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車輛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地鐵等軌道車輛中車頂結構基本屬于風道、骨架、頂板各系統相互獨立狀態。安裝過程中需要在車體上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控制的定位點比較多,安裝繁瑣。并且,現有軌道車輛送風道采用的是全封閉結構,存在風道容易臟、滋生細菌,并且風道難以清洗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技術中風道難以清洗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包括車內頂板、設于所述車內頂板上方的圍板以及用于與車體連接的骨架,所述圍板的側邊與所述骨架連接,所述車內頂板與所述骨架可拆卸連接,所述車內頂板與所述圍板圍成的封閉腔體形成風道,所述車內頂板的兩側沿其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向車廂內送風的送風口,所述風道的內部兩側均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風道分隔為中部的主風道以及與所述送風口相對應的靜壓風道,所述隔板上設有用于與所述主風道通氣的通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靜壓風道由折彎板件與所述車內頂板形成,所述主風道由所述車內頂板以及靜壓風道的內側板以及搭設于靜壓風道頂部的風道頂板圍成,所述折彎板件以及所述風道頂板形成所述圍板,所述折彎板件中靜壓風道的內側板形成所述隔板。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折彎板件以及所述風道頂板均采用鋁板制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頂板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回風口,所述圍板的中部設有與所述回風口相對應的第一通孔,所述回風口與所述圍板中部的第一通孔之間連接有回風擋板,形成回風通道。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圍板中部的第一通孔的兩側設有用于進風的第二通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送風口處設有擋風格柵。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頂板通過螺釘與所述骨架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主風道的內壁上設有一層保溫材或防結露漆。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車內頂板作為風道的下底面,車內頂板與骨架可拆卸連接,風道需要拆卸檢修時,可以將車內頂板拆下,滿足了風道的日常清潔需求,使得車廂內的空氣質量得到提高。并且本實用新實施例中風道、骨架以及頂板集成為一體形成模塊化結構可以實現預組裝后再吊裝到車體上,安裝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A向剖視圖。
圖中:1:車內頂板;2:骨架;3:靜壓風道;4:主風道;5:送風口;6:隔板;7:回風口;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包括車內頂板1、設于車內頂板1上方的圍板以及用于與車體連接的骨架,圍板的側邊與骨架2連接,車內頂板1與骨架2可拆卸連接,車內頂板1與圍板圍成的封閉腔體形成風道,車內頂板1的兩側沿其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向車廂內送風的送風口5,風道的內部兩側均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隔板6,隔板6將風道分隔為中部的主風道4以及與送風口5相對應的靜壓風道3,隔板6上設有用于與主風道4通氣的通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軌道車輛風道頂板骨架模塊化結構車內頂板1作為風道的下底面,車內頂板1與骨架2可拆卸連接,風道需要拆卸檢修時,可以將車內頂板1拆下,滿足了風道的日常清潔需求,使得車廂內的空氣質量得到提高。并且本實用新實施例中風道、骨架3以及車內頂板1集成為一體形成模塊化結構可以實現預組裝后再吊裝到車頂上,安裝操作方便。由于采用單元模塊化設計,避免了不同部類元件間的空間相抗問題,使車頂的安裝更加順利簡便。風道分為主風道4和靜壓風道3,主風道4內的空氣首先穿過隔板6上的通孔后進入靜壓風道3,氣流在靜壓風道3內得到緩沖,空氣再通過送風口5送入車廂內,提高了舒適度。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靜壓風道3由折彎板件與車內頂板1形成,主風道4由車內頂板1以及靜壓風道3的內側板以及搭設于靜壓風道3頂部的風道頂板圍成,折彎板件以及風道頂板形成圍板,折彎板件中靜壓風道3的內側板形成隔板。為減輕重量,本實施例中折彎板件和風道頂板均采用鋁板制成,鋁板的厚度優選為1.2~1.8mm。如圖2所示,靜壓風道3為鋁板折彎三面與車內頂板形成靜壓風道3,組裝時,首先將兩側的折彎板件與骨架2固定,然后將風道頂板與折彎板件的頂部鉚接,結構簡單,安裝操作方便。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車內頂板1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設有一個或多個回風口7,圍板的中部設有與回風口7相對應的第一通孔8,回風口7與圍板中部的第一通孔8之間連接有回風擋板,形成回風通道。優選地,回風口7處設有格柵結構,滿足車廂內氣體通過回風口7回風的同時,遮擋風道內部結構,更加美觀。本實施例中圍板中部的第一通孔8的兩側還設有用于進風的第二通孔9。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第二通孔9處對應的隔板的下方朝向主風道4一側傾斜,起到進一步緩和進入靜壓風道3內氣流的作用。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送風口5處設有擋風格柵。擋風格柵不但起到了分散氣流,使得送風更加均勻的作用,還可以避免空氣直吹人體,提高車廂乘坐的舒適度。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車內頂板1通過螺釘與骨架2連接。采用螺釘連接,便于車內頂板1的拆卸。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主風道4的內壁上設有一層保溫材或防結露漆。骨架2上也可以設置保溫材或防結露漆,設置保溫材或防結露漆可以防止由于送風產生的溫差造車車內頂板或骨架結露。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