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計算機系統集成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
背景技術: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簡稱CIMS)是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的發展而產生的。它是在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與制造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技術把分散在產品設計制造過程中各種孤立的自動化子系統有機地集成起來,形成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實現整體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統。
當前,我國的CIMS已經改變為“現代集成制造(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與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它已在廣度與深度上拓展了原CIM/CIMS的內涵。其中,“現代”的含義是計算機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有更廣泛的內容,它包括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及企業間集成等三個階段的集成優化;企業活動中三要素及三流的集成優化;CIMS有關技術的集成優化及各類人員的集成優化等。CIMS不僅僅把技術系統和經營生產系統集成在一起,而且把人(人的思想、理念及智能)也集成在一起,使整個企業的工作流程、物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暢和相互有機聯系,所以,CIMS是人、經營和技術三者集成的產物。
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為集成制造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
目前,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在完成制作或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是人工或者傳輸帶進行運輸的。對于長距離的運輸,使用傳輸帶往往耗費大量的設備購置成本,使用人工運輸時由于工人的疏忽或運輸過程中的震動導致較高的報廢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解決現有集成芯片運輸不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包括底座和支架,所述的支架固定在底座上表面,所述的底座上表面中部位置設置有副支架,所述的副支架一端連接底座,所述的副支架另一端與支架內頂面相連接,所述的支架內側壁、副支架左側壁和副支架右側壁均開設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內設置有復數個滾輪,所述的滾輪外側均設置有拉桿,所述的拉桿一端連接滾輪軸心,所述的拉桿另一端連接有安裝座,所述的滑槽外側設置有用于連接相鄰拉桿的伸縮架,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近支架位置設置有兩個驅動電機,所述的支架內頂面位于副支架兩側均設置有導輪,所述的導輪上設置有拉線,所述的拉線一端連接驅動電機,所述的拉線另一端連接拉桿。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拉線為鋼絲繩。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安裝座為聚氨酯材料制成。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底座和支架為鑄鐵材料制成。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底座底面連接有個萬向輪。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伸縮架為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通過設置支架和固定裝置增加了芯片運輸的數量,提高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安全性,降低芯片的報廢率,增加企業的利潤。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底座,3.副支架,4.滑槽,5.滾輪,6.拉桿,7.安裝座,8.伸縮架,9.驅動電機,10.導輪,11.拉線,12.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包括底座1和支架2,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底座1上表面中部位置設置有副支架3,副支架3一端連接底座1,副支架3另一端與支架2內頂面相連接,支架2內側壁、副支架3左側壁和副支架3右側壁均開設有滑槽4,滑槽4內設置有復數個滾輪5,滾輪5外側均設置有拉桿6,拉桿6一端連接滾輪5軸心,拉桿6另一端連接有安裝座7,滑槽4外側設置有用于連接相鄰拉桿6的伸縮架8,底座1上表面近支架2位置設置有兩個驅動電機9,支架2內頂面位于副支架3兩側均設置有導輪10,導輪10上設置有拉線11,拉線11一端連接驅動電機9,拉線11另一端連接拉桿6。
驅動電機9為步進電機,拉線11為鋼絲繩,安裝座7為聚氨酯材料制成,底座1和支架2為鑄鐵材料制成,底座1底面連接有4個萬向輪12,伸縮架8為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結構。
實施例1:使用運輸裝置進行大量芯片的運輸時,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包括底座1和門形支架2,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底座1上表面中部位置設置有副支架3,副支架3一端連接底座1,副支架3另一端與支架2內頂面相連接,支架2內側壁、副支架3左側壁和副支架3右側壁均開設有滑槽4,滑槽4內設置有復數個滾輪5,滾輪5外側均設置有拉桿6,拉桿6一端連接滾輪5軸心,拉桿6另一端連接有安裝座7,滑槽4外側設置有用于連接相鄰拉桿6的的伸縮架8,底座1上表面近支架2位置設置有兩個驅動電機9,支架2內頂面位于副支架3兩側均設置有導輪10,導輪10上設置有拉線11,拉線11一端連接驅動電機9,拉線11另一端連接拉桿6。
驅動電機9為步進電機,拉線11為鋼絲繩,安裝座7為聚氨酯材料制成,底座1和支架2為鑄鐵材料制成,底座1底面連接有4個萬向輪12,伸縮架8為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結構。
將芯片的兩端分別固定于安裝座7,驅動電機9收縮拉繩11,能將伸縮架8拉撐長,擴大安裝座7間的距離,方便拿放芯片,驅動電機9松開拉繩11時由于安裝座7、伸縮架8、拉桿6和滾輪5自生重力,其相鄰間的距離變的最小,這樣降低安裝座7的重心,防止重心過高不穩,便于芯片的運輸。
實施例2:不使用時,一種用于計算機系統集成芯片運輸的裝置,包括底座1和門形支架2,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底座1上表面中部位置設置有副支架3,副支架3一端連接底座1,副支架3另一端與支架2內頂面相連接,支架2內側壁、副支架3左側壁和副支架3右側壁均開設有滑槽4,滑槽4內設置有復數個滾輪5,滾輪5外側均設置有拉桿6,拉桿6一端連接滾輪5軸心,拉桿6另一端連接有安裝座7,滑槽4外側設置有用于連接相鄰拉桿6的的伸縮架8,底座1上表面近支架2位置設置有兩個驅動電機9,支架2內頂面位于副支架3兩側均設置有導輪10,導輪10上設置有拉線11,拉線11一端連接驅動電機9,拉線11另一端連接拉桿6。
驅動電機9為步進電機,拉線11為鋼絲繩,安裝座7為聚氨酯材料制成,底座1和支架2為鑄鐵材料制成,底座1底面連接有4個萬向輪12,伸縮架8為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結構。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