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骨電活性材料領域,特別涉及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技術。
背景技術:
1、目前研究表明,骨缺損修復材料的微觀納米地形和電信號等特性,對骨再生及抗菌環境至關重要。pvdf薄膜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時,表面會出現類似于天然骨組織的壓電特性的極化電荷,具有優良的壓電性能和較大的比表面積,因而能有效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中的膠原纖維結構。pvdf薄膜基于上述特點,在抗菌環境、骨修復、生物傳感器、藥物遞送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2、然而,常規普通的pvdf薄膜存在電信號穩定性差,骨再生調節差,骨愈合速度慢,抗菌能力不佳等問題。近年來,雖然已有大量研究,對pvdf薄膜進行改性處理,但仍然無法同時解決上述全部問題。對于人體或動物體的體內微環境,尤其是口腔等充滿細菌的環境,如何利用合適的骨缺損修復材料,在這種有菌環境中實現骨再生,是一個骨電活性材料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這種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具有優越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能和誘導成骨能力,拓展了其在口腔及其他部位的應用場景,有效解決了現有pvdf骨電活性薄膜在骨整合較差、骨愈合速度及抗菌有效性方面的不足。具體通過以下技術實現。
2、一種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將pvdf薄膜進行裁剪,清洗和吹干,真空保存;以鈦單質和銀單質作為磁控濺射靶材沉積到所述pvdf薄膜上,得到所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
4、磁控濺射的方法為:在氬氣氛圍條件下,調節磁控濺射腔的內部氣壓為0.5-5?pa,濺射距離為4-10?cm,維持濺射功率為50-100?w,基板溫度為室溫-300?℃,氬氣流速為5-80sccm?的條件下進行,持續時間為10-20?min。
5、進一步地,調節磁控濺射腔的內部氣壓為5?pa,濺射距離為5?cm,維持濺射功率為50-100?w,基板溫度為200?℃,氬氣流速為80?sccm?的條件下進行,持續時間為10-20?min。
6、進一步地,所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中,鈦元素含量為34.26-34.46?wt%,銀元素含量為38.10-38.30?wt%,氧元素含量為27.34-27.54?wt%。
7、更進一步地,所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中,鈦元素含量為34.36?wt%,銀元素含量為38.2?wt%,氧元素含量為27.44?wt%。
8、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上述制備方法制備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
9、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應用用途,用于作為骨缺損修復材料或者抗菌材料。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
11、1、現有的普通pvdf骨電活性薄膜,其表面納米結構無法與骨組織建立良好的粘附,本發明通過磁控濺射技術有效地用鈦和銀對pvdf骨電活性薄膜表面進行了改性,顯著提高了pvdf膜與骨組織的粘附性。其中鈦元素含量為34.36wt%,氧元素含量為27.44wt%,銀元素含量為38.2wt%。
12、2、現有的普通pvdf骨電活性薄膜抗菌性能較差,本發明所制備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可以有效地刺激巨噬細胞表達t?淋巴細胞活化抗原(cd86)、白細胞介素1β(il-1β)、干擾素調節因子3(irf3)、tnf?受體相關因子6(traf6)和核因子受體-κb(nf-κb),表明本發明制備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
13、3、現有的pvdf骨電活性薄膜在骨修復方面效果較差,本發明所制備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可以促進成骨細胞表達runx家族轉錄因子2(runx2),表面其具有良好的誘導成骨活性。
1.一種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調節磁控濺射腔的內部氣壓為5?pa,濺射距離為5?cm,維持濺射功率為50-100?w,基板溫度為200?℃,氬氣流速為80?sccm?的條件下進行,持續時間為10-20?min。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中,鈦元素含量為34.26-34.46?wt%,銀元素含量為38.10-38.30?wt%,氧元素含量為27.34-27.54?wt%。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中,鈦元素含量為34.36?wt%,銀元素含量為38.2?wt%,氧元素含量為27.44?wt%。
5.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
6.一種權利要求5所述的鈦-銀摻雜抗菌骨電活性材料的應用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作為骨缺損修復材料或者抗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