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組件,特別是指一種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
背景技術:
由于線性傳動組件產品在現代產業的運用范圍愈來愈廣泛,各種線性傳動組件產品已經廣泛地進入人類生活、加工工廠與高科技設備之內,例如: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等等;特別是一般大型精密機具之中更安裝有大大小小的不同滾珠螺桿或線性滑軌系統,雖然線性傳動組件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消費使用者仍然需要技術不斷的提升,因此也產生許多仍待開發的問題,特別是在許多需要較穩定、安靜的高精密制造產業機具領域更不斷有研發改進的聲浪,故目前線性傳動組件若干技術盲點極待再加以研發改善。
線性傳動組件于運行時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充分潤滑,而目前較為方便且不需配設油管的潤滑系統如中國臺灣公告第I279497號專利案,該線性傳動組件為一滾珠螺桿,其主要包含一螺帽、一螺桿、至少一潤滑單元及至少一儲油箱,該潤滑單元組裝定位在螺帽之內,該潤滑單元一端與該螺桿接觸,而另一端與該儲油箱所設的傳遞組件相連接,并讓潤滑單元吸收該儲油箱內的潤滑油來潤滑該螺桿,該傳遞組件及潤滑單元使用材料為羊毛氈,以預防該滾珠螺桿運行時產生磨損。
然而,上述習知專利經實用后,因為該潤滑單元與傳遞組件是使用毛細現象來傳遞潤滑油至螺桿表面,而于滾珠螺桿未裝設于設備(如:工具機、機器手臂等)運行時,該毛細現像是一直進行的,故不管滾珠螺桿是否有在運行,其潤滑油會不斷地供應至螺桿表面(注:如果滾珠螺桿有運行,則會加快毛細現象的運作,相對也會讓潤滑油流出的量較無運行時的量多),而造成潤滑油過度集中于一處使得潤滑不均勻,且相對也浪費了潤滑油而造成環境污染,故此習知技術仍有改良精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使傳動組件安裝于設備后開始運行一段時間后,潤滑油才會開始供應的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包含:一長軸,其為長條狀且于外緣面設有螺旋狀的滾動溝;一螺帽,其具有一供該長軸套設的穿孔,該穿孔的內緣面設有相對該滾動溝的滾動槽,該滾動溝與滾動槽構成一負荷路徑,該螺帽的外表面設有一與該穿孔連通的通孔;多個滾動件,容設于該負荷路徑;一油箱,其掛設于該螺帽的端部,該油箱具有一油槽及傳遞件,該傳遞件一部分設于該油槽,定義該部分為吸油部,另一部分凸設于該通孔中,定義該部分為連接部;一涂抹件,具有一本體及披覆在該本體一端部的隔離層,該連接部與該本體接觸,該隔離層與該滾動溝接觸。
所述隔離層為鐵氟龍、石蠟或聚乙烯蠟。
所述本體為毛氈或海綿。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的涂抹件是由兩種材質制成,本體部份由毛氈或海綿制成,再于本體一端披覆一層隔離層,而隔離層是由鐵氟龍、石蠟或聚乙烯蠟所構成,由于毛細現象的產生必須使毛氈與另一物體表面接觸才會產生,因此本發明可以避免本體直接與滾動溝接觸,停止毛細現象不斷將潤滑油吸出至滾動溝,而當傳動組件開始運行時,因為隔離層的易磨耗特性,故該隔離層經過一段時間與滾動溝磨耗后,即可讓本體直接與滾動溝接觸,而讓毛細現象得以繼續作用,讓潤滑油通過毛細現象吸出至滾動溝加以潤滑,因此,當隔離層未被磨耗完畢使本體與滾動溝接觸前,毛細現像是不會產生的,相對的也不會有漏油的問題,以改善習知技術的問題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的系統圖;
圖2為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的組合圖;
圖3為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的剖視圖一;
圖4為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的剖視圖二。
其中:
1 長軸
11 滾動溝
2 螺帽
21 穿孔
211 滾動槽
212 安裝槽
22 通孔
3 刮刷器
31 唇部
4 涂抹件
41 本體
42 隔離層
5 油箱
51 油槽
52 傳遞件
521 吸油部
522 連接部
6 滾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如圖所示,本發明具有自潤裝置的傳動組件,包含:一長軸1,其為長條狀,且于外緣面設有螺旋狀的滾動溝11;一螺帽2,其具有一供該長軸1套設的穿孔21,該穿孔21的內緣面設有相對該滾動溝11的滾動槽211,該滾動溝11與滾動槽211構成一負荷路徑,該螺帽2的外表面設有一與該穿孔21連通的通孔22;多個滾動件6,容設于該負荷路徑,該螺帽2于穿孔21的兩端設有一安裝槽212,該安裝槽212提供一刮刷器3設置其中,該刮刷器3具有朝該滾動溝11凸伸的唇部31,該唇部31可避免異物入侵該穿孔21中;一油箱5,其掛設于該螺帽2的端部,該油箱5具有一油槽51及傳遞件52,該油槽51供潤滑油存放,該傳遞件52一部分設于該油槽51,定義該部分為吸油部521,另一部分凸設于該通孔22中,定義該部分為連接部522;一涂抹件4,具有一本體41及披覆在該本體41一端部的隔離層42,該連接部522與該本體41接觸,該隔離層42與該滾動溝11接觸。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本發明的涂抹件4是由兩種材質制成,本體41部份由毛氈或海綿制成,該隔離層42是由鐵氟龍、石蠟或聚乙烯蠟制成,如此就可以避免本體41直接與滾動溝11接觸,而螺桿1旋轉驅動該螺帽2往復運行時,因為隔離層42的易磨耗特性,故該隔離層42經過一段時間與滾動溝11接觸磨耗后,因涂抹件4本身有自重加上吸附潤滑油后,會因為隔離層42磨耗而讓該涂抹件4朝該滾動溝11的方向位移,故直到隔離層42磨耗完后,即可讓本體41直接與滾動溝11接觸,如圖4所示,而讓毛細現象開始產生,使潤滑油開始供應涂布于滾動溝11表面。
綜所上述,所以本發明具有產業的可利用性』應已毋庸置疑,除此之外,在本案實施例所揭露出的特征技術,于申請之前并未曾見于諸刊物,亦未曾被公開使用,不但具有如上所述功效增進的事實,更具有不可輕忽的附加功效,因此,本發明的新穎性以及進步性都已符合專利法的規定,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的申請,祈請惠予審查并早日賜準專利,實感德便。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