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汽車配件,尤其涉及一種扶手托架。
背景技術:
1、中控臺下方的扶手會配置多種功能,傳統的功能部件包括換擋把手、手剎和杯托,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央扶手上的換擋把手和手剎逐漸消失,扶手內可以空出更多的空間用來放置隨身物品,由于中央扶手處可能與人體接觸的部分不能使用過硬的材料,但又需要讓扶手保持穩定的形狀和強度,因此需要在扶手內部設置合金制的托架結構,現有的托架結構通常與延伸至車內的車架結構焊接固定在一起,雖然具有很高的穩定性,但在對車輛就行拆卸或檢修時工人需要將手伸入到扶手托架內才能拉扯到穿入其中的線纜,進行布線或拆線,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更加方便的扶手托架。
2、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扶手托架:包括一對側護板,每個所述側護板的上表面都開設有讓位槽,所述側護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分隔架和底托板,所述分隔架和底托板分別靠近所述側護板的兩端,所述分隔架包括橋接板,所述橋接板的兩端具有與所述側護板固定連接的內襯板,所述內襯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側護板的下方并固定連接有腳板,所述底托板的底面與所述側護板的下表面平齊,同時與車內機架接觸,來分散接觸應力。
3、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橋接板的上表面與所述側護板的頂面平齊,所述腳板的上表面與所述側護板的底面平齊,腳板可以給側護板提供向上的支持力。
4、作為一種優選,所述橋接板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減負槽,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減少耗材、降低自重,讓整車具有更好的輕量化。
5、作為一種優選,每個所述側護板都開設有貫通內外壁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側護板端面與所述分隔架之間,更加靠近扶手托架的后端,方便給后安裝的扶手箱提供定位作用。
6、作為一種優選,所述腳板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后端連接孔,所述底托板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前端連接孔,供螺栓等連接件穿過將扶手托架的前端固定在車內機架上。
7、作為一種優選,每個所述側護板在靠近所述底托板的一端都開設有定位槽和內嵌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側護板的底面,所述內嵌槽靠近所述側護板的頂面,在該扶手托架安裝時提供定位作用。
8、作為一種優選,每個所述側護板的底面均開設有位于所述分隔架與底托板之間的下卡槽,用于與主副駕之間的車內機架上的凸起結構契合,用于限制該扶手托架前后竄動。
9、作為一種優選,兩個所述側護板之間還固定連接有豎向的內支撐框,所述內支撐框位于所述下卡槽與底托板之間,所述內支撐框與所述側護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板,用于保證內支撐框與側護板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通過給扶手托架設置定位和卡接結構,并用少量連接件進行固定,使得與車架分體的扶手托架本身更加方便拆裝,在需要安裝或拆除功能部件或線纜時也會更加輕松、快捷;
12、(2)該扶手托架由三個不同方向的側護板、分隔板和底托板構成立體結構,使得扶手托架具有更好的結構穩定性,相比于現有的左右對稱側框架結構,能夠承受更大的側向負載。
1.一種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側護板(2),每個所述側護板(2)的上表面都開設有讓位槽(204),所述側護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分隔架(1)和底托板(3),所述分隔架(1)和底托板(3)分別靠近所述側護板(2)的兩端,所述分隔架(1)包括橋接板(101),所述橋接板(101)的兩端具有與所述側護板(2)固定連接的內襯板(102),所述內襯板(10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側護板(2)的下方并固定連接有腳板(103),所述底托板(3)的底面與所述側護板(2)的下表面平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接板(101)的上表面與所述側護板(2)的頂面平齊,所述腳板(103)的上表面與所述側護板(2)的底面平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接板(101)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減負槽(105)。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側護板(2)都開設有貫通內外壁的定位孔(205),所述定位孔(205)位于所述側護板(2)端面與所述分隔架(1)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板(103)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后端連接孔(104),所述底托板(3)開設有貫通上下表面的前端連接孔(301)。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側護板(2)在靠近所述底托板(3)的一端都開設有定位槽(201)和內嵌槽(202),所述定位槽(201)位于所述側護板(2)的底面,所述內嵌槽(202)靠近所述側護板(2)的頂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側護板(2)的底面均開設有位于所述分隔架(1)與底托板(3)之間的下卡槽(203)。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托架,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側護板(2)之間還固定連接有豎向的內支撐框(4),所述內支撐框(4)位于所述下卡槽(203)與底托板(3)之間,所述內支撐框(4)與所述側護板(2)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