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充電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充電模塊和充電樁。
背景技術:
1、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充電樁的功率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充電樁通常依靠風扇對充電模塊進行冷卻,以散發熱量。然而,隨著功率的增加,充電模塊產生的熱量也隨之增多,這就要求充電樁配備更多的風扇來進行有效地散熱,這不僅增加了充電樁的散熱成本,而且由于需要更多的安裝空間,也導致了充電樁整體體積的增大。
2、因此,如何降低充電樁的散熱成本,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充電模塊,以降低充電樁的散熱成本。
2、本申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充電模塊的充電樁。
3、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4、一種充電模塊,包括:
5、充電主體,所述充電主體上設置有第一風道;
6、散熱背板,設置于所述充電主體的第一側,且形成有第二風道,所述第二風道向遠離所述充電主體的方向延伸;
7、散熱風扇,設置于所述充電主體上,且用于向所述第一風道和所述第二風道內吹風。
8、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散熱背板上貫通開設有通風孔,且所述通風孔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道連通,另一端朝向遠離所述充電主體的方向布置,所述通風孔作為所述第二風道。
9、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通風孔為多個并設置于所述散熱背板的局部或整體。
10、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散熱背板背向所述充電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形成導向風道,所述導向風道與所述第二風道連通。
11、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導向風道向遠離地面的方向延伸。
12、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充電主體的第二側設置有導流槽。
13、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所述充電主體的第二側凸出設置有多個導流翅板,且所述導流翅板沿所述充電主體的延伸方向布置,相鄰兩個所述導流翅板之間形成所述導流槽。
14、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模塊中,還包括散熱器,所述散熱器設置于所述充電主體和所述散熱背板之間,所述散熱器為散熱翅片,且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翅片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風道。
15、一種充電樁,包括柜體和上述的充電模塊,所述充電模塊間隔設置于所述柜體內,相鄰兩個所述充電模塊分別為第一模塊和第二模塊,且所述第一模塊的散熱背板面向所述第二模塊的充電主體的第二側布置。
16、可選地,在上述的充電樁中,所述第一模塊設置于所述第二模塊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風道沿所述第一模塊和所述第二模塊的連線方向延伸;或,
17、所述第一模塊設置于所述第二模塊水平方向上的一側,且所述散熱背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風道連通,并向上方傾斜的導流板。
18、本申請提供的充電模塊包括充電主體、散熱背板和散熱風扇,充電主體上設置有第一風道,散熱背板設置于充電主體的第一側,并設置有第二風道,第二風道向遠離充電主體的方向延伸,散熱風扇設置于充電主體上,能夠向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內進行吹風。各個充電模塊上第一風道的設置能夠使得各個散熱風扇通過向第一風道內吹風可以帶走自身充電主體內部的熱量,第二風道的設置能夠使得各個散熱風扇可以向位于自身充電模塊周圍的環境進行吹風,進而可以對位于該充電模塊周圍的充電模塊進行吹風。
19、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申請通過在充電模塊上同時設置第一風道和第二風道,使得各充電模塊自身的散熱風扇可以同時向各個充電模塊自身的內部以及相鄰充電模塊的外表面進行吹風散熱,并帶動充電樁內氣流的流動,散熱效果更好,由此可以減少一部分用于對充電模塊的外部進行散熱的風扇的布置,節約散熱成本,并減少充電樁的體積。
20、本申請公開的充電樁包括柜體和多個上述的充電模塊,充電模塊間隔設置于柜體內,定義充電樁中相鄰兩個充電模塊分別為第一模塊和第二模塊,且第一模塊的散熱背板面向第二模塊的充電主體的第二側布置,第一模塊的第二風道的出風端朝向第二模塊的充電主體的第二側。本申請公開的充電樁的散熱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可以減少額外的風扇布置,減少了散熱功率和成本,提高整樁的充電效率,并可以減少充電樁的高度尺寸。
1.一種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背板上貫通開設有通風孔,且所述通風孔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道連通,另一端朝向遠離所述充電主體的方向布置,所述通風孔作為所述第二風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孔為多個并設置于所述散熱背板的局部或整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背板背向所述充電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形成導向風道,所述導向風道與所述第二風道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風道向遠離地面的方向延伸。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主體的第二側設置有導流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主體的第二側凸出設置有多個導流翅板,且所述導流翅板沿所述充電主體的延伸方向布置,相鄰兩個所述導流翅板之間形成所述導流槽。
8.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熱器,所述散熱器設置于所述充電主體和所述散熱背板之間,所述散熱器為散熱翅片,且相鄰兩個所述散熱翅片之間形成所述第一風道。
9.一種充電樁,其特征在于,包括柜體和多個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充電模塊,所述充電模塊間隔設置于所述柜體內,相鄰兩個所述充電模塊分別為第一模塊和第二模塊,且所述第一模塊的散熱背板面向所述第二模塊的充電主體的第二側布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充電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塊設置于所述第二模塊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風道沿所述第一模塊和所述第二模塊的連線方向延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