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打包,具體為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
背景技術:
1、線條,作為木門的重要構件之一,亦稱貼臉線或門套線,其主要功能在于遮蔽門框與門洞之間的縫隙,以提升木門安裝后的整體美觀度。一套木門通常由內外兩面組成,每面均配置有兩支豎線條與一支橫線條,橫豎線條之間需進行精細的拼接處理。其中,45°斜角拼接因其美觀性與實用性,成為常見的拼接方式。
2、然而,在實際安裝過程中,受限于現場設備精度、操作人員技能水平等因素,拼角處常易出現各類瑕疵,諸如拼縫過大、出現臺階、錯位等現象,這些瑕疵嚴重影響木門的整體美觀。故計劃利用廠內高精度數控設備切角,并配備專業且固定的木工師傅拼裝好線條再發貨,以保證拼裝角的美觀。
3、由于拼裝完成的線條因其形狀不規則、力學結構不夠穩定,在搬運、堆疊存放及貨車運輸過程中極易遭受損壞,進而造成損壞。
4、因此,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有必要研發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技術方案,包括托盤,所述托盤上呈層疊狀設置有雙框單元,且雙框單元上設置有珍珠棉,所述多個雙框單元通過珍珠棉“s”型纏繞連接,層疊碼放于托盤上,所述雙框單元邊角處設置有紙板護角,所述雙框單元外部設置有覆頂膜,并均勻纏繞有纏繞膜。
4、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雙框單元主體由兩個面對面互扣單框單元構成,且四角及兩側長邊中間均放置有l型護邊條,通過固定自粘膜捆綁固定。
5、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雙框單元兩端寬度方向通過拉緊自粘膜,捆綁拉緊。
6、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單框單元由兩支豎線條和一支橫線條組成,且邊角處采用45°角拼裝完成,兩個所述豎線條之間設置有支撐條,并封閉開口,形成矩形框。
7、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l型護邊條、豎線條及橫線條造型互補,固定后雙框單元上下各形成六個平面支撐腳。
8、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橫線條、豎線條拼角部位設置的l型護邊條可用于保護拼角。
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設置的托盤作為承載基礎,保證了雙框單元的穩定堆放;雙框單元的設計使得線條在運輸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的結構,避免了損壞;珍珠棉的“s”型纏繞連接方式不僅增強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還能有效減少線條之間的摩擦;紙板護角的設置進一步增強了邊角處的保護效果;覆頂膜和纏繞膜的配合使用,既保證了線條的整潔,又能有效防止在運輸過程中的松散和損壞。整體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保護效果好的優點,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線條在運輸過程中易損壞的問題,提高了線條的運輸安全性和質量穩定性。
1.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盤(1),所述托盤(1)上呈層疊狀設置有雙框單元(2),且雙框單元(2)上設置有珍珠棉(3),所述多個雙框單元(2)通過珍珠棉(3)“s”型纏繞連接,層疊碼放于托盤(1)上,所述雙框單元(2)邊角處設置有紙板護角(4),所述雙框單元(2)外部設置有覆頂膜(5),并均勻纏繞有纏繞膜(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框單元(2)主體由兩個面對面互扣單框單元(202)構成,且四角及兩側長邊中間均放置有l型護邊條(203),通過固定自粘膜(204)捆綁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框單元(2)兩端寬度方向通過拉緊自粘膜(201),捆綁拉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框單元(202)由兩支豎線條(2021)和一支橫線條(2022)組成,且邊角處采用45°角拼裝完成,兩個所述豎線條(2021)之間設置有支撐條(2023),并封閉開口,形成矩形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護邊條(203)、豎線條(2021)及橫線條(2022)造型互補,固定后雙框單元(2)上下各形成六個平面支撐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組框線條的打托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橫線條(2022)、豎線條(2021)拼角部位設置的l型護邊條(203)可用于保護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