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凸輪。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及的代步工具,但是傳統的電動自行車結構復雜,體積較大,不便于在樓梯、電梯、地鐵等較為狹小、復雜的空間搬運,已無法滿足隨時隨地迅速代步的需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申請號201620106308.9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三輪便攜式折疊電動車,請參閱圖1-圖4,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主視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爆炸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主剖圖,圖4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平剖圖,前管100、坐墊管200以及后管600鉸接于同一轉軸上,坐墊管200與前管100及后管600的鉸接端還固連有凸輪700,坐墊管200作為凸輪700的驅動件,與之對應的,前管100與坐墊管200的鉸接端還設置有與凸輪700配合的從動件彈珠900,彈珠900通過彈簧800設置在前管100上,通過凸輪700的驅動,彈珠900能夠伸出與后管600上的定位孔A或定位孔B配合,或者縮回與定位孔A或定位孔B脫離,折疊時,將坐墊管200提起,使避震裝置300下端的滑動軸銷400從鉤形滑槽500的鉤部滑出,然后將坐墊管200向后管600方向轉動,凸輪700避讓彈珠900,彈簧800將彈珠900彈出定位孔A,此時后管600可以向前管100方向轉動,后管600與前管100折疊后,在將坐墊管200向后管600方向轉動,凸輪700將彈珠900壓進后管600的定位孔B中,將后管600鎖定在折疊位置,上述電動車在折疊后雖然能夠將前管100與后管600鎖定,使其保持在折疊狀態,但是坐墊管200并沒有被鎖定,因此當坐墊管200受到震動時,容易相對于前管100以及后管600發生轉動,從而使凸輪700旋轉到避讓彈珠900的位置,這時彈珠900就會被彈簧800從定位孔B中彈出,導致鎖定失效,前管100與后管600無法再保持折疊狀態。
因此,如何改善折疊電動車的鎖定結構,使其能夠將坐墊管鎖定,從而 避免折疊電動車折疊狀態下的鎖定失效,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凸輪,以達到使其能夠將坐墊管鎖定,從而避免折疊電動車折疊狀態下的鎖定失效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凸輪,包括凸輪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凸輪本體上用于與從動件接觸配合的輪廓曲面,所述輪廓曲面包括平滑連接的第一接觸面以及第二接觸面,所述第一接觸面用于將所述從動件頂出,所述第二接觸面用于使所述從動件縮回,所述凸輪本體上在所述第二接觸面遠離所述第一接觸面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從動件與所述輪廓曲面接觸的一端進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接觸面與所述限位槽的上沿平滑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二接觸面為凹圓弧面,所述第二接觸面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延伸平面,其中一個所述延伸平面為所述第一接觸面,另一個所述延伸平面上設置有所述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上沿到所述第二接觸面底部的距離不小于所述第一接觸面到所述第二接觸面底部的距離。
優選地,所述第二接觸面為斜坡面,所述第一接觸面為一與所述第二接觸面頂端平滑連接的平面,所述限位槽設置于與所述第二接觸面底端平滑連接的延伸平面上。
優選地,所述凸輪本體為圓弧形,所述第一接觸面、所述第二接觸面以及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凸輪本體的側面上沿圓弧線布置。
優選地,所述凸輪本體的端部至少有一個側面設置有安裝孔。
優選地,所述凸輪本體的端部的兩個側面上均設置有安裝孔,且兩個所述安裝孔的軸線平行并均與同一圓弧線相交。
優選地,所述安裝孔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凸輪本體。
優選地,還包括用于將所述凸輪本體可轉動地安裝于轉軸上的軸固定件,所述軸固定件包括與所述凸輪本體同軸的軸套以及用于將所述軸套連接于所述凸輪本體的延伸部。
優選地,所述限位槽的內表面為凹圓球形。
一種凸輪機構,包括:
如上任一項所述的凸輪;
與所述凸輪的輪廓曲面接觸配合的從動件,所述從動件與所述輪廓曲面接觸配合的端部以及所述限位槽中至少有一個設置有導向面,所述導向面能夠將所述從動件與所述限位槽之間的沖擊力部分轉化為沿所述從動件軸向的推動力。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凸輪,包括凸輪本體以及設置于凸輪本體上用于與從動件接觸配合的輪廓曲面,輪廓曲面包括平滑連接的第一接觸面以及第二接觸面,第一接觸面用于將從動件頂出,第二接觸面用于使從動件縮回,凸輪本體上在第二接觸面遠離第一接觸面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對從動件與輪廓曲面接觸的一端進行限位的限位槽,第二接觸面與限位槽的上沿平滑連接;
由上述內容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凸輪進行了改進,在凸輪上第二接觸面遠離第一接觸面的一側開設一限位槽,折疊電動車在折疊狀態下,從動件與輪廓曲面接觸的一端將與限位槽配合,對凸輪及與凸輪固連的驅動件,也就是坐墊管進行限位,避免其在受到震動時發生轉動,進而實現對折疊狀態的折疊電動車進行有效的鎖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主視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爆炸圖;
圖3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主剖圖;
圖4為現有技術中電動車的局部平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主視圖;
圖7為圖6中的A-A視圖;
圖8為圖6中的B-B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俯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主視圖;
圖12為圖11中的C-C視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凸輪,以達到使其能夠將坐墊管鎖定,從而避免折疊電動車折疊狀態下的鎖定失效的目的。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提供的凸輪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凸輪,包括凸輪本體1以及設置于凸輪本體1上用于與從動件接觸配合的輪廓曲面2,輪廓曲面2包括平滑連接的第一接觸面21以及第二接觸面22,第一接觸面21用于將從動件頂出,第二接觸面22用于使從動件縮回,凸輪本體1上在第二接觸面22遠離第一接觸面21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對從動件與輪廓曲面2接觸的一端進行限位的限位槽3,第二接觸面22與限位槽3的上沿平滑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凸輪,在凸輪上第二接觸面22遠離第一接觸面21的一側開設一限位槽3,折疊電動車在折疊狀態下,從動件與輪廓曲面2接觸的一端將與限位槽3配合,對凸輪及與凸輪固連的驅動件,也就是坐墊管進行限位,避免其在受到震動時發生轉動,進而實現對折疊狀態的折疊電動車進行有效的鎖定。
凸輪輪廓曲面2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狀,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如圖5-圖9所示,第二接觸面22為凹圓弧面,第二接觸面2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延伸平面,其中一個延伸平面為第一接觸面21,另一個延伸平面上設置有限位槽3,且限位槽3的上沿到第二接觸面22底部的距離不小于第一接觸面21到第二接觸面22底部的距離,這樣,在折疊電動車折疊狀態下,限位槽3不僅能夠與從動件配合對坐墊管進行限位,同時還能夠將從動件推出,使之與后管上的定位孔B配合實現對后管的定位,從而對坐墊管以及后管同時實現定位,進一步提高折疊鎖定效果。
當然,輪廓曲面2還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狀,在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如圖10-圖13所示,第二接觸面22為斜坡面,第一接觸面21為一與第二接觸面22頂端平滑連接的平面,限位槽3設置于與第二接觸面22底端平滑連接的延伸平面上,這種形狀的輪廓曲面2,在限位槽3與從動件配合后雖然無法將從動件推出,但是可以實現對坐墊管的定位鎖緊,并且能夠通過坐墊管壓緊后管,使其保持在折疊狀態。
輪廓曲面2不僅僅限于上述兩種形狀,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
為了使凸輪兩側能夠受力均勻,避免單側受力導致凸輪本體1彈性形變的發生,從而使從動件能夠準確與后管上的定位孔配合,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凸輪本體1的兩側均設置有輪廓曲面2以及限位槽3,這樣,能夠在凸輪兩側對稱地設置從動件,使凸輪受力均勻。當然,在凸輪本體1強度足夠的前提下,也可以只在凸輪本體1的一側設置輪廓曲面2及限位槽3。
凸輪本體1可以采用多種形狀,比如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圖形等等。
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凸輪在使用過程中跟隨驅動件,即坐墊管轉動,因此,從動件與凸輪的滑動接觸軌跡為一條圓弧線,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凸輪本體1為圓弧形,第一接觸面21、第二接觸面22以及限位槽3在凸輪本體1的側面上沿圓弧線布置,通過將凸輪設置為圓弧形,能夠節省材料,降低成本,減輕重量,便于安裝,只需將凸輪的一端與坐墊管固連并使凸輪軸線與坐墊管的轉動軸線共線即可。
為了便于凸輪本體1與驅動件,即坐墊管的安裝固定,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凸輪本體1的端部至少有一個側面設置有安裝孔4,在安裝時,安裝孔4與安裝件配合將凸輪本體1固定于坐墊管上。
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如圖6、8、9所示,凸輪本體1的端部的兩個側面上均設置有安裝孔4,且兩個安裝孔4的軸線平行并均與同一圓弧線相交。通過將凸輪本體1兩側的安裝孔4錯位設置,能夠避免凸輪本體1圍繞安裝孔4發生轉動,從而保證凸輪本體1與坐墊管之間的相對位置不發生變化,提高穩定性。
上述實施例中凸輪本體1的兩側設置有錯位的安裝孔4,雖然能夠提高凸輪本體1與坐墊管連接的穩定性,避免凸輪本體1相對于坐墊管轉動,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需要在坐墊管上對應的位置也開設對應的通孔,提高了加工及組裝的難度,為了避免降低加工及組裝的難度,在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如圖11-圖13所示,安裝孔4沿厚度方向貫穿凸輪本體1,這種結構的安裝孔4,有助于降低加工及組裝的難度。
上述貫穿凸輪本體1的安裝孔4雖然能夠降低加工及組裝的難度,但是在凸輪受力時,容易相對于坐墊管發生轉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凸輪還包括用于將凸輪本體1可轉動地安裝于轉軸上的軸固定件5,軸固定件5包括與凸輪本體1同軸的軸套51以及用于將軸套51連接于凸輪本體1的延伸部52,通過設置軸固定件5能夠避免凸輪本體1相對于坐墊管發生轉動,從而提高凸輪結構的穩定性。
為了便于折疊電動車的展開,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限位槽3的內表面為凹圓球形,在展開時,通過驅動件驅動凸輪轉動,使其沖擊從動件,由于限位槽3的內表面為凹圓球形,能夠將沖擊力的一部分轉化為沿從動件軸向的推動力,將從動件推出限位槽3,從而解除鎖定,使折疊電動車能夠展開至可騎行狀態。
當然限位槽3的內表面不僅限于上述的凹圓球形,還可以是凹圓弧型,或者倒三角形、倒梯形等等,也可以對與其配合的從動件的端部進行改進,比如在其端部上設置導向斜面或導向圓弧面,只要能夠將從動件與限位槽3 之間的沖擊力的一部分轉化為沿從動件軸向的推動力即可。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凸輪機構,包括如上所述的凸輪以及與凸輪的輪廓曲面接觸配合的從動件,并且從動件與輪廓曲面2接觸配合的端部以及限位槽3中至少有一個設置有導向面,導向面能夠將從動件與限位槽3之間的沖擊力部分轉化為沿從動件軸向的推動力。這樣,在展開折疊電動車時,在外力驅動下,坐墊管帶動凸輪轉動,使其與從動件之間發生沖撞,由于導向面的作用,沖擊力的一部分轉化為沿從動件軸向的推動力將從動件推出限位槽3,解除鎖定,使折疊電動車能夠順利展開。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