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煉鋼廠板坯連鑄機扇形段二冷噴桿結構的改進,特別是一種改進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煉鋼廠板坯連鑄機扇形段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夾輥對帶有液心的坯殼起支撐和導向作用,使其沿著預定的軌道前進,并限制它發生鼓肚變形;在二次冷卻取區借助水或汽水混合的直接冷卻,加速凝固;牽引和矯直鑄坯;對引錠桿起導向和支撐作用,是確保板坯連鑄順利生產的設備之一,也是鑄坯質量控制的關鍵。
連鑄二冷噴桿安裝在扇形段內,通過主管道對二冷噴桿提供冷卻水和壓縮空氣。二冷噴桿的作用是將二冷水與壓縮空氣在噴嘴內混合形成水霧,對高溫連鑄坯表面進行均勻冷卻。
板坯連鑄澆注過程中,鑄坯質量和二次冷卻有很大的影響,二冷效果與鑄坯缺陷(如內裂紋、表面裂紋、鑄坯鼓肚和菱變等)密切相關。因此,對二冷區的冷卻要求是:①冷卻效率要高,以加速熱量的傳遞;②噴水量合適,使鑄坯表面溫度分布均勻;③鑄坯在矯直前盡可能完全凝固;④矯直時鑄坯表面溫度應大于900℃;⑤有良好的鑄坯表面和內部質量。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二冷水本身以及管道內存在雜物,這些雜物會使二冷噴桿的噴嘴堵塞,從而影響連鑄坯二冷效果和質量。
以往,連鑄扇形段二冷噴桿的排列結構有缺陷,存在的缺點是:
1、連鑄坯冷卻不均勻,容易造成連鑄坯表面裂紋等質量缺陷。
2、發現某個噴桿噴水效果不好或堵塞后無法更換,如果需要更換,只能更換整個扇形段,扇形段使用壽命約為60萬噸鋼,如果經常更換,勢必導致備件成本以及維護成本上升。
3、單個扇形段更換時間約為4小時,影響連鑄機作業率。
4、扇形段更換空間狹小,勞動強度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冷卻裝置,其結構合理,可以使連鑄坯冷卻更加均勻,改善連鑄坯質量,可以減少由于噴桿噴水效果不好及堵塞而更換扇形段的情況,可以提高連鑄機的作業率,可以對噴桿進行在線更換,降低工人更換扇形段時的勞動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改進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冷卻裝置,包括連鑄機扇形段均布的上機架和下機架上分別安裝著相互配合的上輸送輥和下輸送輥,在均布的上機架和下機架上分別通過卡具均布安排著六排上、下噴桿,在上、下噴桿的前端分別安裝著噴頭,在同一機架上安裝的每列噴桿分別位于相鄰的輸送輥之間,并且上、下噴桿的噴頭分別與連鑄坯的上、下表面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進內容如下:
1、將原來扇形段每排噴桿數量由3個增加為6個,使噴桿排列更加緊密,對連鑄坯的冷卻更加均勻。
2、在噴桿尾部設置分叉接口,通過螺栓螺母將噴桿固定在二冷水總管上,發現有噴水效果不好及堵塞的噴桿可以在扇形段外部更換。
主要改進效果:
1、本技術實施后連鑄坯冷卻更加均勻,降低了連鑄坯表面裂紋等質量缺陷的發生率。
2、減少了由于噴桿噴水效果不好及堵塞而更換扇形段的情況,可以提高連鑄機的作業率。
3、可以對噴桿進行在線更換,改變了以往二冷噴桿無法在線更換的情況。
4、可以減少扇形段備件數量,從而降低連鑄生產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
5、可以降低了工人更換扇形段時的勞動強度,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環境。
6、噴桿數量增加,可以通過對單個噴桿的水量控制來實現對連鑄坯冷卻的動態控制,從而實現對連鑄坯冷卻過程的控制。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實現了使連鑄坯冷卻更加均勻,改善了連鑄坯質量,減少了由于噴桿噴水效果不好及堵塞而更換扇形段的情況,提高了連鑄機的作業率,實現了對噴桿進行在線更換,降低了工人更換扇形段時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改進的板坯連鑄機扇形段冷卻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連鑄機扇形段均布的上機架1和下機架2上分別安裝著相互配合的上輸送輥3和下輸送輥4,在均布的上機架1和下機架2上分別通過卡具6均布安排著六排上、下噴桿5、7,在上、下噴桿5、7的前端分別安裝著噴頭,在同一機架上安裝的每列噴桿分別位于相鄰的輸送輥之間,并且上、下噴桿5、7的噴頭分別與連鑄坯的上、下表面相對應。卡具6為固定管卡,固定管卡通過螺栓連接將噴桿固定在機架上。上、下噴桿5、7的后端通過分叉接口連接著供水管和壓縮空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