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冶金連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連鑄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在線烘烤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連鑄生產過程中,浸入式水口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烘烤,而且其烘烤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連鑄的開澆,在保證連鑄生產方面的作用極其關鍵。
目前,我公司的浸入式水口烘烤采用固定式烘烤箱進行烘烤,烘烤氣流從水口下部往上烘烤,從外向內進行烘烤。這種方法烘烤的不均勻,效果不理想,天然氣消耗量大,天然氣利用率低,而且,烘烤箱離中間包距離較遠,每次需要人工搬運,易磕碰造成局部掉塊,嚴重時直接導致無法開澆,嚴重制約著連鑄坯生產組織。
因此,為保證連鑄順利生產,開發一種連鑄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在線烘烤裝置,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烘烤不均勻及烘烤過程中天然氣利用率低等缺點而提供一種不需要額外增加專用烘烤箱且生產成本低的連鑄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在線烘烤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連鑄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在線烘烤裝置,包括中間包、浸入式水口、烘烤筒及托板,所述浸入式水口設置在所述中間包下方的中心位置,浸入式水口與中間包相連通;所述中間包的下方設置兩個對稱設置的掛鉤,所述烘烤筒上設置兩個扶手,所述扶手與所述烘烤筒對應設置,所述扶手懸掛在所述掛鉤上;所述烘烤筒包括筒體,筒體上端敞口,下端封閉,所述浸入式水口伸入所述筒體內部;所述烘烤筒以非固定連接的方式垂直設置在所述托板上。
所述烘烤筒的下端設置抽風管道,所述抽風管道內設置壓縮空氣閥門。
所述烘烤筒還包括設置在筒體內部的保溫層,所述保溫層材質為硅鋁酸纖維,其厚度為10~50mm。
所述烘烤筒的筒體為鋼質,其側壁厚度為1~3mm,底部厚度為5~15mm。
所述烘烤筒的下端設置有觀察孔,所述觀察孔形狀為長方形,其長度為40~100mm,高度為50~120mm。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產生的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在線烘烤裝置結構簡單、簡單實用,不需要額外增加專用烘烤箱,生產成本低。可實現水口溫度均勻快速升溫,可保證浸入式水口的烘烤質量,確保了鑄機的生產順行,同時,充分利用了中間包烘烤的熱量,節約了大量天然氣,實現了節約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在線烘烤裝置烘烤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線烘烤裝置非烘烤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注為:1、中間包;2、浸入式水口;3、筒體;4、掛鉤;5、扶手;6、抽風管道;7、托板;8、觀察孔;9、保溫層;10事故坑。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連鑄中間包浸入式水口在線烘烤裝置,包括中間包1、浸入式水口2、烘烤筒及托板7,所述浸入式水口設置在所述中間包下方的中心位置,浸入式水口與中間包相連通;所述中間包的下方設置兩個對稱設置的掛鉤4,所述烘烤筒上設置兩個扶手5,所述扶手與所述烘烤筒對應設置,烘烤時所述扶手懸掛在所述掛鉤上;所述烘烤筒包括筒體3,筒體上端敞口,下端封閉,烘烤時所述浸入式水口伸入所述筒體內部;不進行烘烤工作時,烘烤筒垂直設置在所述托板上。
所述烘烤筒的下端設置抽風管道6,所述抽風管道內設置壓縮空氣閥門。
所述烘烤筒還包括設置在筒體內部的保溫層9,所述保溫層材質為硅鋁酸纖維,其厚度為10~50mm。
所述烘烤筒的筒體為鋼質,其側壁厚度為1~3mm,底部厚度為5~15mm。
所述烘烤筒的下端設置有觀察孔8,所述觀察孔形狀為長方形,其長度為40~100mm,高度為50~120mm。
如圖3所示,所述烘烤筒在非工作狀態時,沉入事故坑10內,并通過扶手5與托板7配合固定,所述事故坑形狀為長方體,其長度為5000mm,寬度為800mm,高度為1000mm。
本實施例中的在線烘烤裝置的烘烤方法如下:
步驟1:打開中間包天然氣閥門,閥門開口度為30%,開始烘烤中間包;
步驟2:當中間包溫度達到1100℃時,將浸入式水口安裝在中間包的下端;
步驟3:將烘烤筒從托板中提升至掛鉤處,并將烘烤筒的扶手放置在掛鉤中,調整為垂直狀態,并將天然氣閥門開至最大,開始大火烘烤;
步驟4:將抽風管道中的壓縮空氣閥門開至最大,可利用負壓將中間包內的火焰引到浸入式水口內,從而進行浸入式水口烘烤預熱。吹入壓縮空氣烘烤1.5-2小時,通過觀察孔測溫,浸入式水口表面的溫度達到800℃以上,即可進行連鑄生產。
對浸入式水口進行烘烤時,抽風管道內壓縮空氣的壓力為0.3~0.6MPa,氣體流量為6~10m3/h。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解決了浸入式水口烘烤的難題,在中間包底部安裝在線烘烤裝置,可實現浸入式水口快速均勻達到烘烤溫度,操作簡單,消耗能源少,避免了人工搬運過程磕碰造成的掉塊等生產事故,無需操作人員長距離搬運,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連鑄生產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