅速的將碎屑吹離工件,有效避免拋光后的工件受到碎屑的影響出現質量問題。
工作原理:使用時啟動輸送電機25、驅動電機26、主風機4和輔助風機6,而后將工件通過工件入口11放入,工件入口11將工件導入輸送臺21上,通過輸送電機25帶動主軸23進而帶動傳輸砂輪22運轉,利用傳輸砂輪22對工件進行初級拋光,而后根據不同工件所需的距離不同,利用導軌32配合定位桿33進行控制傳輸砂輪22與拋光砂輪35的距離,在工件輸送過程中,拋光液筒5內的拋光液落入到工件上,再驅動電機36的帶動下,拋光砂輪35對工件進行拋光,此時,主風機4和輔助風機6能夠將拋光時工件產生的碎屑進行吹離,最后對拋光后的工件進行收集即可。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