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交通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電動平衡車,又叫體感車、思維車、攝位車等。市場上主要有獨輪和雙輪兩類。其運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被稱為“動態穩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車體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檢測車體姿態的變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統,精確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保持系統的平衡。
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4452811U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電動平衡車,包括主體、通過輪軸連接于主體上的兩車輪、通過轉動機構連接于主體上的支撐桿及連接于支撐桿端部的把手部;所述支撐桿包括第一桿部、可相對第一桿部滑動的第二桿部及鎖定機構。由于第二桿部可以相對第一桿部收縮或拉伸,在騎行電動平衡車時,支撐桿可以拉伸到適合的長度,以方便用戶的騎行;在用戶不騎行時,可以將支撐桿收縮,減小支撐桿的長度,從而減少電動平衡車占用的空間,方便用戶攜帶和收藏。
感應腳踏結構是平衡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相應的感應開關感知人體的動作,然后啟動電機,保持平衡。現有技術通常采用對射式紅外光耦開關進行控制。現有的一種平衡車,包括橡膠腳踏墊、腳踏墊板、上蓋、蓋板、4個腳踏按鍵、4個腳踏按鍵固定座、平衡車控制器以及4個與平衡車控制器電連接的對射式紅外光耦開關,每個對射式紅外光耦開關包包括相對設置的發射元件和接收元件。具體工作時,平衡車總電源開關被打開時整車通電,但是控制器沒有輸出,電機處于靜止狀態,當人站立在橡膠腳踏墊時,橡膠腳踏變形,推動腳踏墊板,腳踏墊板推動腳踏按鍵,腳踏按鍵變形,下移,阻斷對射式紅外光耦開關的紅外光,對射式紅外光耦被阻隔,向平衡車控制器輸出開關量信號,平衡車控制器控制電機驅動,使整車處于平衡狀態。
然而現有平衡車的一個主要問題就在于,轉向時均通過重力感應進行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包括基座和手把桿,在手把桿上方安裝有橫把總成,所述橫把總成包括面板、面板兩側的把手和面板下方的連接端,所述連接端與手把桿上端通過螺釘連接,在面板兩側的把手上設置有用于控制平衡車轉向的轉向開關,所述轉向開關與平衡車的主控芯片通信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導流罩、安裝在基座兩側的車輪和安裝在基座兩側與車輪配合的擋泥板,所述導流罩安裝在基座前側和下側的過渡部。
優選地,還包括手把桿,所述手把桿的下端通過轉軸安裝在基座的前端,在基座前端設置有轉軸座,轉軸座上具有安裝夾縫,所述手把桿的下端插入到安裝夾縫內;所述轉軸穿過轉軸座和手把桿的下端分別與轉軸座和手把桿螺紋連接;轉軸的一端為旋鈕,另一端設置轉軸蓋。
優選地,在手把桿的上端安裝有橫把總成,在橫把總成前方設置氛圍燈和防撞條;所述橫把總成包括面板、面板兩側的把手和面板下方的連接端,所述連接端與手把桿上端通過螺釘連接。
優選地,在橫把總成上設置有儀表盤,所述儀表盤和平衡車的主控芯片通信連接。
優選地,在橫把總成的兩端套有人體工學把套。
優選地,所述車輪的輪轂內側設置有輪轂裝飾片。
優選地,在基座上表面安裝兩個腳踏墊,在兩個腳踏墊中間的基座部位設置用于充電和數據傳輸的接口,所述接口和平衡車的主控芯片通信連接,在基座內部設置電池組,所述電池組和接口之間通過充電電路連接。
優選地,在手把桿與基座連接處的上方設置有安全警示標簽,在手把桿上方靠近橫把總成的位置設置氛圍燈。
優選地,在基座后方設置有感應式剎車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通過轉向開關控制平衡車轉向,操作方便。此外,本平衡車還具有便攜、騎乘模式多樣化、人性化、安全性能高、滿足夜間出行以及節能環保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前側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后側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車輪、擋泥板和提手之間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定義的前后左右均是以平衡車正常行駛時的行駛方向為參照,與行駛方向相同的為前方。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前側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后側結構示意圖,圖3為車輪、擋泥板和提手之間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包括基座1、安裝在基座1兩側的車輪2和安裝在基座1兩側與車輪2配合的擋泥板3,在任一擋泥板3上或兩個擋泥板3上設置提手12,在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僅在平衡車左側擋泥板3上設置提手12,能夠方便騎乘者在不方便騎乘時(比如在進入交通工具之后)方便攜帶。
該平衡車還包括導流罩4,導流罩4安裝在基座1前側和下側的過渡部。導流罩4設置為外表具有弧形面的造型,能夠在平衡車行駛過程中降低風阻。
該平衡車還包括手把桿5,手把桿5的下端通過轉軸安裝在基座1的前端,在基座1前端設置有轉軸座6,轉軸座6上具有安裝夾縫,手把桿5的下端插入到安裝夾縫內;轉軸穿過轉軸座6和手把桿5的下端分別與轉軸座6和手把桿5螺紋連接;轉軸的一端為旋鈕8,另一端設置轉軸蓋7。旋鈕8式的設計形式便于手把桿5從基座1上拆卸下來,這樣可以滿足不同的騎乘習慣,比如有人習慣騎乘具有手把桿5及橫把總成的平衡車,而有些人則喜歡將手把桿5從基座1上拆掉進行騎乘。
在手把桿5的上端安裝有橫把總成,在橫把總成前方設置氛圍燈和防撞條18;橫把總成包括面板、面板兩側的把手16和面板下方的連接端,連接端與手把桿5上端通過螺釘連接。更進一步的,面板兩側的把手16設置為可伸縮的形式,方便不同肩寬和騎乘習慣的騎乘人員的騎乘舒適度,還可以進行拆卸更換。
在橫把總成上設置有儀表盤9,儀表盤9和平衡車的主控芯片通信連接。
在橫把總成的兩端套有人體工學把套。
車輪2的輪轂內側設置有輪轂裝飾片10。輪轂裝飾片10上可以裝配上多個LED燈20,且不同LED燈20發出的光的顏色可以為單一色,也可以為多顏色光的組合。
在基座1上表面安裝兩個腳踏墊11,在兩個腳踏墊11中間的基座1部位設置用于充電和數據傳輸的接口以及用于顯示平衡車狀態的狀態指示面板13,接口和狀態指示面板13均和平衡車的主控芯片通信連接,在基座1內部設置電池組,電池組和接口之間通過充電電路連接。
在手把桿5與基座1連接處的上方設置有安全警示標簽21,在手把桿5上方靠近橫把總成的位置設置氛圍燈。
在基座1后方設置有感應式剎車燈14。
此外,從安全方面著想,還可以在平衡車上加裝指紋識別儀15,具體的可以設置在橫把總成儀表盤9下方,或者設置在手把桿5靠近橫把總成的位置。騎乘者將自己的指紋錄入,每次將平衡車的電源啟動后,需要指紋匹配,匹配成功后方可解鎖,對平衡車進行操作。
從節能方面考慮,將腳踏墊11設置為可以向靠近側的車輪2掀起,即腳踏墊11靠近同側車輪2的一側通過軸連接在基座1上,腳踏墊11的下方為太陽能電池板,和基座1內的電池組共同為平衡車供電。
考慮到夜間出行的情況,可以在橫把總成的前方安裝照明燈19,在夜間出行時,打開照明燈19可以方便騎乘人員看清前方的道路狀況。
涉及到該平衡車的操作方面,可以在橫把總成靠近兩側把手16的位置各設置一個轉向開關22,騎乘者通過大拇指點按相應側的轉向開關22進行轉向操作。
如圖4和圖5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轉向開關的平衡車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從騎乘舒適性方面考慮,可以將手把桿5替換為頂部安裝車座17的支撐桿24,騎乘人員可以騎座在支撐桿24頂部的車座17上,避免長時間站立出現疲憊感;另一種可實施的技術方案,將手把桿5設置為上半部分可折疊的形式,手把桿5可折疊的上部分23設置為向平衡車前方彎曲的弧形面,作為更舒適的設置形式,將橫把總成與手把桿5連接的部分加工為車座17的形式,當手把桿5的上部分向后彎折之后,橫把總成和手把桿5形成供騎乘者騎座的車座17,對手把桿5進行改造后即可增加平衡車的騎乘模式,供騎乘者選擇的騎乘方式多樣化及人性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