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磨料噴射機床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拋丸機。
背景技術:
熱處理件、鑄件、鍛件、鑄件等在生產加工完成后,需要進行清洗,去除表面氧化,達到光滑、去除灰塵的效果,現在工廠加工完成后一般采用人工氣息,來達到效果,但這樣不僅降低了工作效率,且不能保證清洗的質量。
專利號申請號為201010556820.0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滾筒式拋丸機,包括底座,在底座后部上表面設有支座,支座的前部活動連接有機體,機體為圓柱形,且為內部空心結構,機體的孔口縱向放置,機體的前部活動連接有端蓋,機體的前后部外圓周上均設有一圈凸塊,底座上設有兩個支撐座,在底座的一側設有電機,在靠近電機的軸上設有齒輪,電機通過鏈與齒輪相連接,支座中設有通孔,通孔連接有拋丸頭,拋丸頭連接有第一電機。
相對于人工操作,該專利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拋丸的工作效率。但是,其主要憑著電機的來驅動滾筒,滾筒的滾動速度較慢,從而導致鋼丸的拋丸效果不好。但是如果換高馬力的電機強行對滾筒加速,雖然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但是滾筒的速度增加會極大的增加滾筒的不穩定性,容易導致滾筒從底座重滑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效率高的拋丸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為:拋丸機,包括底座、第一摩擦輪、與第一摩擦輪相匹配的第二摩擦輪、電機和設有鋼丸的滾筒,所述第一摩擦輪套設在滾筒表面,所述第二摩擦輪安裝在底座上,并與第一摩擦輪壓緊,所述電機通過傳送帶與第二摩擦輪連接,還包括電磁鐵、與電磁鐵電連的常開觸發開關和機架,所述電磁鐵固定在機架上,并位于鋼丸的上方。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將工件放入滾筒中,然后啟動電機。電機帶動第二摩擦輪轉動,從而驅動第一摩擦輪傳動,進而促使鋼丸在滾筒中與工件相互摩擦,從而對工件進行拋丸。閉合常開觸發開關,使得電磁鐵通電,產生磁力,從而將滾筒內的鋼丸吸起;然后斷開常開觸發開關,使得電磁鐵斷電,磁力消失,拋丸下落,撞擊到工件上。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與傳統的拋丸機相比,本方案除了電機帶動滾筒轉動外,還通過設置電磁鐵的方式,在保證滾筒的轉速穩定外,還加強了鋼丸的運動,進而有效的提高了拋丸的效率。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電磁鐵位于滾筒外。將電磁鐵設置在滾筒外,使得電磁鐵與鋼丸隔離開,避免鋼丸損壞電磁鐵。
方案三:此為方案二的優選,還包括觸發塊,所述常開觸發開關固定在機架上,所述觸發塊固定在滾筒上,并可間歇的閉合常開觸發開關。滾筒轉動時,可周期的使得觸發開關閉合,從而達到常開觸發開關間歇性閉合的作用,無需手動控制,操作簡單。
方案四:此為方案三的優選,所述觸發塊為橡膠塊。相對于金屬觸發塊,橡膠塊的絕緣性能好,安全系數更高。
方案五: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滾筒為鋁合金滾筒。一方面,鋁合金的強度高且重量輕,移動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鋁合金不會被磁鐵吸磁,因此能起到良好的隔離作用,避免鋁合金滾筒被磁化,從而將鋼丸吸磁在滾筒上。
方案六: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相對于普通電機,伺服電機的可控性更高,并可方便的正、反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拋丸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拋丸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底座10、滾筒20、第一摩擦輪31、第二摩擦輪32、機架40、常開觸發開關51、觸發塊52、電磁鐵60。
如圖1、圖2所示,拋丸機,包括底座10、第一摩擦輪31、與第一摩擦輪31相匹配的第二摩擦輪32、電機、觸發塊52、滾筒20、電磁鐵60、與電磁鐵60電連的常開觸發開關51和機架40。滾筒20內盛有鋼丸,滾筒20為鋁合金制成,一方面,鋁合金的強度高且重量輕,移動方便;另一方面,由于鋁合金不會被磁鐵吸磁,因此能起到良好的隔離作用,避免鋁合金滾筒20被磁化,從而將鋼丸吸磁在滾筒20上。第一摩擦輪31套設在滾筒20表面,第二摩擦輪32安裝在底座10上,并與第一摩擦輪31壓緊。電機通過傳送帶與第二摩擦輪32連接。電機為伺服電機。相對于普通電機,伺服電機的可控性更高,并可方便的正、反轉電磁鐵60安裝在左側的機架40上,并位于滾筒20的左上方。常開觸發開關51安裝在右側的機架40上,并可周期的與觸發塊52接觸。觸發塊52為橡膠塊。相對于金屬觸發塊52,橡膠塊的絕緣性能好,安全系數更高。
具體操作時,將工件放入滾筒20中,然后啟動電機。電機帶動第二摩擦輪32轉動,從而驅動第一摩擦輪31傳動,進而促使鋼丸在滾筒20中與工件相互摩擦,從而對工件進行拋丸。閉合常開觸發開關51,使得電磁鐵60通電,產生磁力,從而將滾筒20內的鋼丸吸起;然后斷開常開觸發開關51,使得電磁鐵60斷電,磁力消失,拋丸下落,撞擊到工件上。滾筒20轉動時,可周期的使得觸發開關閉合,從而達到常開觸發開關51間歇性閉合的作用,無需手動控制,操作簡單。與傳統的拋丸機相比,本方案除了電機帶動滾筒20轉動外,還通過設置電磁鐵60的方式,在保證滾筒20的轉速穩定外,還加強了鋼丸的運動,進而有效的提高了拋丸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