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注塑模具技術領域,具體實施一種結構簡單、脫模方便的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實心L形塑料榫頭,用于連接鋁合金等,使其連接角為直角結構。目前,該塑料榫頭注塑時,由于其結構特殊,其脫模難度大,在脫模時容易損壞其表面結構,導致其質量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脫模方便的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
所述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包括模架、上模板及下模板,上模板連接上工字面板,其特征在于上模板及下模板之間設有注塑實心L形塑料榫頭的型腔,上工字面板上設有澆口,澆口通過澆道與型腔相通,下模板底部與模架之間設有固定連接的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頂針底板上設有一組頂針,頂針面板上設有通孔及回針,通孔與頂針一一對應,頂針穿過通孔后位于型腔下方,回針上套有彈簧,彈簧位于下模板下表面的彈簧腔與頂針面板之間,所述下模板上設有導柱,上模板對應位置設有與導柱匹配連接的導套。
所述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包括下工字底板及兩個模腳,其中一個模腳通過第二螺栓固定在下工字底板上,另一個模腳通過第四螺栓與下工字底板及下模板固定連接。
所述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板與上工字面板通過第一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通過第三螺栓固定連接,下工字底板上設有通孔,頂針底板與注塑機頂柱頂觸配合。
上述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包括模架、上模板及下模板,上模板連接上工字面板,上模板及下模板之間設有注塑實心L形塑料榫頭的型腔,上工字面板上設有澆口,澆口通過澆道與型腔相通,下模板底部與模架之間設有固定連接的頂針底板和頂針面板,頂針底板上設有一組頂針,頂針面板上設有通孔及回針,通孔與頂針一一對應,頂針穿過通孔后位于型腔下方,回針上套有彈簧,彈簧位于下模板下表面的彈簧腔與頂針面板之間,所述下模板上設有導柱,上模板對應位置設有與導柱匹配連接的導套。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頂針底板在外力作用上,向上移動,在頂針面板通孔的導向作用時,垂直向上移動,將L形塑料榫頭頂出,再在彈簧的作用下,頂針面板與頂針底板回位,完成脫模,其結構簡單、脫模方便,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打開狀態參考圖。
圖中:1-第一螺栓,2-澆口,3-上工字面板,4-導套,5-上模板,6-導柱,7-下模板,8-彈簧,9-下工字底板,10-第二螺栓,11-頂針面板,12-頂針底板,13-第三螺栓,14-第四螺栓,15-型腔,16-模腳。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心L形塑料榫頭注塑模具,包括模架、上模板5及下模板7,模架包括下工字底板9及兩個模腳16,其中一個模腳16通過第二螺栓10固定在下工字底板9上,另一個模腳16通過第四螺栓14與下工字底板9及下模板7固定連接;上模板5通過第一螺栓1連接上工字面板3,上模板5及下模板7之間設有注塑實心L形塑料榫頭的型腔15,本實用新型的型腔15包括2-4個,提高注塑效率;所述的上工字面板3上設有澆口2,澆口2通過設置在上模板5上的澆道與型腔15相通,下模板7底部與模架之間設有產品頂出機構,所述的產品頂出機構包括通過第三螺栓13固定連接的頂針底板12和頂針面板11,頂針面板11與下模板7之間留有空隙,下工字底板9上設有通孔,頂針底板12與注塑機頂柱頂觸配合;頂針底板12上設有一組頂針,頂針面板11上設有通孔及回針,通孔與頂針一一對應,頂針穿過通孔后位于型腔15下方,用于頂出產品用;回針上套有彈簧8,彈簧8位于下模板7下表面的彈簧腔與頂針面板11之間,所述下模板7上設有導柱6,上模板5對應位置設有與導柱6匹配連接的導套4,下模板7與上模板5通過導柱6及導套4合模。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脫模過程如下:注塑完成后,注塑機的頂柱從下工字底板9的通孔伸入,頂住頂針底板12往上推,頂針底板12、頂針面板11向上在運動,頂針在頂針面板11通孔的導向作用下也往上運動,此時彈簧8被壓縮,將型腔15上的產品頂出,注塑機的頂柱縮回,頂針底板12、頂針面板11及頂針在彈簧8彈力作用下,向下返回至原位,從而完成產品的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