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旋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的連鑄過程中,尤其是含AI元素的特鋼連鑄中,浸入式水口的堵塞、結瘤是不可避免的,這不僅影響連鑄坯內部質量及連鑄的拉速,也影響了連鑄工藝的順行。而對此采取的措施就包括對浸入式水口的結構優化及改造,如日本一家公司就在浸入式水口頸部放置旋轉葉片來產生旋流,避免堵塞及結瘤的發生,但這種方法成本高,工藝復雜,容易損壞,不利于推廣使用?;陔姶帕Ξa生的作用在浸入式水口內部鋼水上的旋轉力避免了傳統機械式的不足,但是,連鑄機型式的多樣性及較高的環境溫度導致安裝操作發生諸多不便。另外在現有操作模式下,增加安裝、拆卸等操作步驟也是鋼廠不愿意接受的,因此,想在浸入式水口區域安裝電磁攪拌裝置,其安裝方式對現場工藝操作等產生的負面影響則需特別考慮。以專利CN203956040U提到的一種開合式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為例,解決了安裝與拆卸問題,但對于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生產事故,無法及時的采取措施,同時,由于該裝置的驅動裝置采用的是電動方式,在高溫環境下,其驅動裝置易發生損壞;以專利CN201510661538.1提到的一種浸入式水口電磁攪拌裝置及其安裝方法為例,解決了磁場力偏小問題,但沒有解決使用操作及安裝拆卸問題,該專利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有專人看護該裝置,需要在使用前后安裝及拆卸,增加了人工成本及操作工序,且該專利需要在中間包包底安裝或焊接軌道,增加了中間包的高度,使中間包在使用后不能安裝在翻包機上翻包,影響正常的操作工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不影響現有連鑄工藝的條件下,能有效避免水口堵塞、結瘤等問題,同時又無需重復拆裝的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若干個浸入式水口沿中間包橫向方向安裝在中間包底部并插入結晶器鋼液面以下,在每個浸入式水口兩側沿中間包橫向方向對稱設有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所述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通過固定組件與中間包車橫梁連接,在中間包車兩側梁外側對稱設置有使中間包車橫梁縱向移動的傳動裝置。
位于浸入式水口兩側的兩臺電磁力發生裝置的間距K≥230mm。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設置于中間包車側梁外側的縱向導軌、分別與縱向導軌兩側軌槽相配合的主動車輪和從動車輪、減速齒輪箱和電機,所述電機通過減速齒輪箱為主動車輪提供傳動動力,所述從動車輪與中間包車橫梁連接。
所述中間包車橫梁兩側延伸有凸出固定部,所述凸出固定部通過銷軸與從動車輪連接。
所述固定組件為U形固定框架,由碳鋼板焊接或螺接而成,所述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分別對稱固定在U形固定框架內壁上。
所述浸入式水口管壁厚度相比于同條件下不使用電磁攪拌裝置的管壁厚度厚10-20mm,內徑增加5-10mm,達到30-40mm。
所述電磁力發生裝置的最高點距離中間包包底的距離H≥100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傳動裝置安裝在中間包車左右側梁外部,此處是低溫區域,最高溫度約為40℃,而中間包附近區域溫度在100-200℃,可以避免傳動裝置中動力系統因高溫而失效或損毀,中間包包底沒有滑行軌道,不影響后續翻包操作工藝,電磁攪拌裝置安裝好后,可以實現反復使用而不需要人為反復拆卸安裝,不會增加操作工序,相比于其他方式更加高效。
2、本實用新型中電磁力發生裝置與碳鋼材質的固定框架連接,磁路通過固定框架傳輸,與在空氣中傳輸相比,磁場強度增加10%。
3、浸入式水口管壁厚度相比于同條件下不使用電磁攪拌裝置的管壁厚度厚10-20mm,內徑增加5-10mm,達到30-40mm,這樣的結構設計在提高鋼水在水口內旋轉的慣性力的同時,又可以防止旋轉慣性力增加導致水口管壁破損。
4、電磁力發生裝置的最高點距離中間包包底的距離H≥100mm,位于浸入式水口兩側的兩臺電磁力發生裝置的間距K≥230mm,在連鑄操作中添加保護渣時,電磁攪拌裝置不必移動后退,避免頻繁操作,同時可以避免在緊急狀態下影響水口事故閘板的運行。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既不影響現有的連鑄工藝,又能有效避免浸入式水口的堵塞、結瘤,同時又無需重復拆裝。本實用新型可普遍適用于現有的方坯、圓坯連鑄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側視圖。
圖2為本發明電磁力發生裝置與固定框架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方式正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安裝方式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示意圖。
圖中:1—中間包,2—中間包車側梁,3—浸入式水口,4—電磁力發生裝置,5—U形固定框架,6—中間包車橫梁,7—傳動裝置,8—銷軸,9—電機,10—減速箱,11—支架,12—主動輪,13—軌道,14—從動輪,15—結晶器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若干個浸入式水口3沿中間包1橫向方向安裝在中間包底部并插入結晶器鋼液面以下,所述浸入式水口3管壁厚度相比于同條件下不使用電磁攪拌裝置的管壁厚度厚10-20mm,內徑增加5-10mm,達到30-40mm,在每個浸入式水口3兩側沿中間包1橫向方向對稱安裝有間距400mm≥K≥230mm的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4,所述電磁力發生裝置4位于結晶器蓋板15之上,且最高點距離中間包包底的距離150mm≥H≥100mm,且通過U形固定框架5與中間包車橫梁6連接,在中間包車兩側梁2外側對稱設置有使中間包車橫梁6縱向移動的傳動裝置7,本實施例中傳動裝置7安裝在中間包車左右側梁2外部,此處是低溫區域,最高溫度約為40℃,而中間包附近區域溫度在100-200℃,可以避免傳動裝置7中動力系統因高溫而失效或損毀,不需要人為反復拆卸安裝,不會增加操作工序,相比于其他方式更加高效,浸入式水口3管壁厚度相比于同條件下不使用電磁攪拌裝置的管壁厚度厚10-20mm,內徑增加5-10mm,達到30-40mm,這樣的結構設計在提高鋼水在水口內旋轉的慣性力的同時,又可以防止旋轉慣性力增加導致水口管壁破損,電磁力發生裝置4的最高點距離中間包包底的距離150mm≥H≥100mm,位于浸入式水口3兩側的兩臺電磁力發生裝置的間距400mm≥K≥230mm,在連鑄操作中添加保護渣時,電磁攪拌裝置不必移動后退,避免頻繁操作,同時可以避免在緊急狀態下影響水口事故閘板的運行。
如圖5所示,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設置于中間包車側梁外側的縱向導軌13、分別與縱向導軌兩側軌槽相配合的主動車輪12和從動車輪14、減速齒輪箱10和電機9,所述電機9通過減速齒輪箱10為主動車輪12提供傳動動力,所述中間包車橫梁6兩側延伸有凸出固定部,所述凸出固定部通過8銷軸與從動車輪14連接。
如圖2所示,所述U形固定框架5由Q235A鋼板焊接或螺接而成,所述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4分別對稱固定在U形固定框架5內壁上,電磁力發生裝置4與碳鋼材質的U形固定框架5連接,磁路通過U形固定框架5傳輸,與在空氣中傳輸相比,磁場強度增加10%。
本發明所述的浸入式水口電磁旋流裝置,每個浸入式水口3兩側的2臺電磁力發生裝置4分別對稱固定在一個U形固定框架5上,各U形固定框架5間隔固定在橫梁6上;中間包車橫梁6的兩端設置有凸起的固定部,所述中間包車橫梁6與傳動裝置7連接時將端面凸起的固定部通過連接銷軸與兩端的傳動裝置連接;通過控制傳動裝置上的電機,使電磁力發生裝置4相對于中間包整體前后移動,調節電磁攪拌裝置與浸入式水口的相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