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汽車配件的需求愈來愈大,人們對汽車的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細化。
在目前量產車型中,由于布置空間要求,前后地板在Z向高度上并不一致,所以在后大梁與后地板之間需要加強板進行連接,如圖1-6所示,現有的加強型后大梁組件存在以下問題:車身局部結構限制了涂裝時氣體排出,無法上漆或上漆效果差,防腐性能差;車身結構導致涂裝液流動性差,上漆效果差,車身腐蝕,車身外觀受影響,特別是底盤零件安裝點腐蝕,影響整車安全;車身較重,增加油耗;分體式加強板焊接扭曲,影響車身尺寸穩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其有利于排出車身殘余空氣,提高車身上漆效果、涂裝液在車身中的流動性、涂裝漆膜厚度和車身防腐蝕性能,避免因車身腐蝕造成的安全問題和車身外觀的影響,從而提高零件質量,加強車身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包括一體式的后大梁加強板和隔板,所述后大梁加強板架設于后大梁本體上,所述后大梁加強板與所述后大梁本體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前端外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一筋條,所述后大梁本體前端內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二筋條,所述第一筋條與所述第二筋條分別延伸至所述后大梁本體腔體內,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后大梁加強板腔體內,所述隔板兩側邊分別與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內壁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還可以是:
所述第一筋條位置與所述第二筋條位置對應。
所述第一筋條與所述第二筋條分別為外凸形和內凹形。
所述隔板底部支撐面的橫截面形狀為倒三角形。
所述隔板上設有第三筋條,所述第三筋條沿所述隔板底部支撐面延伸設置。
所述隔板上表面設有至少一個減重孔。
所述隔板個數至少為2個。
所述隔板兩端焊接在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內壁上。
所述后大梁加強板焊接在所述后大梁本體上。
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形狀為“U”形。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包括一體式的后大梁加強板和隔板,所述后大梁加強板架設于后大梁本體上,所述后大梁加強板與所述后大梁本體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前端外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一筋條,所述后大梁本體前端內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二筋條,所述第一筋條與所述第二筋條分別延伸至所述后大梁本體腔體內,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后大梁加強板腔體內,所述隔板兩側邊分別與所述后大梁加強板內壁固定連接。這樣,在后大梁加強板前端外側設置第一筋條,在所述后大梁本體前端內側設置第二筋條,涂裝液通過該第一筋條和第二筋條流入后大梁本體腔體內,從而增強涂裝液在車身重的流動性,提高涂裝液漆膜厚度,同時增加強度。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有利于排出車身殘余空氣,提高車身上漆效果、涂裝液在車身中的流動性、涂裝漆膜厚度和車身防腐蝕性能,避免因車身腐蝕造成的安全問題和車身外觀的影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后車架焊合總成的結構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結構圖。
圖3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橫截面的剖視圖。
圖4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縱截面局部結構圖。
圖5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爆炸圖。
圖6是現有技術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加強板的結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后車架焊合總成的結構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結構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橫截面剖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縱截面局部結構。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的爆炸圖。
圖號說明
1…后大梁本體 2…后大梁加強板 3…第一筋條
4…第二筋條 5…隔板 6…倒三角形
7…減重孔 8…后大梁后加強板 9…前大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的圖7至圖11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請參考圖7-11,包括一體式的后大梁加強板2和隔板5,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架設于后大梁本體1上,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與所述后大梁本體1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前端外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一筋條3,所述后大梁本體1前端內側設有至少一根第二筋條4,所述第一筋條3與所述第二筋條4分別為外凸形和內凹形,所述第一筋條3與所述第二筋條4延伸至所述后大梁本體腔體內,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腔體內,所述隔板5兩側邊分別與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內壁固定連接。這樣,在后大梁加強板2前端外側設置第一筋條3,在所述后大梁本體1前端內側設置第二筋條4,第一筋條3和第二筋條4延伸到后大梁本體1腔體內,通過第一筋條3和第二筋條4形成的一個小腔體,涂裝液通過該腔體流入后大梁本體1腔體內,從而增強涂裝液在車身重的流動性,提高涂裝液漆膜厚度。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有利于排出車身殘余空氣,提高車身上漆效果、涂裝液在車身中的流動性、涂裝漆膜厚度和車身防腐蝕性能,避免因車身腐蝕造成的安全問題和車身外觀的影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請參考圖7-11,在前面描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是:所述第一筋條3位置與所述第二筋條4位置對應。這樣,將第一筋條3與所述第二筋條4的位置對應設置,可以形成一個腔體,并且所述第一筋條3和第二筋條4分別延伸至后大梁腔體1內,同時涂裝液通過該腔體流通到后大梁腔體1內,增加涂裝液體流動性。還可以是:所述第一筋條3與所述第二筋條4分別為外凸形和內凹形。這樣,設置第一筋條3和第二筋條4為外凸形和內凹形,其上表面有凹槽,并且涂裝液通過設置的第一筋條3和第二筋條4形成的腔體流動到后大梁腔體1內,例如,形成的腔體如一個水渠,涂裝液經過該水渠流入后大梁本體1內腔中,貫穿筋條的設計,增強涂裝液在車身中的流動性,提高涂裝漆膜厚度。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是:所述隔板底部支撐面橫截面形狀為倒三角形。這樣,將隔板5底部支撐面設為倒三角形6,可以在增加涂裝液體流動性的同時,也保證了零件的強度和剛度。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是:所述隔板5上設有第三筋條,所述第三筋條沿隔板5底部支撐面延伸設置。這樣,當涂裝液體到達隔板5處時,可以通過第三筋條進行快速流通,進一步保證涂裝液體的流動性。還可以是:所述隔板5上表面設有至少一個減重孔7。這樣,可以減輕后大梁加強板2的重量。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是:所述隔板5個數至少為2個。這樣,隔板5個數具體以實際需求為準,只要能滿足涂裝液體很好的流通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加強型后大梁組件,請參考圖7-11,在前面描述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是:所述隔板5焊接在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上。這樣,通過焊接的方式可以進一步保證零件的強度,防止零件回彈,進一步提升焊點質量。還可以是: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焊接在所述后大梁本體1上。這樣,將后大梁加強板2焊接在所述后大梁本體1上,能夠加強車身強度,提高零件質量,防止零件回彈,有利于零件焊點質量提升。還可以是:所述后大梁加強板2為“U”形后大梁加強板2。這樣,設置為“U”形后大梁加強板2,可以更好的與所述后大梁本體1裝配,進而提高后大梁本體1的剛度和強度。
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幾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或等比例放大或縮小等,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