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室壓鑄模,具體為一種帶滑塊導向的熱室壓鑄模。
背景技術:
壓鑄模一般由動模和定模組成,動模與定模合模時將形成澆鑄流道,一般壓鑄模在進行合模時,定模保持不動,而動模在外部動力的帶動下向定??拷?,現有的壓鑄模一般沒有專門的導向機構對動模的運動進行導向,這將容易導致動模和定模不能精確合模,進而使壓鑄件產生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帶滑塊導向的熱室壓鑄模,以解決壓鑄模不能精確合模導致的壓鑄件質量差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帶滑塊導向的熱室壓鑄模,包括動模框和定模框,動??蛱幵O有動模芯,定??蛱幵O有定模芯,動模芯與定模芯合模時形成澆鑄流道,定??蛏祥_設有與澆鑄流道相通的進液流道,還包括至少一個機架,在機架上設有可沿機架往復移動的滑塊,在滑塊與機架配合的另一側開設有外螺紋,滑塊與動模框螺紋連接在一起。
本方案在進行壓鑄時,先將滑塊套設在機架上,再將滑塊與動模框進行螺紋連接,在動模框帶動動模芯向定模芯方向移動時,滑塊沿機架向定模芯方向移動,進而帶動動模框和動模芯的移動,在機架對滑塊運動的限制作用下,動模框帶動動模芯按既定的方向移動,進而使用動模芯和定模芯準確的合模。
本方案通過滑塊與機架的配合來對動模芯和動模框的運動進行導向,從而使得動模芯和定模芯之間能精確合模,因此本方案不僅導向精度高,壓鑄件質量好,同時整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進一步,機架共兩個,兩個機架對稱分布在動??虻膬蓚?。機架上的滑塊分別從兩側對動??蛞粋€導向,使整個動??虻氖芰Ω泳鶆?,導向更加精確。
進一步,在澆鑄流道的路徑變化處設有圓弧形的倒角。圓弧形的倒角有效的避免了在澆鑄流道的路徑變化處形成鋒利的轉角,從而也避免了壓鑄件在轉角處容易形成的流痕。
進一步,動??蛏显O有外止口,定模框上設有與外止口配合的內止口。在動??驇觿幽P鞠蚨P究拷M行合模時,動??蛏系耐庵箍谂c定??蛏系膬戎箍谶M行配合,從而使得動模芯和定模芯之間能精確的合模,有效的保證了壓鑄件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定???、定模芯2、進液流道3、澆鑄流道4、第一螺釘5、動???、動模芯7、第二螺釘8、機架9、滑塊10。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帶滑塊導向的熱室壓鑄模,包括定???,在定模框1的中部開設有進液流道3,在定???的左側開設有內止口,在定???的左側還開設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內設有定模芯2,定???與定模芯2采用周向均布的四個第一螺釘5進行連接。
在定模芯2的左側設有動模芯7,定模芯2與動模芯7在合模時將形成澆鑄流道4,在澆鑄流道4的路徑變化處設有圓弧形的倒角。圓弧形的倒角有效的避免了在澆鑄流道4的路徑變化處形成鋒利的轉角,從而也避免了壓鑄件在轉角處容易形成的流痕。
在動模芯7的左側設有動???,動模芯7與動???通過周向均布的四個第二螺釘8進行連接,在動???的右側設有外止口,動模框6上的外止口剛好與定模上的內止口進行配合。
在動模框6的上側和下側均設置有機架9和滑塊10,滑塊10的一側開設有通孔,滑塊10的另一側開設有外螺紋,其中滑塊10的通孔穿過機架9,滑塊10可沿機架9左右往復移動,而滑塊10的外螺紋段伸入動???并與動模框6進行螺紋連接,在動???帶動動模芯7向定模芯2移動時,滑塊10沿機架9移動,從而對動???和動模芯7的路徑進行導向,使動模芯7和定模芯2之間能準確的合模。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