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鑄造用冒口的自動定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
背景技術:
冒口在金屬鑄造過程中作為一種對金屬進行補縮的作用的一次性消耗的部位,廣泛應用于金屬鑄造技術領域,而冒口的生產過程是利用類似泥漿的材料,通過真空抽吸的方式,將冒口的生產材料吸附在冒口生產模具的四周,并將材料中的水分抽離,使材料快速脫水在模具的四周澆筑形成冒口,由于冒口模具是網狀結構,故冒口澆筑完成后,其內壁較為粗糙,在金屬鑄造過程中,粗糙內壁易對冒口補縮作用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需對冒口內壁進行打磨,而在打磨過程中,急需一種對冒口進行自動、快速定位的裝置。
在專利號為cn203918047u的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冒口加工設備可以對冒口后期在熔煉鑄造后的清理進行自動打磨工作,在其打磨過程中,其依靠人工操作夾裝閥體對冒口進行定位夾持,費時費力,且定位效果極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通過改變對冒口的定位夾持方式,依靠推動組件帶動定位組件縱向滑動,在滑動過程中定位組件自動開合,對冒口進行定位夾持,解決冒口人工夾持定位的技術問題,同時利用推動組件帶動打磨機構進行橫向移動,實現對冒口開口處內壁的自動打磨,高效、快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包括安裝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自動定位機構,所述自動定位機構設置于安裝架上,其用于對冒口進行定位夾持,且該自動定位機構包括定位組件與推動組件;
打磨機構,所述打磨機構設置于安裝架上,其垂直位于所述自動定位機構的一側,該打磨機構對所述冒口的內壁進行打磨,且該打磨機構包括打磨組件與滑動組件。
作為改進,所述定位組件設置于安裝架的一側邊,其后端連接設置有所述推動組件,該推動組件帶動所述定位組件縱向往復滑動。
作為改進,所述定位組件包括:
冒口定位座,所述冒口定位座位于安裝架的上端,其用于放置所述冒口;
冒口夾持座,所述冒口夾持座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的上端,其與該冒口定位座的一端相互鉸接,該冒口夾持座與所述冒口定位座配合對所述冒口進行夾持;
氣動彈簧,所述氣動彈簧設置于所述冒口夾持座的上方,其一端與所述冒口夾持座的上端鉸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安裝架鉸接;
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滑軌對稱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的下端兩側,其與所述安裝架的上端固定連接;
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對稱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其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軌上,且其與所述冒口定位座的下端固定連接;
定位桿,所述定位桿對應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軌的外側,其與所述安裝架固定連接,該定位桿用于對所述第一滑塊進行定位。
作為改進,所述冒口定位座的中部設置有冒口定位槽,該冒口定位槽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定位限位部。
作為改進,所述冒口夾持座上設置有冒口夾持槽,該冒口夾持槽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夾持限位部。
作為改進,所述推動組件包括:
推動氣缸,所述推動氣缸固定設置于所述安裝架上,其位于所述冒口定位座的后側;
第二滑軌,所述第二滑軌設置于所述推動氣缸的前端,其與所述第一滑軌平行設置;
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滑軌上;
連接塊,所述連接塊位于所述第二滑塊的上端,其與該第二滑塊固定連接,且其后端與所述推動氣缸的推動桿固定連接;
連接滑槽,所述連接滑槽的前端與所述冒口定位座固定連接,其后端對準所述連接塊設置,且其兩側壁的前端處對稱設置有玻珠固定槽,該玻珠固定槽的后端連通設置有玻珠滑槽;
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穿設于所述連接滑槽內,其沿連接滑槽滑動設置,且其后端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
玻珠螺絲,所述玻珠螺絲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前端兩側壁上,且該玻珠螺絲的前端玻珠設置于所述玻珠固定槽與玻珠滑槽內;
玻珠收縮座,所述玻珠收縮座為叉形設置,其上端設置有收縮槽,所述連接滑槽滑動設置于該收縮槽內;
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的后端鉸接,其另一端與所述滑動組件鉸接。
作為改進,所述第一連接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連接桿的長度。
作為改進,所述打磨組件滑動設置于滑動組件上,其垂直設置于所述定位組件的一側。
作為改進,所述打磨組件包括:
轉動軸,所述轉動軸通過軸承座轉動設置于滑動組件的上端,其沿該滑動組件橫向滑動;
刀座,所述刀座固定設置于所述轉動軸對應所述定位組件的一端;
刀架,所述刀架與所述刀座固定連接,其中部設置有裝刀槽;
打磨刀,所述打磨刀對稱滑動設置于所述刀架的刀裝刀槽內,其靠近所述刀座的一端為圓滑斜坡設置;
若干伸縮彈簧,所述伸縮彈簧均設置于打磨刀之間,該伸縮彈簧處于壓縮狀態,其推動打磨刀向外側滑;
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對應所述刀座設置于所述轉動軸的另一端,其帶動所述轉動軸轉動;
防塵罩,所述防塵罩覆蓋設置于所述打磨組件的外側,其前端設置有圓環收縮部,該圓環收縮部與所述轉動軸同心設置,且所述防塵罩一側側壁上開設有避讓槽。
作為改進,所述滑動組件與安裝架的固定連接,該滑動組件包括:
第三滑軌,所述第三滑軌對稱設置于打磨組件的下方,其與安裝架固定連接;
若干第三滑塊,所述第三滑塊均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三滑軌上,其分別位于所述轉動軸與驅動電機的下方;
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均沿所述第三滑軌的長度方向設置,其用于連接所述第三滑塊與所述轉動軸,且靠近所述冒口定位座的連接板與所述推動組件鉸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通過改進對冒口的定位方式,依靠推動組件在帶動定位組件縱向移動的過程中,冒口定位座與冒口夾持座之間自動的開合,當冒口定位座與冒口夾持座自動打開時,將打磨加工完成的冒口取出,將未加工的冒口放置于冒口定位座上,當冒口定位座與冒口夾持座自動自動合攏時,對放置于冒口定位座上的冒口進行自動夾持,使冒口固定利于打磨機構加工;
(2)本發明在設置定位組件時的冒口定位座與冒口夾持座時,分別在冒口定位座與冒口夾持座的兩端設置了定位限位部與夾持限位部,依靠定位限位部與夾持限位部對冒口進行橫向的固定,使打磨機構對冒口進行打磨時,可以阻擋冒口受打磨機構橫向滑動產生的摩擦力的帶動,避免冒口在打磨過程中發生橫向滑動;
(3)本發明在設置打磨機構時,將打磨機構設置為打磨組件與滑動組件,使打磨組件可以沿滑動組件橫向滑動,并通過將滑動組件與推動組件連接,使推動組件在帶動定位組件進行縱向滑動定位的同時,可以同步帶動打磨組件橫向滑動對定位組件上的冒口進行打磨加工,自動化程度高,同步性好,結構緊湊;
(4)本發明在打磨組件時,通過改變打磨刀的設置方式,使打磨刀對稱設置于刀架的裝刀槽內,并在打磨刀之間設置伸縮彈簧,使打磨刀可以自動向兩側彈出,以配合冒口的粗糙內壁在打磨過程中,不斷變薄的情況,可以使打磨刀緊貼冒口內壁進行打磨工作,打磨精度更好,打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結構新穎、自動化程度好、定位效果佳、打磨精度高等優點,尤其適用于金屬鑄造用冒口的自動定位技術領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等軸測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自動定位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冒口定位座及冒口夾持座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推動組件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打磨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打磨刀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防塵罩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打磨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包括安裝架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自動定位機構2,所述自動定位機構2設置于安裝架1上,其用于對冒口4進行定位夾持,且該自動定位機構2包括定位組件21與推動組件22;
打磨機構3,所述打磨機構3設置于安裝架1上,其垂直位于所述自動定位機構2的一側,該打磨機構3對所述冒口4的內壁進行打磨,且該打磨機構3包括打磨組件31與滑動組件32。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組件21設置于安裝架1的一側邊,其后端連接設置有所述推動組件22,該推動組件22帶動所述定位組件21縱向往復滑動。
更進一步的,所述打磨組件31滑動設置于滑動組件32上,其垂直設置于所述定位組件21的一側,且所述滑動組件32與所述推動組件22鉸接。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所述推動組件22帶動定位組件21縱向滑動至定位夾持工位時,該推動組件22同步帶動所述打磨組件31沿滑動組件32橫向滑動至所述定位組件21的一側,此時,打磨組件31正對定位組件21上的冒口4的開口處。
進一步說明的是,定位組件21到達定位夾持工位后固定不動,而推動組件22繼續帶動打磨組件31橫向滑動,打磨組件31插入冒口4內,對冒口4的粗糙內壁進行打磨工作。
如圖2與圖3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定位組件21包括:
冒口定位座211,所述冒口定位座211位于安裝架1的上端,其用于放置所述冒口4;
冒口夾持座212,所述冒口夾持座212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上端,其與該冒口定位座211的一端相互鉸接,該冒口夾持座212與所述冒口定位座211配合對所述冒口4進行夾持;
氣動彈簧213,所述氣動彈簧213設置于所述冒口夾持座212的上方,其一端與所述冒口夾持座212的上端鉸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安裝架1鉸接;
第一滑軌214,所述第一滑軌214對稱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下端兩側,其與所述安裝架1的上端固定連接;
第一滑塊215,所述第一滑塊215對稱設置于所述冒口定位座211,其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軌214上,且其與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下端固定連接;
定位桿216,所述定位桿216對應設置于所述第一滑軌214的外側,其與所述安裝架1固定連接,該定位桿216用于對所述第一滑塊215進行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中部設置有冒口定位槽2111,該冒口定位槽2111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定位限位部2112。
更近一步的,所述冒口夾持座212上設置有冒口夾持槽2121,該冒口夾持槽2121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夾持限位部2122。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當定位組件21處于初始工位時,冒口定位座211與冒口夾持座212為打開狀態,此時,工人可以從冒口定位座211上取出加工完成的冒口4并且放入下一未加工的冒口4,當定位組件21滑動至定位夾持工位時,冒口定位座211與冒口夾持座212為合攏狀態,冒口4并夾緊定位,無法移動,此時,打磨組件31伸入冒口4內對其粗糙內壁進行打磨工作。
進一步說明的是,氣動彈簧213在定位組件21處于初始工位時,拉動冒口夾持座212成打開狀態,在定位組件21處于定位夾持工位時,擠壓冒口夾持座212,使冒口夾持座212與冒口定位座211合攏。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定位桿216用于對第一滑塊215進行限位,使冒口定位座211滑動至定位夾持工位時停止。
如圖2、圖4以及圖5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推動組件22包括:
推動氣缸221,所述推動氣缸221固定設置于所述安裝架1上,其位于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后側;
第二滑軌222,所述第二滑軌222設置于所述推動氣缸221的前端,其與所述第一滑軌214平行設置;
第二滑塊223,所述第二滑塊223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二滑軌222上;
連接塊224,所述連接塊224位于所述第二滑塊223的上端,其與該第二滑塊223固定連接,且其后端與所述推動氣缸221的推動桿固定連接;
連接滑槽225,所述連接滑槽225的前端與所述冒口定位座211固定連接,其后端對準所述連接塊224設置,且其兩側壁的前端處對稱設置有玻珠固定槽2251,該玻珠固定槽2251的后端連通設置有玻珠滑槽2252;
第一連接桿226,所述第一連接桿226穿設于所述連接滑槽225內,其沿連接滑槽225滑動設置,且其后端與所述連接塊224的前端固定連接;
玻珠螺絲227,所述玻珠螺絲227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連接桿226的前端兩側壁上,且該玻珠螺絲227的前端玻珠設置于所述玻珠固定槽2251與玻珠滑槽2252內;
玻珠收縮座228,所述玻珠收縮座228為叉形設置,其上端設置有收縮槽2281,所述連接滑槽225滑動設置于該收縮槽2281內;
第二連接桿229,所述第二連接桿229的一端與所述連接塊224的后端鉸接,其另一端與所述滑動組件32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桿226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連接桿229的長度。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所述定位組件21處于初始工位時,玻珠螺絲227的玻珠與玻珠固定槽2251卡合,第一連接桿226與連接滑槽225處于固定連接狀態,此時,推動氣缸221帶動定位組件21縱向滑動至定位夾持工位,與此同時,打磨組件31也由推動氣缸221帶動至定位組件21的一側。
進一步說明的是,定位組件21處于定位夾持工位時,第一連接桿226上的玻珠螺絲227的玻珠被玻珠收縮座228擠壓收縮,第一連接桿226與連接滑槽225脫離固定狀態,推動氣缸221帶動打磨組件31伸入冒口4的內壁的過程中,第一連接桿226沿連接滑槽225進行縱向滑動,而定位組件21固定不動。
如圖6、圖7與圖8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打磨組件31包括:
轉動軸311,所述轉動軸311通過軸承座轉動設置于滑動組件32的上端,其沿該滑動組件32橫向滑動;
刀座312,所述刀座312固定設置于所述轉動軸311對應所述定位組件21的一端;
刀架313,所述刀架313與所述刀座312固定連接,其中部設置有裝刀槽3131;
打磨刀314,所述打磨刀314對稱滑動設置于所述刀架313的刀裝刀槽3131內,其靠近所述刀座312的一端為圓滑斜坡設置;
若干伸縮彈簧315,所述伸縮彈簧315均設置于打磨刀314之間,該伸縮彈簧315處于壓縮狀態,其推動打磨刀314向外側滑;
驅動電機316,所述驅動電機316對應所述刀座312設置于所述轉動軸311的另一端,其帶動所述轉動軸311轉動;
防塵罩317,所述防塵罩317覆蓋設置于所述打磨組件31的外側,其前端設置有圓環收縮部3171,該圓環收縮部3171與所述轉動軸311同心設置,且所述防塵罩317一側側壁上開設有避讓槽3172。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所述定位組件21在伸入冒口4內后,其打磨刀314失去圓環收縮部3171的限制逐步打開,并與冒口4的內壁貼合,驅動電機316通過轉動軸311旋轉帶動打磨刀314對冒口4的粗糙內壁進行打磨。
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避讓槽3172對應所述第二連接桿229設置。
如圖6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滑動組件32與安裝架1的固定連接,該滑動組件32包括:
第三滑軌321,所述第三滑軌321對稱設置于打磨組件31的下方,其與安裝架1固定連接;
若干第三滑塊322,所述第三滑塊322均滑動設置于所述第三滑軌321上,其分別位于所述轉動軸311與驅動電機316的下方;
連接板323,所述連接板323均沿所述第三滑軌321的長度方向設置,其用于連接所述第三滑塊322與所述轉動軸311,且靠近所述冒口定位座211的連接板323與所述推動組件22鉸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打磨組件31依靠滑動組件32在安裝架1的橫向上進行滑動。
實施例2:
圖9為本發明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的實施例二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中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9與圖10所示,一種冒口自動定位打磨機,所述打磨刀314與冒口4的粗糙內壁的接觸位置處的兩側設置有刀刃部3141,所述防塵罩317的圓環收縮部3171上設置有環形打磨石318。
需要說明的是,在打磨組件31伸入冒口4內與打磨組件31從冒口4內回收的過程中,打磨到314均依靠環形打磨石318對其進行壓縮收攏,是打磨刀314壓縮進入到刀架313的裝刀槽3131內,而在壓縮收攏的過程中,環形打磨石318對打磨刀314的刀刃部3141進行打磨,使打磨刀314始終處于鋒利狀態,保證打磨刀314的打磨效果。
工作過程如下:
定位組件21處于初始工位時,工人將鑄造完成的冒口4放入到冒口定位座211的冒口定位槽2111內,且包裝冒口4的開口一側對準打磨機構3,推動組件22帶動定位組件21縱向滑動至定位夾持工位,在定位夾持工位,冒口定位座211與冒口夾持座212合攏,對冒口4進行固定與夾持,并且推動組件22也同步帶動打磨組件31橫向滑動至定位組件21的一側,之后推動組件22繼續工作,帶動打磨組件31伸入到冒口4內,由驅動電機316帶動打磨刀314對冒口4的粗糙內壁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后,推動組件22首先帶動打磨組件31從冒口4內撤出復位到定位組件21的一側,之后推動組件22同步帶動定位組件21與打磨組件31回復,定位組件21回復到初始工位,冒口定位座211與冒口夾持座212打開,工人從冒口定位座211上取下加工完成的冒口4,并將下一待加工的冒口4放入冒口定位座211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