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件旋轉加工領域中的一種頂夾旋轉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需要對工件多方位進行加工,如拋光,需要一邊讓工件翻轉,一邊拋光,現有技術中一邊使用夾具將工件夾緊定位,然后讓夾具帶動被夾緊的工件一同翻轉加工。這種方式容易破壞和占用工件的被加工面,根據加工位置不同,需要更換夾具或者變換夾緊定位的位置,非常不便,影響工作效率和加工質量。
工件經常需要批量同時加工,上述的這種翻轉加工方式顯然屬于低效率、高成本的生產加工方式,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大批量同時加工的高效生產模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頂夾旋轉結構,其至少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大批量高效生產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質量等優點。
具體實用新型內容如下:
一種頂夾旋轉結構,它包括工作臺、置于工作臺上的至少一組頂夾翻轉機構,所述任意一組頂夾翻轉機構包括對立反向設置的兩個頂夾翻轉機,所述頂夾翻轉機包括可調節行程氣缸、伸縮桿、彈性頂夾輪、至少一組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和翻轉機輸出同步帶輪,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傳動桿,所述傳動桿上設有傳動桿輸入同步帶輪和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傳動桿輸入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與電機聯接,所述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與所述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聯接,所述翻轉機輸出同步帶輪與相鄰一同向設置的翻轉機的輸入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聯接。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可調節行程氣缸與伸縮桿的一端驅動連接,所述伸縮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彈性頂夾輪連接,所述彈性頂夾輪與翻轉機同步帶輪同軸連接。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傳動桿上設有至少兩個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彈性頂夾輪為優力膠輪。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對立反向設置的兩個頂夾翻轉機之間設有工件載臺。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在工作臺上設置至少一組對立、反向的頂夾翻轉機構,能夠根據需要設置多組頂夾翻轉機構;電機、傳動桿、頂夾翻轉機構之間通過同步帶輪和同步帶進行同步傳動,實現多個工件同步翻轉加工,適合同時大批量翻轉加工工件,實現高效生產;頂夾翻轉架構頂夾在工件兩端,對翻轉加工表面不造成任何影響,方便快捷。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大批量高效生產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加工質量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頂夾翻轉機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工作臺;2、頂夾翻轉機;3、可調節行程氣缸;4、伸縮桿;5、彈性頂夾輪;6、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7、翻轉機輸出同步帶輪;8、傳動桿;9、傳動桿輸入同步帶輪;10、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11、同步帶;12、電機;13、工件載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頂夾旋轉結構,它包括工作臺1、置于工作臺1上的至少一組頂夾翻轉機構,所述任意一組頂夾翻轉機構包括對立反向設置的兩個頂夾翻轉機2,所述頂夾翻轉機2包括可調節行程氣缸3、伸縮桿4、彈性頂夾輪5、至少一組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6和翻轉機輸出同步帶輪7,所述工作臺1上設有一傳動桿8,所述傳動桿8上設有傳動桿輸入同步帶輪9和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10,傳動桿輸入同步帶輪9通過同步帶11與電機12聯接,所述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10通過同步帶與所述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6聯接,所述翻轉機輸出同步帶輪7與相鄰一同向設置的翻轉機的輸入同步帶輪通過同步帶聯接。由此可以實現,電機通過同步帶輪和同步帶驅動傳動桿轉動,傳動桿通過同步帶輪和同步帶驅動與傳動桿直接連接的頂夾翻轉機轉動,與傳動桿直接連接的頂夾翻轉機通過同步帶輪和同步帶,同步帶動與其相鄰的同向設置的頂夾翻轉機轉動,以此類推,直至末端頂夾翻轉機,每組對立反向設置的頂夾翻轉機,兩個頂夾翻轉機的彈性頂夾輪之間用于頂夾工件,位于工件載臺上方翻轉,翻轉完成后置于工件載臺上,循環翻轉、操作加工。
圖示可以同時頂夾5個工件進行翻轉加工。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可調節行程氣缸3與伸縮桿4的一端驅動連接,所述伸縮桿4的另一端與所述彈性頂夾輪5連接,所述彈性頂夾輪5與翻轉機輸入、輸出同步帶輪6、7同軸連接。可調節行程氣缸向彈性頂夾輪方向頂升,伸縮桿伸長,彈性頂夾輪將工件夾緊,翻轉后,將工件置于工件載臺,可調節行程氣缸回程,伸縮桿回縮,彈性頂夾輪回縮,工件被松開。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傳動桿8上設有至少兩個傳動桿輸出同步帶輪10,分別連接對立反向設置的一組頂夾翻轉機的2個翻轉機輸入同步帶輪6。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彈性頂夾輪5為優力膠輪,具有一定的彈性,起到在夾緊工件的同時不損傷工件的作用,耐擠壓。
作為優選實施方案之一,所述對立反向設置的兩個頂夾翻轉機2之間設有工件載臺13。工件載臺可低于工作臺設置,或者在頂升翻轉工件時,將工作臺向遠離工件載臺的方向頂起,以便為翻轉工件留有翻轉的動作空間。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