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轉軸輸送夾持裝置以及設有該裝置的無心磨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無心磨床,包括機床本體和磨削部,所述機床本體一側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所述機床本體上設有用于安裝夾持臂的安裝部。通過安裝部的作用,能夠使得轉軸輸送夾持裝置與本無心磨床的連接關系更加緊密,這樣就能夠通過夾持臂將轉軸從轉軸輸送裝置上取下后就能夠快速的進入無心磨床內進行打磨,從而大大提高了轉軸的加工效率。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轉軸輸送夾持裝置以及設有該裝置的無心磨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軸加工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于轉軸輸送夾持裝置以及設有該裝置的無心磨床。
【背景技術】
[0002]在轉軸加工中,往往都需要對對轉軸的外表面進行打磨,降低轉軸其表面的粗糙度,其加工設備為無心磨床,然后在通過無心磨床對轉軸進行打磨加工時,往往需要工將轉軸從上一工序的加工位置轉移到無心磨床處,在轉移的過程中都是通過人力實現的,而在轉移轉軸的過程中,其轉軸相互之間還會發生磕碰,從而損壞轉軸外表面。
[0003]而現有的專利申請號為2016204675532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頂針自動退火裝置,經試驗,此專利的公開結構可用作用與輸送轉軸,在輸送的過程中,將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此頂針槽內,然后通過電機驅動傳送鏈條帶動轉軸輸送到無心磨床處,從而方便轉軸的運輸,也避免了轉軸在運輸的過程中產生部必要的磕碰。
[0004]但是在通過此裝置將轉軸輸送到無心磨床處時,還需要人工將轉軸從頂針槽內取下,這樣也需要人力執行,而且人們在取轉軸時,也不可避免的會使得轉軸產生磕碰,從而損壞轉軸。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快速而又安全、并且無需通過人力就能夠將轉軸取下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包括機架和設置在機架上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上設有進可與轉軸兩端相卡嵌塊,所述傳送帶末端設有可將被傳送帶輸送到傳送帶末端的轉軸從傳送帶上取下的夾持臂,所述夾持臂包括可將轉軸兩端進行固定的夾持部和用于控制夾持部升降的控制機構。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通過傳送帶將轉軸輸送到末端后,就能夠通過夾持臂的作用將轉軸從傳送帶上取下,而且在將轉軸從傳送帶上取下的過程中,通過夾持臂上的夾持部能夠牢牢的將轉軸的兩端夾持固定住,這樣既能夠方便將轉軸從傳送帶上取下,而且還不會對轉軸本體產生傷害;在將通過夾持部完成對轉軸的夾持固定后,就能夠通過夾持臂上的升降機構帶的夾持部上升,使得轉軸能夠遠離傳送帶,也能夠避免在通過夾持臂在從傳送帶上摘取轉軸時對傳送帶的工作造成影響。
[0008]優選的,所述的夾持部包括夾持板和夾持主體,所述夾持板對稱設置在夾持主體兩側,且夾持板上遠離夾持主體的一端的豎直投影分別處于傳送帶的兩側,所述夾持主體內還設有分別控制夾持板作相對運動的驅動部件。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夾持主體上的驅動部件能夠有效的控制位于傳送帶兩側的夾持板做相對移動。在通過驅動部件控制夾持板向內移動時,就能夠縮小夾持板之間的距離,從而完成對轉軸的夾持工作,能夠使得夾持部上的夾持板與轉軸的兩端相抵觸,牢牢的將轉軸夾持固定;而在通過驅動部件推動夾持板相外運動時,其夾持板之間的距離就會增大,這樣被夾持住的轉軸就能夠從夾持部上掉落,這樣就能夠實現夾持部卸料的功能,能夠絨夾持部重新從傳送帶上夾取轉軸。
[0010]優選的,所述的驅動部件分別為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所述夾持板分別與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的轉軸固定連接。
[0011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設置在夾持主體兩的夾持板分別通過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控制,通過第一驅動氣缸和第二驅動氣缸的控制能夠使得整個夾持部的動作更加靈敏快捷,大大提高夾持部的工作效率。
[0012]優選的,所述的驅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設置在驅動電機的轉軸上的驅動盤和與夾持板相對應的驅動桿,所述夾持板上遠離傳送帶的一端與夾持主體鉸接,所述驅動桿一端夾持板鉸接,另一端與驅動盤相鉸接且與驅動盤的鉸接處偏離旋轉中心。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電機控制轉軸旋轉時,就會帶動驅動盤旋轉,從而帶動鉸接設置鉸接盤上的驅動桿滑移;在當驅動電機正向轉動時,就能夠控制驅動桿向內收縮,從而拉動鉸接設置在夾持主體上的夾持板相中心聚攏,這樣夾持板上遠離夾持主體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就會快速的縮小,從而實現將轉軸夾緊固定的作用;而在驅動電機反向旋轉時,旋轉的驅動盤就會將驅動桿分別向外推出,從而推動夾持板上遠離夾持主體的一端能夠向外撇出,就能夠松開夾持住的轉軸,將轉軸從夾持臂上卸下。
[0014]優選的,所述的夾持板上遠離夾持主體的一端設有夾持卡槽。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夾持卡槽的作用能夠在夾持板將轉軸夾持住時,將轉軸夾持的更加牢固。
[0016]優選的,所述的夾持板包括與夾持主體相連接的連接桿和與連接桿可拆卸連接的夾持桿,所述夾持卡槽設置在夾持桿上遠離連接桿的一端。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夾持板可以拆分成為連接桿和夾持桿,這樣其就可以通過更換不同型號的夾持桿從而對不同規格的轉軸進行夾持,大大增加了本夾持臂的適應性和實用性。
[0018]優選的,所述的傳送帶末端設有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夾持臂電連接。
[00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轉軸通過傳送帶傳送到感應器處時,感應器就會對夾持臂發出信號,從而使得夾持臂進行工作,將傳送到感應器處的轉軸從傳送帶上夾持下來,無需進行人工控制,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大大提高了本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工作效率。
[0020]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無心磨床。
[0021]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心磨床,包括機床本體和磨削部,所述機床本體一側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所述機床本體上設有用于安裝夾持臂的安裝部。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安裝部的作用,能夠使得轉軸輸送夾持裝置與本無心磨床的連接關系更加緊密,這樣就能夠通過夾持臂將轉軸從轉軸輸送裝置上取下后就能夠快速的進入無心磨床內進行打磨,從而大大提高了轉軸的加工效率。
[0023]優選的,所述的安裝部包括設置磨削部的上方的滑移導軌。
[00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滑移導軌的作用,能夠使得夾持有轉軸的夾持臂直接沿著滑移導軌滑移到無心磨床的磨削部對被夾持臂夾持住的轉軸進行打磨,整個打磨過程也無需人工進行控制,這樣既能夠大大提高轉軸的生產效率,也能夠大大提高安全生產。
[0025]優選的,所述的機床本體上遠離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另一側設有送料帶,所述滑移導軌從機床本體上延伸設置在送料帶上方。
[002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對被夾持在夾持臂上的轉軸打磨好后,就能夠控制夾持臂沿著滑移導軌向遠離傳送帶的一側滑動,直至夾持臂處于送料帶的正上方,此時,就能夠通過驅動部件將轉軸從夾持臂上卸下,通過送料帶將轉軸輸送到下一工序中去,這樣就能夠實現在對轉軸進行打磨的工序中的全部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轉軸是生產效率,也能夠大大的節省人力成本。
[002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夠通過夾持臂的作用快速而又安全的將轉軸從傳送帶上取下。
[0028]2.通過夾持臂和設置在機床本體上的滑移導軌的作用,能夠實現在對轉軸進行打磨加工時的自動化生產,能夠大大提升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水平,也能夠大大減少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圖1中A的放大圖;
[0031]圖3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4是圖3中B的放大圖。
[0033]附圖標記:1、機床本體;2、磨削部;3、滑移導軌;4、送料帶;5、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1、機架;52、傳送帶;521、卡嵌塊;53、夾持臂;6、夾持部;61、夾持板;611、連接桿;612、夾持桿;613、夾持卡槽;62、夾持主體;7、驅動部件;71、第一驅動氣缸;72、第二驅動氣缸;73、驅動電機;74、驅動盤;75、驅動桿;8、控制機構;9、防護罩;1、螺釘;11、感應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36]實施例一:一種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無心磨床,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機床本體I和磨削部2,所述機床本體I 一側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所述機床本體I上設有用于安裝夾持臂53的安裝部。能夠使得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與本無心磨床的連接關系更加緊密,這樣就能夠通過夾持臂53將轉軸從轉軸輸送裝置上取下后就能夠快速的進入無心磨床內進行打磨,從而大大提高了轉軸的加工效率。
[0037]如圖1所示,安裝部包括設置磨削部2的上方的滑移導軌3。通過滑移導軌3的作用,能夠使得夾持有轉軸的夾持臂53直接沿著滑移導軌3滑移到無心磨床的磨削部2對被夾持臂53夾持住的轉軸進行打磨,整個打磨過程也無需人工進行控制,這樣既能夠大大提高轉軸的生產效率,也能夠大大提高安全生產。
[0038]其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的結構如圖1和圖3所示,包括機架51和設置在機架51上的傳送帶52,所述傳送帶52上設有進可與轉軸兩端相卡嵌塊521,所述傳送帶52末端設有可將被傳送帶52輸送到傳送帶52末端的轉軸從傳送帶52上取下的夾持臂53,所述夾持臂53包括可將轉軸兩端進行固定的夾持部6和用于控制夾持部6升降的控制機構8。在通過傳送帶52將轉軸輸送到末端后,就能夠通過夾持臂53的作用將轉軸從傳送帶52上取下,而且在將轉軸從傳送帶52上取下的過程中,通過夾持臂53上的夾持部6能夠牢牢的將轉軸的兩端夾持固定住,這樣既能夠方便將轉軸從傳送帶52上取下,而且還不會對轉軸本體產生傷害;在將通過夾持部6完成對轉軸的夾持固定后,就能夠通過夾持臂53上的升降機構帶的夾持部6上升,使得轉軸能夠遠離傳送帶52,也能夠避免在通過夾持臂53在從傳送帶52上摘取轉軸時對傳送帶52的工作造成影響。
[0039]如圖2所示,夾持部6包括夾持板61和夾持主體62,所述夾持板61對稱設置在夾持主體62兩側,且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的豎直投影分別處于傳送帶52的兩側,所述夾持主體62內還設有分別控制夾持板61作相對運動的驅動部件7。通過設置夾持主體62上的驅動部件7能夠有效的控制位于傳送帶52兩側的夾持板61做相對移動。在通過驅動部件7控制夾持板61向內移動時,就能夠縮小夾持板61之間的距離,從而完成對轉軸的夾持工作,能夠使得夾持部6上的夾持板61與轉軸的兩端相抵觸,牢牢的將轉軸夾持固定;而在通過驅動部件7推動夾持板61相外運動時,其夾持板61之間的距離就會增大,這樣被夾持住的轉軸就能夠從夾持部6上掉落,這樣就能夠實現夾持部6卸料的功能,能夠絨夾持部6重新從傳送帶52上夾取轉軸。其控制機構8為升降氣缸,其升降氣缸的升降軸與夾持主體62固定連接,并且在升降氣缸與夾持主體62之間設置防護罩9,其防護罩9為波紋防護罩,這樣在控制機構8作用使,控制整個夾持部6上升或是下降時就能夠使得防護槽9也同時壓縮或是伸張,使得防護罩9始終能夠包裹覆蓋在升降氣缸的升降軸上,對升降軸進行保護。
[0040]如圖2所示。驅動部件7分別為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所述夾持板61分別與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的轉軸固定連接。其設置在夾持主體62兩的夾持板61分別通過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控制,通過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的控制能夠使得整個夾持部6的動作更加靈敏快捷,大大提高夾持部6的工作效率。此處的驅動件7也可以由拇指氣缸代替,其拇指氣缸的兩個動力軸分別與兩個夾持板61做固定連接,這樣就能夠通過拇指氣缸來實現夾持與張開工作。
[0041]如圖2所示,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設有夾持卡槽613。通過夾持卡槽613的作用能夠在夾持板61將轉軸夾持住時,將轉軸夾持的更加牢固。
[0042]如圖2所示,夾持板61包括與夾持主體62相連接的連接桿611和與連接桿611可拆卸連接的夾持桿612,所述夾持卡槽613設置在夾持桿612上遠離連接桿611的一端。其夾持板61可以拆分成為連接桿611和夾持桿612,這樣其就可以通過更換不同型號的夾持桿612從而對不同規格的轉軸進行夾持,大大增加了本夾持臂53的適應性和實用性。
[0043]如圖1和圖2所示,傳送帶52末端設有感應器11,所述感應器11與夾持臂53電連接。在轉軸通過傳送帶52傳送到感應器11處時,感應器11就會對夾持臂53發出信號,從而使得夾持臂53進行工作,將傳送到感應器11處的轉軸從傳送帶52上夾持下來,無需進行人工控制,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大大提高了本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的工作效率。
[0044]而且在機床本體I上遠離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的另一側設有送料帶4,如圖1所示,所述滑移導軌3從機床本體I上延伸設置在送料帶4上方。在對被夾持在夾持臂53上的轉軸打磨好后,就能夠控制夾持臂53沿著滑移導軌3向遠離傳送帶52的一側滑動,直至夾持臂53處于送料帶4的正上方,此時,就能夠通過驅動部件7將轉軸從夾持臂53上卸下,通過送料帶4將轉軸輸送到下一工序中去,這樣就能夠實現在對轉軸進行打磨的工序中的全部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轉軸是生產效率,也能夠大大的節省人力成本。
[0045]實施例二,一種設有轉軸輸送夾持裝置的無心磨床,如圖3和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的區別為:其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73、設置在驅動電機73的轉軸上的驅動盤74和與夾持板61相對應的驅動桿75,所述夾持板61上遠離傳送帶52的一端與夾持主體62鉸接,所述驅動桿75—端夾持板61鉸接,另一端與驅動盤74相鉸接且與驅動盤74的鉸接處偏離旋轉中心。驅動電機73控制轉軸旋轉時,就會帶動驅動盤74旋轉,從而帶動鉸接設置鉸接盤上的驅動桿75滑移;在當驅動電機73正向轉動時,就能夠控制驅動桿75向內收縮,從而拉動鉸接設置在夾持主體62上的夾持板61相中心聚攏,這樣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之間的距離就會快速的縮小,從而實現將轉軸夾緊固定的作用;而在驅動電機73反向旋轉時,旋轉的驅動盤74就會將驅動桿75分別向外推出,從而推動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能夠向外撇出,就能夠松開夾持住的轉軸,將轉軸從夾持臂53上卸下。
【主權項】
1.一種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包括機架(51)和設置在機架(51)上的傳送帶(52),所述傳送帶(52)上設有進可與轉軸兩端相卡嵌塊(521),其特征是:所述傳送帶(52)末端設有可將被傳送帶(52)輸送到傳送帶(52)末端的轉軸從傳送帶(52)上取下的夾持臂(53),所述夾持臂(53)包括可將轉軸兩端進行固定的夾持部(6)和用于控制夾持部(6)升降的控制機構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夾持部(6)包括夾持板(61)和夾持主體(62),所述夾持板(61)對稱設置在夾持主體(62)兩側,且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的豎直投影分別處于傳送帶(52)的兩側,所述夾持主體(62)內還設有分別控制夾持板(61)作相對運動的驅動部件(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驅動部件(7)分別為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所述夾持板(61)分別與第一驅動氣缸(71)和第二驅動氣缸(72)的轉軸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驅動部件(7)包括驅動電機(73)、設置在驅動電機(73)的轉軸上的驅動盤(74)和與夾持板(61)相對應的驅動桿(75),所述夾持板(61)上遠離傳送帶(52)的一端與夾持主體(62)鉸接,所述驅動桿(75) —端夾持板(61)鉸接,另一端與驅動盤(74)相鉸接且與驅動盤(74)的鉸接處偏離旋轉中心。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夾持板(61)上遠離夾持主體(62)的一端設有夾持卡槽(613)。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夾持板(61)包括與夾持主體(62)相連接的連接桿(611)和與連接桿(611)可拆卸連接的夾持桿(612 ),所述夾持卡槽(613)設置在夾持桿(612)上遠離連接桿(611)的一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傳送帶(52)末端設有感應器(11),所述感應器(11)與夾持臂(53)電連接。8.—種無心磨床,包括機床本體(I)和磨削部(2),其特征是:所述機床本體(I) 一側設有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所述機床本體(I)上設有用于安裝夾持臂(53)的安裝部。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心磨床,其特征是:所述安裝部包括設置磨削部(2)的上方的滑移導軌(3)。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心磨床,其特征是:所述機床本體(I)上遠離轉軸輸送夾持裝置(5)的另一側設有送料帶(4),所述滑移導軌(3)從機床本體(I)上延伸設置在送料帶(4)上方。
【文檔編號】B24B5/307GK205703538SQ20162064162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明人】許電波
【申請人】創新精密(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