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換擋裝置和傳動單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28670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換擋裝置和傳動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的換擋裝置,所述換擋裝置具有構成為空心軸的第一軸,多個空套齒輪安置在所述空心軸處,其中空套齒輪與安置在第二軸處的相應多數量的齒輪形成接合,其中空套齒輪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與第一軸連接,其中換檔機構能夠借助于同軸地設置在第一軸中的凸輪軸來操縱,其中凸輪軸與驅動機構連接,以便相對于第一軸旋轉所述凸輪軸以操縱換檔機構。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所述傳動單元具有第一軸和第二軸,多個第一齒輪安置在所述第一軸處,相應多數量的第二齒輪安置在所述第二軸處,其中第二齒輪與相應的第一齒輪形成接合。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車架和傳動單元的車輛,所述傳動單元具有第一軸和第二軸,在所述第一軸處安置有多個第一齒輪,在所述第二軸處安置有相應多數量的第二齒輪,其中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形成接合,其中第一和第二軸安置在至少部分地包圍傳動單元的傳動機構殼體中。
背景技術
這種傳動單元用于實現用于驅動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不同的傳動比。原則上,存在三種類型的用于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或者自行車的檔位切換器,更確切地說是撥鏈變速器、花鼓變速器和自行車傳動機構。撥鏈變速器在近些年中基本上沒有變化。在此,鏈條將驅動力從腳踏曲柄傳輸到自行車的后軸,其中裝配有具有直至11個鏈輪的、裝配在后軸處的鏈輪組,在所述鏈輪之間能夠借助用于引導鏈條的、固定在車架上的切換工具來回切換。此外,多數自動車附加地在中軸的鏈環處配設有切換機構。在此,在腳踏曲柄處安裝直至三個鏈環,在所述鏈環之間能夠借助于固定在車架處的前變速器來回切換。這種撥鏈變速器提供直至30個檔位,其中當前根據系統多個檔位是冗余的,并且由于由對角的鏈條分布引起的高摩擦損失而不能夠利用或者僅能夠受限地得到利用。在撥鏈變速器的原理中不利的是,除了多個冗余檔位和摩擦損失之外,部件是外置的并且因此直接地暴露于如水和污物的環境影響下,并且能夠極其容易地通過碰撞而損壞。第二類的商用標準的自行車變速器為花鼓變速器。相對于撥鏈變速器,花鼓變速器理解為裝入到后軸的花鼓殼體中的傳動機構。花鼓變速器通常不具有外置的變速部件并且因此與撥鏈變速器相比是碰撞不敏感的并且較少遭受環境影響的。如例如從DE 197 20794A1中已知的撥鏈變速器,如今能夠實現直至14個檔位。在后軸中的撥鏈變速器的原理中不利的是,旋轉質量的重量提高,并且在后輪減振的自行車中,提高了相對于總重量來看的簧下質量。此外,自行車的重心朝著后軸方向移動,這尤其在后輪減振的山地自行車中起到不利于自行車的行駛性能的作用。—種花鼓變速器例如從EP 0 383 350B1中已知,其中兩個行星傳動機構同軸于相對殼體固定的花鼓設置,其中輸入軸能夠與行星架連接并且能夠經由可轉動的換擋裝置將行星傳動機構的太陽輪與相對殼體固定的花鼓抗扭地連接,以便實現總傳動機構的不同的傳動比。在所述傳動機構中不利的是,總傳動機構的構造是復雜的,并且因此一方面制造成本高昂,且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部件而在可實現的檔位的數量較低的同時具有高重量。自行車變速器的第三變形形式為裝配在中軸區域中的自行車傳動機構或者中軸傳動機構。在商用標準的自行車中,這種類型的自行車變速器沒有或者僅極其罕見地得到推廣。通常,這種自行車傳動機構相對于傳統的撥鏈變速器或者花鼓變速器具有下述優點其不具有外置的部件,并且因此相對于碰撞和環境影響進行保護,并且另一方面自行車的重心移動到中間,其中,同時降低簧下質量的總和。這在“山地自行車運動”中是尤其有利的。在這種自行車傳動機構中的技術要求為,在實現大量可變速檔位的同時實現緊湊的構型。從US 5,924,950A中已知一種自行車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具有輸入軸和中間軸,多個驅動輪安置在所述輸入軸處,并且相應數量的可切換的從動輪安置在所述中間軸處。中間軸的可切換的輪借助于設置在中間軸中的、可軸向移動的多個切換栓和飛輪進行 換檔,其中中間軸經由行星傳動機構與作為自行車傳動機構的輸出組件的小齒輪連接。小齒輪經由離合器與行星傳動機構的太陽輪連接,并且行星傳動機構的齒圈能夠借助于鮑登索制動。通過所述自行車傳動機構能夠實現14個檔位。在該系統中不利的是軸向大的構型和14個可實現的檔位的相對低的數量。此外,從WO 2008/089932A1中已知一種用于自行車的傳動單元,其中經由兩個中間軸和分傳動機構,能夠通過兩個分傳動機構的單個檔位相乘實現高數量的檔位,并且同時能夠實現緊湊的構型。在所述傳動單元中不利的是,軸向地移動凸輪軸以用于切換空套齒輪,并且傳動機構由此具有軸向大的構型。從EP I 982 913A1中已知一種用于自行車的傳動機構,其中空套齒輪安置在變速器的輸入軸處,所述輸入軸能夠借助于安置在軸中的套筒選擇性地與輸入軸連接,其中套筒借助于兩個行星傳動機構相對于輸入軸轉動,以便對空套齒輪進行換檔。行星傳動機構同軸于輸入軸設置并且經由平行于輸入軸偏置的換檔軸操縱,所述換檔軸與鮑登索連接。換檔軸通過圓柱齒輪傳動機構與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架抗扭地連接,以便將換檔軸的旋轉傳輸到套筒上。在所述變速器中不利的是,附加的旋轉借助于平行偏置的換檔軸傳輸到行星傳動機構上,由此,用于傳動單元的大的結構空間是必需的。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改進的換擋裝置或者改進的傳動單元,所述換擋裝置或者傳動單元尤其相對于已知的換擋裝置或者傳動單元實現緊湊的構型、高數量的檔位和同時降低的總重量,并且能夠簡單地進行操作。在根據本發明的意義中,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理解為下述車輛這些車輛僅借助肌肉力驅動,或者在這些車輛中肌肉力與驅動機例如內燃機或者電驅動器相組合地使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目的在開頭所述的換擋裝置中由以下實現,即驅動機構具有同軸于第一軸設置的轉速傳遞傳動機構,其中在第一軸中同軸地設置有第二軸,以便借助于換檔機構將安置在第一軸處的多個第二空套齒輪與第一軸連接。此外,上述目的在開始提到的換擋裝置中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由下述實現,SP傳驅動機構具有兩個行星傳動機構,其中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架彼此連接。此外,上述目的在開始提到的換擋裝置中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由下述實現,SP凸輪軸能夠借助于鎖定機構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與第一軸連接。此外,上述目的在開始提到的換擋裝置中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由下述實現,SP同軸地在第一軸中設置第二凸輪軸,所述凸輪軸能夠借助于第一凸輪軸的帶動器相對于第一軸轉動。此外,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由下述實現,即在第一軸中設置彈簧套,所述彈簧套周向地包圍凸輪軸,以便用彈簧力對換檔機構預加應力。
此外,上述目的在開始提到的傳動單元中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由下述實現,SP第二齒輪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借助于離合器力接合地與第二軸連接。此外,上述目的在開始提到的車輛中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由下述實現,即傳動機構殼體借助于減振組件與車架連接,以便將車架與變速器單元至少部分地機械去耦。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形式,傳動機構具有構成為空心軸的軸,在所述空心軸處安置有多個空套齒輪,所述空套齒輪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與空心軸連接,其中換檔機構能夠借助于可轉動的凸輪軸操縱,其中空套齒輪構成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并且行星齒輪組的行星架和/或齒圈能夠與軸和/或與輸出軸連接。由此,能夠實現變速器的其他檔位級。在此,輸出軸優選同軸于軸安置。由此,尤其緊湊的構型是可能的。優選地,行星架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與軸連接,其中換檔機構能夠借助于可轉動的凸輪軸操縱。由此,能夠取消額外的凸輪軸或者其他操縱機構。根據本發明的換擋裝置的第一方面的優點為,通過同軸于軸設置的轉速疊加傳動機構并且通過第二凸輪軸能實現具有多個檔位的緊湊的傳動單元。根據本發明的換擋裝置的第二方面的優點為,通過兩個轉速疊加傳動機構的組合能夠借助少量構件實現在第一軸中的凸輪軸的轉動,并且因此限制傳動機構的總重量。本發明的第三方面的優點是,能夠通過用于在傳動機構之內將凸輪軸相對于第一軸準確定位的鎖定機構而棄用具有鎖定器的、外部的耗費的并且易受干擾的換擋桿。本發明的第四方面的優點為,能夠棄用兩個彼此無關的換擋桿,由此尤其舒適地進行換檔。在此,驅動機構能夠為機械的、電的和/或液壓的驅動機構。本發明的第五方面的優點為,換檔機構能夠借助于可簡單裝配的彈簧套來可靠地預加應力并且因此能夠顯著地降低裝配耗費。本發明的第六方面的優點為,限制可傳輸的扭矩,并且因此能夠根據更低的、可靠的最大扭矩來設計齒輪,由此能夠降低傳動單元的重量和結構尺寸。本發明的第七方面的優點為,由傳動單元產生的振動和噪聲不能夠傳輸到車輛的車架上,或者說共振被衰減,由此能夠改進行車舒適性。因此,完全地實現了本發明的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中,兩個空套齒輪優選與相應數量的齒輪形成接合,所述齒輪安置在第三軸處,其中第二空套齒輪與齒輪形成第二分傳動機構的齒輪對。一般來說優選的是,轉速疊加傳動機構設置在軸的軸向端部處。
由此,在徑向上尤其緊湊的構型是可能的。優選地,行星傳動機構中的第二個的齒圈與操縱機構連接。由此能夠將來自外部的附加的旋轉簡單地傳輸到凸輪軸上。優選地,操縱機構同軸于第一軸設置。通過該布置能夠借助構造簡單的機構實現將轉動從外部傳到凸輪軸上,由此實現傳動機構的尤其緊湊的構型。操縱機構優選具有同軸于第一軸安置的索盤。索盤優選抗扭地與齒圈連接。在特別的實施形式中,索盤與齒圈一件式地構成。由此,操縱機構的尤其輕的構型是可能的。優選地,第一行星傳動機構的太陽輪與凸輪軸抗扭地連接。 由此,行星傳動機構能夠與凸輪軸在沒有附加的構造耗費的情況下連接,由此,通常可實現緊湊的構型。此外優選的是,如果第二行星傳動機構的太陽輪與第一軸抗扭地連接。由此,能夠借助低的構造耗費將第一軸的轉動傳輸到行星傳動機構和凸輪軸上。此外優選的是,轉速疊加傳動機構構成為,使得凸輪軸同步于第一軸轉動。在此,轉速疊加傳動機構構成為,使得如果第二行星傳動機構的齒圈沒有轉動,即沒有被換檔,那么凸輪軸在正常工作中同步于第一軸轉動。由此,在旋轉的第一軸和靜止的齒圈的情況下保持所調到的換檔狀態。在本發明的第三方面中優選的是,鎖定機構具有與凸輪軸抗扭地連接的第一鎖定組件和與第一軸抗扭地連接的第二鎖定組件。由此,在沒有外部的鎖定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固定地調到特定的換檔狀態。還優選的是,鎖定結構同軸于第一軸設置。由此,能夠在沒有附加的位置需求的情況下實現鎖定機構,由此,緊湊的構型是可能的。此外優選的是,鎖定組件中的至少一個設置在第一軸中。由此能夠實現傳動單元的緊湊的構型,因為利用了在第一軸中未利用的結構空間。此外優選的是,鎖定機構具有至少一個凸起部和至少一個槽,以便鎖定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由此,鎖定機構是尤其堅固的和可靠的,因為其能夠在沒有附加的能運動的部件的情況下實現。此外優選的是,鎖定組件中的至少一個以彈性地沿軸向能移動的方式安置。由此,一方面確保,鎖定機構將第一軸和凸輪軸在旋轉位置中連接,并且同時能夠通過施加扭矩而在沒有附加機構的情況下從旋轉位置中將鎖定的連接松開。此外優選的是,第二凸輪軸能夠借助于第一凸輪軸的帶動器而相對于第一軸轉動。由此能夠棄用兩個無關的換擋桿,由此,換擋裝置的操縱是特別簡單的并且舒適的。在本發明中優選的是,第二凸輪軸能夠借助于鎖定機構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與
第一軸連接。
由此,能夠借助簡單的結構在沒有外部操縱的情況下獲得第二分傳動機構的所調到的換檔狀態,由此還避免意外的換檔。此外優選的是,第二凸輪軸以彈性地沿軸向能移動的方式安置。由此能夠確保,鎖定機構在預設的旋轉位置中與第一軸鎖定,并且能夠通過引入扭矩而從旋轉位置中松開。此外優選的是,鎖定機構具有至少一個凸起部和至少一個槽,以便鎖定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由此,鎖定機構變得尤其堅固并且可靠,因為能夠棄用附加的能運動的部件。此外優選的是,帶動器具有能運動的帶動器元件,所述帶動器元件在滑動部段上引導,所述滑動部段與第一軸抗扭地連接。 由此,第二凸輪在特定的旋轉位置處相對于第一軸旋轉特定的轉動角度,并且實現兩個凸輪軸的簡單的邏輯關聯。此外優選的是,帶動器元件以能在徑向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安置在帶動器組件的凹部中。由此,帶動器元件能夠以低的構造耗費和低的位置需求與第二凸輪軸可松開地形成接合。此外優選的是,帶動器組件與第一凸輪軸抗扭地連接。由此,能夠將第一凸輪軸的轉動傳輸到帶動器上并且因此實現兩個分傳動機構的邏輯關聯。此外優選的是,滑動部段具有至少一個凸輪,通過所述凸輪能夠在徑向方向上移動帶動器元件。由此,第二凸輪軸能夠在第一凸輪軸的預設的旋轉位置處相對于第一軸隨動或者旋轉,更確切地說隨動或者旋轉特定的轉動角度。此外優選的是,帶動器元件能夠與第二凸輪軸形成接合,以便將第一凸輪軸與第二凸輪軸抗扭地連接。由此,在沒有從外部進行操縱的情況下將第一凸輪軸的旋轉傳輸到到第二凸輪軸上。此外優選的是,換檔機構構成為可換檔的飛輪。由此,空套齒輪能夠借助簡單的并且緊湊的換檔機構與第一軸抗扭地連接。優選地,換檔機構具有能夠與空套齒輪的內齒部形成接合的換檔爪。由此,能夠實現可操縱的飛輪,所述飛輪能夠承受大的扭矩,因為所述飛輪將力在切線方向上從空套齒輪傳輸到軸上。此外,優選的是,凸輪軸具有操縱部段,借助所述操縱部段能夠操縱所述飛輪。由此能夠通過構造簡單的措施將飛輪與空套齒輪形成接合。此外優選的是,凸輪構成為,使得兩個彼此連續的檔位級的飛輪能夠同時地與空套齒輪形成接合。由此可能的是,實現負載換檔傳動機構,因為更高檔位的飛輪與相應的空套齒輪形成接合,而更低檔位的飛輪自由地運轉。此外,避免了空轉。在本發明的第四方面中優選的是,在彈簧套處構造有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分別配屬于換檔機構中的一個。由此,能夠提供用于換檔機構的低成本的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能夠裝配在第一軸中。優選的是,彈性元件與彈簧套一件式地構造成。由此,能夠尤其低成本地制造彈性元件。在本發明的第五方面中優選的是,離合器將相應的齒輪與第二軸力接合地連接,直至達到預設的扭矩。由此,齒輪能夠將扭矩在達到特定的大小時不受限制地傳輸到第二軸上。此外優選的是,在扭矩高于預設的扭矩的情況下在第二軸上弓I導齒輪。 由此,能夠借助簡單的方法避免齒輪的超負荷,并且相應地針對更低的負荷設計齒輪,由此更輕的構型是可能的。此外優選的是,能夠調節預設的扭矩。由此,傳動單元能夠個體化地匹配于特定的負荷狀態。優選地,第二軸為傳動單元的輸入軸。由此能夠限制引入到傳動單元中的扭矩。要理解的是,上述的和下面還要闡明的特征不僅能夠使用在分別說明的組合中,而還能夠使用在其他的組合中或者單獨地使用,而不離開本發明的范圍。


在附圖中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詳細進行闡明。其示出圖I示出具有多檔傳動機構的自行車車架的側視圖;圖2示出具有兩個分傳動機構和共同的中間軸的多檔傳動機構的換檔圖;圖3示出具有可轉動的凸輪軸和兩個行星傳動機構的換擋裝置的換檔圖;圖4示出具有兩個分傳動機構和共同的中間軸的傳動單元的實施形式的立體圖;圖5示出用于支承具有可轉動的凸輪軸和兩個行星傳動機構的可切換的空套齒輪的軸的立體分解圖;圖6示出具有內齒部的空套齒輪的立體圖;圖7示出換檔爪的立體圖;圖8A-F示出用于闡明具有可轉動的凸輪軸的換檔過程的原理簡圖;圖9示出具有換檔爪、可轉動的凸輪軸和雙行星傳動機構的軸的立體圖;圖10示出具有致動離合器的兩個可轉動的凸輪軸的分解圖;圖11示出在軸向觀察方向上的具有空套齒輪和帶動器的軸的示意剖面圖;圖12示出具有兩個可轉動的凸輪軸和雙行星傳動機構的傳動單元的示意剖面圖;圖13示出具有兩個彈簧套的兩個可轉動的凸輪軸的分解圖;圖14示出具有換檔爪和彈簧套的軸的立體圖;圖15示出具有多檔位傳動單元的傳動機構殼體的分解圖;圖16不出用于多檔傳動機構的傳動機構殼體的立體圖;和圖17示出具有力接合安置的齒輪的多檔傳動機構的換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中,傳動單元通常以10來表示。圖I示出自行車車架12的側視圖,所述自行車車架12具有傳動機構殼體14,在所述傳動機構殼體中容納有傳動單元10。傳動單元10在該圖中僅示意地簡示出并且構成為緊湊的單元,所述單元優選設置在沒有在此示出的傳動機構罩中。傳動單元10在此例如針對在雙輪車中的應用來說明,其中,在借助肌肉力運行的其他車輛中的應用當然也是可行的。理解的是,傳動單元10還能夠用于下述車輛,在這些車輛中將肌肉力與驅動機組合地用于驅動車輛。傳動單元10和傳動機構殼體14與腳踏曲柄16和16’一起形成多檔傳動機構18。圖2示出傳動單元10的換檔圖。 傳動單元10具有輸入軸20和輸出軸22。輸入軸20構成為貫通軸。輸出軸22構成為空心軸。輸入軸20和輸出軸22彼此同軸地設置。輸出軸22與鏈環24抗扭地連接,所述鏈環形成傳動單元10的輸出組件。傳動單兀10具有第一分傳動機構26和第二分傳動機構28。多個驅動輪30、31、32、33、34、35安置在輸入軸20處。第一分傳動機構26具有中間軸36。從動輪38、39、40、41、42、43安置在中間軸36處。從動輪38至43構成為空套齒輪。從動輪38至43能夠借助于沒有示出的換檔機構與中間軸36連接。從動輪28至43和驅動輪30至35形成具有不同傳動比的齒輪對,使得能夠通過將從動輪38至43選擇性地與中間軸36連接而實現不同的檔位級。第二分傳動機構28具有輸入軸46。驅動輪48、49、50安置在輸入軸46處。驅動輪48至50構成為空套齒輪。驅動輪48至50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與輸入軸46抗扭地連接。從動輪52、53、54安置在輸出軸22處。從動輪52至54與驅動輪48至50處于嚙合的接合中。通過將彼此嚙合的從動輪52至54和驅動輪48至50形成齒輪對,這些齒輪對具有不同的傳動比。驅動輪48至50能夠借助于沒有示出的換檔機構與輸入軸46抗扭地連接,由此形成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不同的、可選的檔位級。第一分傳動機構26的中間軸36與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輸入軸抗扭地連接。優選地,中間軸36與輸入軸46 —件式地構成。優選地,驅動輪30至35與輸入軸20分別借助沒有示出的離合器力接合地連接,并且尤其借助于摩擦離合器摩擦接合地連接。離合器設計成,限制導入到傳動單元10中的扭矩。離合器設計成,只要超過預設的或者可調節的扭矩,在輸入軸20和相應的驅動輪30至35之間的連接就滑脫。通過這種扭矩限制能夠減小傳動單元的結構大小和重量,因為能夠針對更小的最大扭矩來設計傳動單元。由于第一分傳動機構26與第二分傳動機構28連接,第一分傳動機構26的可實現的檔位級與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檔位級相乘。因此,通過在圖2中示出的傳動單元10能夠實現十八個檔位。此外能夠考慮,輸入軸20能夠借助于沒有示出的離合器與輸出軸22抗扭地連接。由此可實現將另一個檔位實現為直接檔。在圖3中示意地示出具有可轉動的凸輪軸的換擋裝置的換檔圖。在圖3中換擋裝置通常用60表不。換擋裝置60 —般用于安置在軸62上,沒有示出的空套齒輪借助于沒有示出的換檔機構選擇性地與軸62抗扭地連接。換擋裝置60具有凸輪軸64,所述凸輪軸同軸地設置在軸62中并且相對于所述軸可轉動地安置。在軸62的軸向端部處設有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所述轉速疊加傳動機構既與軸62連接也與凸輪軸64連接。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同軸于軸62地設置。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通過傳輸級68和控制級70構成。控制級70與軸62連接并且傳輸級68與凸輪軸64連接。替選地,控制級70還能夠與凸輪軸64連接并且傳輸級68能夠與軸62連接。傳輸級68通過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形成。控制級70通過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形成。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具有與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的太陽輪72。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具有行星輪74,所述行星輪安置在行星架76處。行星輪74與太陽輪72嚙合。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具有齒圈78,行星輪74與所述齒圈嚙合。齒圈78固定在固定的參考點80處,優選固定在沒有示出的傳動機構罩或傳動機構殼體處并且與傳動機構罩或傳動機構殼體抗扭地連接。
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具有太陽輪82,所述太陽輪抗扭地與軸62連接。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具有安置在行星架76處的行星輪84。行星輪84與太陽輪82嚙合。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具有齒圈86,行星輪84與所述齒圈86嚙合。齒圈86與索盤88抗扭地連接,在所述索盤處能夠固定沒有示出的鮑登索。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和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的尺寸確定為,使得在齒圈86靜止或者保持固定的情況下,從軸62到凸輪軸64上的傳動比正好為1,使得在該情況下軸62和凸輪軸64同步地或者以相同的轉速旋轉。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或者控制級70用于,將附加的轉速與軸62的轉速疊加。所述附加的轉速經由齒圈86傳輸到行星架76上。通過將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的行星輪84和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的行星輪74經由行星架76彼此連接,將總轉速作為軸62的轉速和齒圈86的轉動的轉速的總和傳輸到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上。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或者傳輸級68用于,將總轉速傳輸到凸輪軸64上。齒圈86與索盤88抗扭地連接,以便借助于沒有示出的鮑登索來操縱。在此,索盤88以特定的轉動角度在軸62的旋轉方向上或者相反于軸62的旋轉方向旋轉,以便將該相對運動傳輸到凸輪軸64上。由此,能夠通過操縱鮑登索來切換傳動單元10的檔位。太陽輪62優選構成為軸62的一部分或者與軸62 —件式地構成。在替選的實施形式中,兩個齒圈78、86可自由轉動地安置并且彼此抗扭地連接。在所述實施形式中,行星輪74、84分別借助于單獨的行星架連接。在此,行星架中的一個與索盤88連接,以便將索盤88的旋轉傳輸到凸輪軸64上。在替選的實施形式中還能夠考慮,太陽輪彼此抗扭地連接,并且可自由轉動地安置。在此,軸62與行星輪84的行星架連接,并且凸輪軸64與行星輪74的行星架連接。在圖4中示出傳動單元10的立體圖。傳動單元10對應于根據圖2的換檔圖,其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并且在此僅僅闡明不同之處。輸入軸20在其軸向端部處具有連接部段90、92,以便將沒有輸出的腳踏曲柄與輸入軸20抗扭地連接。在沒有示出的輸出軸22的軸向端部處安置有鏈環24。鏈環24借助于中央螺絲94與沒有示出的連接元件連接并且由此與輸出軸22抗扭地連接。中間軸36平行于輸入軸20地設置。在與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輸入軸46 —件式地構成的中間軸36處安置有空套齒輪38至43和48至50。在中間軸36的軸向端部處安置有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空套齒輪38至43和48至50能夠通過沒有示出的與沒有示出的換檔機構相連接的凸輪軸64而與中間軸36進行連接或者進行切換,其中凸輪軸64能夠借助于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而相對于中間軸36轉動。圖5示出軸62、凸輪軸64和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的分解圖。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僅闡明不同之處。軸62具有凹部96,在所述凹部中安置有飛輪體98或者換檔爪98。換檔爪98用作換檔機構,以便將安置在軸62處的空套齒輪38至43和48至50與軸62抗扭地連接。換檔爪98的功能在下面詳細闡明。凸輪軸64具有操縱元件100、101、102、103、104、105,所述操縱元件分別配屬于換檔爪98中的一個或兩個。操縱元件100至105分別具有滑動部段108和凸輪110或者具有兩個凸輪110。滑動部段108構成為圓形的部段,所述部段同軸于凸輪軸64的旋轉軸線 地構成。凸輪Iio在操縱元件100至105處構成為凹部。所述凹部構成為操縱元件100至105的平坦的面,所述操縱元件在操縱元件100至105的軸向投影中形成割線形狀。在凸輪軸64的軸向端部處形成有連接部段112。連接部段112具有六邊形型廓部112。凸輪軸64配屬于鎖定機構114。鎖定機構114具有第一鎖定組件116和第二鎖定組件118。此外,鎖定機構114具有彈性元件120,所述彈性元件設置在凸輪軸64的操縱元件105和第一鎖定組件116之間。彈性元件120優選構成為膜片彈簧組件。第一鎖定組件116具有內六邊形型廓部122,所述內六邊形型廓部能夠與連接部段112的六邊形型廓部抗扭地并且可軸向移動地連接。第一鎖定組件116構成為圓盤。第一鎖定組件116具有至少一個凸部124或者說至少一個凸起部124,所述凸部或者說凸起部在軸向方向上相對于第一鎖定組件116凸出。第二鎖定組件118具有圓柱形的形狀,并且在朝向第一鎖定組件116的軸向端部處設有凹部126或者說槽126。第二鎖定組件118具有至少一個相對于周向面徑向凸出的銷128,所述銷在軸62的組裝狀態中接合到軸62的凹部130中,并且將第二鎖定組件118與軸62抗扭地連接。第二鎖定組件118還具有外齒部,所述外齒部形成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的太陽輪82。替選于凸起部124和槽126,鎖定結構114還能夠構成為彈性承載的球。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的太陽輪72具有與六邊形型廓部112相符的內六邊形型廓部。此外,在圖5中示出封閉元件131,所述封閉元件能夠與凸輪軸64的軸向端部連接,并且在軸向方向上支撐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并且將第一鎖定組件116、第二鎖定組件118、彈性元件120和太陽輪72相對彼此預加應力。凸輪軸64的操縱元件100至105分別配屬于換檔爪98中的一個,使得能夠通過凸輪軸64相對于軸62的相對轉動而選擇性地操縱換檔爪98。在此,相應的滑動部段108操縱換檔爪98,使得所配屬的空套齒輪在軸62上引導,也就是說不嵌入相應的檔位。相應的凸輪110起到將相應的換檔爪98徑向向外樞轉并且將所配屬的空套齒輪與軸62抗扭地連接的作用。操縱元件100至105的凸輪110分別構成在凸輪軸64的不同的周向位置處,使得分別操縱僅一個換檔爪98,或者操縱兩個或更多的換檔爪98但是同時操縱,并且相應的空套齒輪或者相應的空套齒輪中的一個至少在轉動方向上與軸62抗扭地連接。操縱元件100至105能夠根據配屬于其的換檔爪98的數量而具有一個或兩個凸輪110。凸輪軸64在軸向端部處具有六邊形型廓部112,以便將其他的元件抗扭地并且可軸向移動地安置。鎖定機構114具有第一鎖定組件116,所述鎖定組件通過內六邊形型廓部112可軸向移動地安置在連接部段112上。通過將銷128接合到軸62的凹部130中,第二鎖定組件118抗扭地與軸62連接。在第二鎖定組件118處,凹部126形成在不同的角位置處,第一鎖定組件116的凸起部124能夠接合到所述凹部中。第一鎖定組件116通過彈性元件120在軸向方向上預加應力,更確切地說朝著鎖定組件118的方向預加應力。凹部126構造在第二鎖定組件118處,使得凸起部124能夠接合到凹部126中并且以確定的旋轉位置相對于軸62固置或者固定凸輪軸64。旋轉位置選擇成,所述旋轉位置相應于凸輪軸64的確定的換檔狀態。凸起部124和凹部126構造有倒角或者倒圓的側部,因此在將扭矩施加到鎖定機構上時,第一鎖定組件能夠通過軸向運動從鎖定位置中移出,并且凸輪軸64能夠相對于 軸62旋轉。如果經由索盤88將轉動傳輸到齒圈86上,那么扭矩施加到鎖定機構114上。由此,第一鎖定組件116在軸向方向上從第二鎖定組件118中移走,直至使得凸起部124從凹部126中移出,使得凸輪軸64能夠實施相對于軸62的相對運動。第一鎖定組件116然后相對于第二鎖定組件118旋轉,直至使得凸起部124引入到另一凹部126中,并且通過由彈性元件120所施加的力鎖定到該凹部126中。通過鎖定機構114能夠將凸輪軸64固定或者保持在精確的預設換檔位置中。由此,能夠棄用外部的例如在換檔桿中的鎖定裝置。在圖6中示出具有內齒部的可換檔的空套齒輪并且通常以132表示。空套齒輪132具有外齒部134和內齒部136。外齒部134構成在外部的周向面處。內齒部構成在空套齒輪132的內周面處。內齒部136具有滑動部段138和接合部段140。滑動部段138通過構成在空套齒輪132的周向方向上的面形成。在滑動部段138之間,與滑動部段138成一定角度地構成接合部段140。外齒部134用于與其他的齒輪嚙合。內齒部136用于將空套齒輪132安置在軸62處并且借助于換檔機構與軸62抗扭地連接。在此,滑動部段138用于將空套齒輪132可轉動地安置在軸62處并且在軸62上滑動。接合部段140用于,能夠使在下面詳細闡明的、沒有示出的換檔機構與空套齒輪132形成接合并且將空套齒輪132與軸62抗扭地連接。在圖7中示出用于將空套齒輪132與軸62抗扭地連接的飛輪體或者換檔爪并且通常以142來表示。飛輪體142具有操縱部段144,所述操縱部段形成在飛輪體142的下側處。飛輪體142在兩個側向的部段處分別具有支承部段146。飛輪體142具有接合部段148。接合部段148構成在飛輪體142的對置于操縱部段144的端部處。支承部段146構成在飛輪體142的對置的側處,更確切地說構成在操縱部段144和接合部段148之間。支承部段146用于將飛輪體142以可圍繞轉動軸線150轉動或者樞轉的方式安置在軸上。在此,飛輪體142安置在軸處,使得操縱部段144指向軸的內部。此外,飛輪體142借助于彈性元件預加應力,使得操縱部段144在未加載的狀態下向徑向內部樞轉并且接合部段148向徑向外部樞轉。操縱部段144用于,借助凸輪軸64的滑動部段108向徑向外部擠壓,以便將接合部段148圍繞轉動軸線150向徑向內部樞轉。只要接合部段148向徑向外部樞轉并且相對于軸凸出,所述接合部段就能夠與空套齒輪132的內齒部136的接合部段140在空套齒輪132的轉動方向上形成接合,并且因此空套齒輪能夠與軸在轉動方向上抗扭地連接。飛輪體142還具有滑動部段152。滑動部段152用于,只要空套齒輪在相反于轉動方向的方向上相對于軸轉動并且因此用作為飛輪,就將飛輪體142向徑向內部樞轉。操縱部段144能夠具有垂直于轉動軸線150的或者在軸的轉動方向上延伸的槽,以便容納用于對飛輪體142預加應力的彈性元件。這在下面詳細闡明。換檔爪98基本上相當于飛輪體142,使得在下面對于相同的元件參考飛輪體142的實施形式。在圖8A至8F中示意地示出檔位變換。為此,示出相鄰的空套齒輪132的徑向剖面圖,同時示出檔位變換的三個階段。圖8A示出第一空套齒輪132,所述空套齒輪的內齒部136與兩個所配屬的飛輪體142處于接合中。凸輪軸64相對于軸62定位在一定旋轉位置中,使得凸輪軸64的凸輪110設置在飛輪體142的操縱部段144的區域中并且因此飛輪體142能夠向外部樞轉。 配屬于下一個更高的檔位級,更確切地說配屬于第二檔的空套齒輪132中的第二個在圖8B中示出。飛輪體142徑向向內部樞轉并且因此不與空套齒輪132的內齒部136處于接合中。在凸輪軸64的旋轉位置中,配屬于第二檔的凸輪110設置為不在飛輪體142的操縱部段144之下,使得操縱部段144向外部擠壓。如果凸輪軸64如通過箭頭168表明地旋轉,那么凸輪軸110保持在飛輪體142之下,所述飛輪體142配屬于空套齒輪132中的第一個并且因此配屬于第一檔,如在圖SC中示出,使得第一檔的飛輪體142保持向外樞轉。在圖8D中示出在凸輪軸64的該旋轉位置中的空套齒輪132中的第二個,所述空套齒輪配屬于第二檔。在凸輪軸64的該旋轉位置中,配屬于第二檔的凸輪110徑向地設置在第二檔的飛輪體142的操縱部段144之下,使得操縱部段144能夠向徑向內部樞轉并且因此接合部段148能夠向徑向外部樞轉。由此,接合部段148能夠與空套齒輪132的內齒部136形成接合。飛輪體142分別分配有沒有示出的彈簧,所述彈簧對相應的飛輪體142預加應力,使得操縱部段144壓向凸輪軸64。由此,只要凸輪110中的一個轉動到換檔爪142之下,接合部段148就向徑向外部樞轉。因為更高的檔位級具有更小的傳動比,所以更高檔位的飛輪爪142接合到內齒部136中并且以一定旋轉速度驅動軸62,所述旋轉速度大于更低檔位的空套齒輪132的旋轉速度。因此,更低檔位的空套齒輪132在該所述中間狀態下相對于軸62以相反的方向旋轉。由此,空套齒輪132的滑動部段138壓向飛輪體142的滑動部段152,使得飛輪體142向內部偏轉并且空套齒輪132中的第一個在軸62上引導。更低檔位的,即第一檔的空套齒輪132以中間狀態處于飛輪中。在圖8E和8F中示出下述狀態,在所述狀態中第二檔完全地接合。對此,凸輪軸64沿箭頭168的方向繼續旋轉,使得通過凸輪軸64樞轉第一檔的飛輪體142,如在圖8E中示出。在圖8F中示出,第二檔的飛輪體142還與內齒部136處于接合中,因為第二檔的凸輪110設置在飛輪體142的操縱部段144之下。由于兩個彼此連續的檔位的飛輪體142徑向地向外樞轉的中間狀態,在負載下換檔是可行的。此外避免了怠速狀態。在換檔到低的檔位時,首先在中間狀態下,引導更低檔位的內齒部136的滑動部段138經過飛輪體142。更高的檔位首先保持接入。當撤銷經由空套齒輪132傳輸到軸154上的負載時,飛輪體142才向內樞轉及脫離。那么附加地,凸輪軸64必須繼續轉動,使得操縱部段144向外部擠壓。因此更低的檔位立即接入,因為該檔位已經處于中間狀態下或者慣性轉動狀態下。由此避免了怠速狀態。在圖8A至8F中示出具有精確對置的凸輪110的凸輪軸64。替選地,還能夠考慮的是,凸輪110相對彼此設置,使得僅換檔爪中的一個與內齒部136形成接合。這通過換檔爪142不精確對置地設置在軸64處來實現。由此,空套齒輪132的轉動角度能夠降低,直至將操縱部段148鎖定到內齒部136中。在替選的實施形式中,換檔爪142僅配屬于空套齒輪,并且凸輪110僅配屬于所配屬的操縱元件。在圖9中示出圖5中的元件的立體組裝圖。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闡明特殊之處。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安置在軸62的軸向端部處。第一行星傳動機構68具有四個安置在行星架76處的行星輪84。行星輪76既與太陽輪72也與齒圈78處于接合中,使得行星輪84包圍齒圈78的內齒部并且同時地包圍太陽輪72。第二行星傳動機構70的沒 有在此示出的齒圈86與索盤88連接。索盤88在周邊具有溝槽170,在所述溝槽中能夠固 定或者安置沒有示出的鮑登索。溝槽170以螺線的形狀構成或者說呈螺線形地構成在索盤88中。通過拉動鮑登索來旋轉齒圈86并且如上所描述相對于軸62轉動凸輪軸64。圖10不出具有帶動器的兩個凸輪軸的分解圖。在圖10中不出的兀件部分地相應于圖5中的元件,其中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在此僅示出不同之處。第二凸輪軸172同軸于凸輪軸64設置并且安置在沒有示出的軸62之內。第二凸輪軸172具有三個操縱元件174、175、176。操縱元件174至176分別具有兩個滑動部段178、180,并且分別具有兩個凸輪182、184。滑動部段178、180構成為同軸于第二凸輪軸172的轉動軸線的圓形部段。凸輪182、184在操縱元件174至176處構成為平行的面部段,并朝著操縱元件174至176的軸向觀察方向形成割線的形狀。操縱元件174、175、176分別相對彼此轉動60°。在第二凸輪軸172的軸向端部處設有帶動器186。帶動器186具有換檔圓筒帶動器188、帶動器組件或者換檔圓筒190和盤形凸輪192。換檔圓筒帶動器在組裝的狀態下通過第二凸輪軸172引導或者安置在第二凸輪軸172中并且與第一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換檔圓筒帶動器188具有帶動器部段194,所述帶動器部段設置在換檔圓筒帶動器188的對置于第一凸輪軸64的軸向端部處。帶動器部段194構成為帶有徑向凹部的圓柱形,所述凹部構成換檔圓筒容納部196。在組裝的狀態下,換檔圓筒190容納在換檔圓筒容納部196中。換檔圓筒190在換檔圓筒容納部196中以可徑向移動的方式安置。凸輪軸172在軸向端部處具有套筒部段198,所述套筒部段在組裝的狀態下周向地包圍帶動器部段194。盤形凸輪192具有圓柱形的部段,所述圓柱形的部段的外周面形成滑動部段200。滑動部段200具有在徑向方向上凸起的凸輪202。在組裝的狀態下,滑動部段200由帶動器部段194周向地包圍。在組裝的狀態下,換檔圓筒190在滑動部段200上引導。盤形凸輪192還具有帶有多個凹部206或槽206的鎖定部段204。套筒部段198還具有至少一個凸起部212,所述凸起部相對于套筒部段198在軸向方向上凸出。鎖定部段204在組裝的狀態下與軸62抗扭地連接。在第一凸輪軸64和第二凸輪軸172之間設置彈性元件208,所述彈性元件將第二凸輪軸172相對于盤形凸輪192在軸向方向上預加應力。在組裝的狀態下,同軸地穿過盤形凸輪192穿引封閉螺絲210并且與換檔圓筒帶動器188連接。
第二凸輪軸172的操縱元件174至176用于,操縱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換檔爪98,以便將空套齒輪48至50中的至少一個與軸62抗扭地連接。凸輪軸172相對于軸62可轉動地安置,以便在不同的旋轉位置中操縱不同的換檔爪98。因此,能夠實現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各個檔位級。操縱元件174至176具有滑動部段178、180,以便將換檔爪98向徑向內部樞轉,使得相應的空套齒輪在軸62上引導。操縱元件184至186的凸輪182、184用于,使得換檔爪98向徑向外部樞轉并且將相應的空套齒輪與軸62抗扭地連接。為了旋轉第二凸輪軸172,第二凸輪軸172能夠經由帶動器186與第一凸輪軸64連接。換檔圓筒帶動器188同軸地安置在第二凸輪軸172中并且與第一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為了將換檔圓筒帶動器188與第二凸輪軸172抗扭地連接,在帶動器部段194中構造換檔圓筒容納部196,在所述換檔圓筒容納部中以可徑向移動的方式安置換檔圓筒190。換檔圓筒190在盤形凸輪192的滑動部段200上滑動。通過將盤形凸輪192與軸62抗扭地連接,那么在每次換擋過程中,即在第一凸輪軸64的每次轉動運動中相對于盤形凸輪192·旋轉帶動器部段194。如果換檔圓筒190經由凸輪202引導,那么換檔圓筒190在換檔圓筒容納部196中在徑向方向上向外部運動,并且接合到在套筒部段198的內周面處的沒有示出的凹部中,由此,凸輪軸172相對于軸62 —起轉動。如果換檔故帶動器188繼續相對于盤形凸輪192轉動,那么換檔圓筒190越過凸輪202滑離并且朝向滑動部段200在徑向方向上向內運動。由此,當換檔圓筒190越過凸輪202運動離開時,換檔圓筒190與套筒部段198脫離接合。因此,帶動器186引起,在第一凸輪軸64每次轉動360°之后將第二凸輪軸172以預設的轉動角度,在該情況下為60°旋轉。對于傳動單元10這表示,在第一分傳動機構26的最高檔位之后,通過繼續轉動第一凸輪軸64來接合第二分傳動機構28的第二檔并且同時接合第一分傳動機構26的第一檔。這還表示,第一檔緊隨傳動單元10的第六檔位。由此,能夠通過旋轉索盤88連續對傳動單元10的全部18個檔位進行換檔。第一凸輪軸64與第二凸輪軸172的邏輯上的聯接實現借助僅一個換檔桿進行全部檔位的舒適的連續換檔。理解的是,帶動器186還是可逆的,即能夠使用在相反的方向上,并且因此能夠通過旋轉索盤88而切換回全部18個檔位。具有凹部206的鎖定部段204用于,使凸起部212能夠鎖定到凹部206之一中并且因此將第二凸輪軸172鎖定在相對于軸62的不同的旋轉位置中。為了實現將凸起部212從凹部206中導出,即松開鎖定,對凸起部212的和凹部206的側部進行倒角或者倒圓,使得在將相對力矩施加在軸62和凸輪軸172之間時,能夠將凸起部212從相應的凹部206中導出。為此,凸輪軸172可軸向移動地安置并且借助于彈性元件208相對于第一凸輪軸64支撐或者軸向地預加應力。操縱元件174至176分別具有兩個凸輪182、184。由此,兩個換檔爪98能夠配屬于空套齒輪48至50中的一個,并且由第二凸輪軸172操縱。這具有下述優點,即能夠由第二分傳動機構28承受更大的扭矩。操縱元件174至176分別相對彼此旋轉60°,因為所述操縱元件分別具有兩個凸輪110,并且因此凸輪軸172在轉動180°之后再次位于相當于初始旋轉位置之一的旋轉位置中。圖11示出從軸向觀察方向來看軸62的示意圖以用于闡明帶動器186。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僅示出特殊之處。滑動部段200和盤形凸輪192的凸輪202設置在帶動器部段194之內。帶動器部段194設置在套筒部段198之內。套筒部段198在其內周面處具有凹部214。套筒部段198同軸地設置在軸62之內,換檔圓筒190容納在凹部196中。帶動器部段194相對于盤形凸輪192轉動,更確切地說在箭頭216的方向上相對于盤形凸輪192轉動。通過將凹部196越過凸輪202引導離開,將換檔圓筒190在凹部196中由凸輪202在徑向方向上向外部擠壓,并且接合到套筒部段198的凹部214中。由此,換檔圓筒帶動器188抗扭地與第二凸輪軸172連接,使得將第一凸輪軸64的轉動運動傳輸到第二凸輪軸172上。如果凹部196轉動經過凸輪,那么將換檔圓筒190徑向向內向滑動部段200移動。由此,換檔圓筒190與凹部214脫離接合,使得松開在換檔圓筒帶動器188和第二凸輪軸172之間的抗扭的連接。由此,第二凸輪軸172在第一凸輪軸64每完整旋轉一周時以確定的轉動角度共同轉動。在此,轉動角度通過凸輪202的大小來確定。圖12示出沿著輸入軸20和軸62橫貫傳動單元10的剖面圖。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闡明特殊之處。鏈環24借助于中央螺絲24與輸出軸22抗扭地連接。鏈環24設有內齒部218。連接元件220抗扭地與輸出軸22連接。內齒部218接合到連接元件220的連接部段222中,由此形成形狀接合的連接。 通過內齒部218與連接部段222形成形狀接合的連接,而能夠通過借助于中央螺絲94的插上和固定來簡單地在輸出軸22處裝配或更換鏈環24。圖13示出根據圖10的傳動單元的實施形式的分解圖。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闡明不同之處。除了在圖10中示出的元件之外,根據圖13的傳動單元具有第一彈簧套224和第二彈簧套226。彈簧套224、226圓柱形地構成并且分別具有多個凹部228、230,所述凹部構成在彈簧套224、226的每個側面中。凹部228、230基本上U形地構成,其中具有兩個平行的在周向方向上的狹縫和一個在軸向方向上的狹縫,所述在軸向方向上的狹縫將兩個平行的狹縫彼此連接。由此,在凹部228、230中的每個中,在側面處的狹縫之間構成有彈性元件232。彈性元件232與相應的彈簧套224、226 —件式地構成。第一彈簧套224配屬于第一凸輪軸64。第二彈簧套226配屬于第二凸輪軸172。在傳動單元10的組裝的狀態下,第一彈簧套224周向地包圍第一凸輪軸64并且同時被軸62周向地包圍。彈簧套226在傳動單元10的組裝的狀態下周向地包圍第二凸輪軸172并且同時地被軸62周向地包圍。因此,彈簧套224、226同軸于軸62地設置或者安置在軸62的內周面處。彈性元件232構成在彈簧套224、226的每個側面中,使得彈性元件232的每個配屬于軸62的凹部96之一或換檔爪98。彈簧套224、226分別與軸62抗扭地連接。彈性元件232用于,彈性地支承換檔爪98,使得換檔爪98在沒有通過凸輪軸64、172之一產生的力作用的情況下相對于軸62凸出。這意味著,換檔爪98通過彈性元件232的彈簧力在凸輪110的區域中向內部樞轉,使得每個接合部段148相對于軸62徑向向外部凸出。通過彈性元件232確保,換檔爪98的接合部段148可靠地向徑向外部樞轉。通過經由在彈簧套224、226的每個側面中的凹部228、230構成彈性元件232,低成本地制造彈性元件232并且同時簡單地裝配彈性元件232是可能的。彈性元件232與換檔爪98的共同作用在下面詳細闡明。在圖14中在立體的組裝圖中示出軸62。圖14所示基本上相當于圖9所示,其中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僅示出不同之處。
換檔爪98基本上相當于在圖7中示出的換檔爪142,其中在這方面參考圖7。換檔爪98設有彈性元件232,其中彈性元件232分別容納在換檔爪98的槽234中。就此而言,圖14中的換檔爪98不同于圖7中示出的換檔爪142。槽234構成在換檔爪98的部段處,所述部段能夠徑向內部地樞轉。彈性元件232將力施加到換檔爪98上,使得對沒有在此示出的操縱部段144朝著徑向內部預加應力。由此,只要相應的凸輪110、182朝向相應的換檔爪98,換檔爪98的接合部段148就向外部樞轉。如果相應的凸輪軸64、172繼續轉動,使得相應的滑動部段108、178朝向換檔爪98,那么向徑向外部擠壓操縱部段144,接合部段148向徑向內部樞轉并且彈性元件232張緊。在圖15中示出用于傳動單元10的傳動機構殼體的分解圖。在圖15中傳動機構殼體通常以240表不。 傳動機構殼體240具有殼體外罩242,所述殼體外罩在組裝的狀態下基本上周向地包圍傳動單元10。傳動單元240具有第一殼體蓋244和第二殼體蓋246,所述殼體蓋將殼體外罩242在其軸向端部處封閉,并且相應地形成傳動機構殼體240的端面。在殼體蓋244,246和殼體外罩242之間分別設有殼體密封件248、250。殼體蓋244、246分別具有開口 252、254,以便向外部引導輸入軸22的相應的連接部段90、92。連接元件220還被引導穿過開口 252,所述連接元件將鏈環24與輸出軸22抗扭地連接。連接元件220具有構成為齒部的連接部段222。鏈環24具有內齒部218,所述內齒部接合到連接部段222的齒部中并且將鏈環24與連接元件220抗扭地連接。鏈環24借助于中央螺絲44固定在連接元件220處。殼體蓋246還具有開口 256,軸62穿過所述開口引向外部。在開口 256處,更確切地說在殼體蓋246的外側258處裝配有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與引導穿過開口 256的軸62連接。在殼體蓋246的外側258處固定有傳動機構蓋259,所述傳動機構蓋周向地并且在背離殼體蓋246的端側處包圍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傳動機構蓋259具有兩個貫通部260、262,能夠穿過所述貫通部引導鮑登索,所述鮑登索能夠容納在索盤88的狹縫170中,以便操縱或者旋轉索盤88。支承元件264、266、268配屬于傳動機構殼體240。支承元件264、266、268用于將傳動機構殼體240與車架12固定地連接或者將傳動機構殼體240安置在車架12處。支承元件264、266、268優選借助于由例如橡膠制成的減振支承件269與傳動機構殼體240連接,以便在傳動機構殼體240和車架12之間形成振動去耦。因此,支承件269能夠避免傳動機構噪聲未衰減地傳輸到自行車車架12的共振體處,使得傳動機構殼體240與車架12聲學地去耦。在圖16中示出傳動機構殼體240的立體裝配圖。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闡明特殊之處。殼體蓋244、246具有多個螺釘孔270。殼體外罩242具有相應多數量的螺釘孔272。借助于螺釘孔270、272將殼體蓋244、246與殼體外罩242旋緊。此外,螺釘孔270、272用于,將傳動機構殼體240與車架12或者與支承元件264、266、268連接。螺釘孔270、272同時還能夠在全懸掛的自行車中用于支承后輪懸掛系統。在圖17中示出具有力接合安置的齒輪的傳動單元并且通常以280表示。傳動單元280基本上相當于圖2中的分傳動機構26。相同的元件設有相同的附圖標記,其中在此僅示出不同之處。齒輪282、283、284、285、286、287安置在輸入軸20處。齒輪282至287構成為空套齒輪并且分別與相應的從動輪38至43處于嚙合接合中,所述從動輪安置在中間軸36處。空套齒輪282至287分別借助于離合器290、291、292、293、294、295與輸入軸20連接。離合器290至295將空套齒輪282至287與輸入軸20優選力接合地連接。在特殊的實施形式中,離合器290至295構成為摩擦離合器并且將空套齒輪282至287與輸入軸20摩擦接合地連接。替選地,還能夠設有用于全部空套齒輪282-297的單離合器290-295和雙離合器 290-295。 離合器290至295構成為,使得空套齒輪282至287能夠在達到預定的扭矩之前與輸入軸20抗扭地連接,并且高于預設的扭矩地在輸入軸20上滑動。由此能夠限制經由輸入軸20導入到傳動單元280中的扭矩,并且因此能夠針對相應的最大負載來設計傳動單元280。在特殊的實施形式中,能夠經由離合器290至295傳輸的扭矩是能夠調節的。此夕卜,在特殊的實施形式中,對于離合器290至295中的每一個而言,預設的扭矩是大小不同的或能夠個別地進行調節。要理解的是,圖17中的離合器290至295能夠與本發明的全部傳動單元組合,尤其與圖2中的傳動單元10組合。
權利要求
1.用于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10)的換擋裝置(60),所述換擋裝置具有構成為空心軸的第一軸(36、46),在所述空心軸處安置有多個空套齒輪(38-43),其中所述空套齒輪(38-43)與安置在第二軸(20)處的相應多數量的齒輪(30-35)形成接合,其中所述第二軸(20)構成為貫通軸,所述第二軸在其端部處能夠與曲柄連接以用于驅動,其中所述空套齒輪(38-43)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98、142)與所述第一軸(36、46)連接,其中所述換檔機構(98、142)能夠借助于同軸地設置在所述第一軸(36、46)中的凸輪軸(64 ;174)來操縱,其中所述凸輪軸(64 ;174)與驅動機構(66)連接,以便相對于所述第一軸(36、46)旋轉所述凸輪軸以操縱所述換檔機構(98 ;142),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66)具有同軸于所述第一軸(36、46)設置的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
2.用于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10)的換擋裝置(60),所述換擋裝置具有構成為空心軸的第一軸(36、46),在所述空心軸處安置有多個空套齒輪(38-43),其中所述空套齒輪(38-43)與安置在第二軸(20)處的相應多數量的齒輪(30-35)形成接合,其中所述空套齒輪(38-43)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98、142)與所述第一軸(36、46)連接,其中所述換檔機構(98、142)能夠借助于同軸地設置在所述第一軸(36、46)中的凸輪軸(64 ;174)來操縱,其中所述凸輪軸(64 ;174)與驅動機構(66)連接,以便相對于所述第一軸(36、46)旋轉所述凸輪軸以操縱所述換檔機構(98 ;142),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66)具有同軸于所述第一軸(36、46)設置的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以便將安置在所述第一軸(36、46)處的多個第二空套齒輪(48-50)借助于換檔機構(98、142)與所述第一軸(36、46)連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軸(36、46)中同軸地設置有第二凸輪軸(172)。
3.根據權利要求I或者權利要求I或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66 )具有兩個行星傳動機構(68、70 ),其中所述行星傳動機構(68、70 )的行星架(76)彼此連接。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速疊加傳動機構(66)設置在所述第一軸(36、46)的軸向端部處。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2至4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傳動機構(68.70)中的第一個的太陽輪(72)與所述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
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傳動機構(68.70)中的第二個的太陽輪(82)與所述第一軸(62)抗扭地連接。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傳動機構(68.70)中的第二個的齒圈(86)與操縱機構(88)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縱機構(88)同軸于所述第一軸(36、46)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之一或者權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軸(64)能夠借助于鎖定機構(114)與所述第一軸(62)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機構(114)具有與所述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的第一鎖定組件(116),和與所述第一軸(62)抗扭地連接的第二鎖定組件(118)。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機構(114)同軸于所述第一軸(62)設置。
1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組件(116、118)中的至少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軸中。
1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機構(114)具有至少一個凸起部(124)和至少一個槽(126),以便鎖定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
1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0至13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組件(116、118)中的至少一個以能夠彈性地沿軸向移動的方式安置。
15.根據權利要求I或2的前序部分所述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同軸地在所述第一軸(36,46)中設置有第二凸輪軸(172),所述第二凸輪軸能夠借助于所述第一凸輪軸(64)的帶動器(186)相對于所述第一軸(36、46)轉動。
16.根據上述權利要求I至14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輪軸(172)能夠借助于所述第一凸輪軸(64)的帶動器(186)相對于所述第一軸(62)轉動。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輪軸(172)能夠借助于鎖定機構(206、212)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與所述第一軸(62)連接。
18.根據權利要求15至17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輪軸(172)以彈性地沿軸向能移動的方式安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機構(206、212)具有至少一個凸起部(212)和至少一個槽(206),以便鎖定在至少一個旋轉位置中。
20.根據權利要求15至19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器(186)具有能運動的帶動器元件(190),所述帶動器元件在滑動部段(200)上引導,所述滑動部段與所述第一軸(62)抗扭地連接。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器元件(190)以能在徑向方向上運動的方式安置在帶動器組件(188)的凹部(196)中。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器組件(188)與所述第一凸輪軸(64)抗扭地連接。
23.根據權利要求12至22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部段(200)具有至少一個凸輪(202),所述帶動器元件(190)能夠通過所述凸輪在徑向方向上運動。
24.根據權利要求20至23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動器元件(190)能夠與所述第二凸輪軸形成接合,以便將所述第一凸輪軸(64)與所述第二凸輪軸(174)抗扭地連接。
25.根據權利要求I至24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檔機構(98;142)構成為能換檔的飛輪(98 ;142)。
26.根據權利要求I至25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檔機構(98;142)具有變速小齒輪(98 ; 142),所述變速小齒輪能夠與所述空套齒輪(132)的內齒部(136)形成接合。
27.根據權利要求I至26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軸(64、174)具有操縱部段(110、182、184),借助于所述操縱部段能夠操縱所述飛輪(98 ;142)。
28.根據權利要求I至27之一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軸(64、174)構成為,使得兩個彼此連續的檔位級的所述飛輪(98 ;142)能夠同時地與空套齒輪(38-43,48-50)形成接合。
29.根據權利要求I至28之一或權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軸(62)中設置有彈簧套(224、226),所述彈簧套周向地包圍所述凸輪(64、174),以便借助彈力對所述換檔機構(98)預加應力。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簧套(224;226)處構造有彈性元件(232),所述彈性元件分別配屬于所述換檔機構(98)中的一個。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換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232)與所述彈簧套(224、226) —件式地構成。
32.用于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280),所述傳動單元具有第一軸(36)和第二軸(20),多個第一齒輪(38-43)安置在所述第一軸處,相應多數量的第二齒輪(282-287)安置在所述第二軸處,其中所述第二齒輪(282-287)與相應的所述第一齒輪(38-43)形成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齒輪(282-287)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借助于離合器(290-295)與所述第二軸(20)力接合地連接。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傳動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290-295)將相應的所述齒輪(282-287)與所述第二軸(20)力接合地連接,直至達到預設的扭矩。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傳動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282-287)高于所述預設的扭矩地在所述第二軸(20)上引導。
35.根據權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傳動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的扭矩是能夠調節的。
36.根據權利要求32至35之一所述的傳動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290-295)構成為摩擦離合器(290-295 )。
37.車輛,所述車輛具有車架(12)和傳動單元(10;280),所述傳動單元具有第一軸(36 ;62)和第二軸(20、22),在所述第一軸處安置有多個第一齒輪(28-43,48-50),在所述第二軸處安置有相應多數量的第二齒輪(30-35,52-54),其中所述第二齒輪(30-35,52-54)與所述第一齒輪(28-43,48-50)形成接合,其中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60、20、22)安置在至少部分地包圍所述傳動單元(10 ;280)的傳動機構殼體(24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殼體(240)借助于減振組件(269)與所述車架(12)連接,以便將所述車架(12)與所述傳動單元(10 ;280)至少部分地機械去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尤其借助肌肉力驅動的車輛的傳動單元(10)的換擋裝置,具有構成為空心軸的第一軸,多個空套齒輪安置在所述空心軸處,其中空套齒輪與安置在第二軸處的相應多數量的齒輪形成接合,其中空套齒輪能夠借助于換檔機構與第一軸連接,其中換檔機構能夠借助于同軸地設置在第一軸中的凸輪軸來操作,其中凸輪軸與驅動機構連接,以便相對于第一軸旋轉凸輪軸以操縱換檔機構,其中驅動機構具有同軸于第一軸設置的轉速疊加傳動機構,其中同軸地在第一軸中設置有第二凸輪軸,以便借助于換檔機構將安置在第一軸處的多個第二空套齒輪與第一軸連接。
文檔編號B62M11/14GK102770338SQ201080064194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
發明者克里斯托夫·萊爾曼, 米夏埃爾·施米茨 申請人:齒輪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锡林浩特市| 南昌市| 偏关县| 安西县| 加查县| 专栏| 原阳县| 和平区| 会宁县| 洪湖市| 岳普湖县| 濮阳市| 化州市| 合作市| 芜湖县| 青川县| 竹北市| 海安县| 京山县| 合阳县| 芮城县| 漳平市| 三亚市| 福海县| 廊坊市| 繁昌县| 芮城县| 长海县| 平湖市| 兴安盟| 通州市| 连江县| 莱西市| 临桂县| 丹巴县| 遵义县| 昌都县| 景洪市| 祁连县|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