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配送裝置,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將各種助劑分別輸送,在即將進入染槽前才按照工藝參數要求的比例進行混合的助劑配送裝置。
背景技術:
在印染行業中,為提高產品的質量,每道工序中都要用到大量不同品種的化學助劑,一般化學試劑都需要統一管理,不同投料點距離化學助劑存儲倉庫距離不同,生產過程中化學助劑的輸送十分復雜,化學助劑安全穩定地輸送到各工序點對保證產品的質量至關重要。目前企業大多采用人工添加助劑的方法,而人工添加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將化學品桶搬運到各個投料點,無法實現多點同時投料,這增加了體力勞動者的工作強度,勞動效率低;化學助劑一般都有腐蝕性和刺激性,在各工序點現場放置相關化學品,對勞動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影響經濟效益;不能準確控制助劑流量、濃度等工藝參數,致使指標不一致,造成助劑的浪費,導致印染布的質量不過關。
助劑自動配送裝置能夠克服人工添加的不足,具有自動加料、自動攪拌與自動輸送功能,可實現助劑配送的自動化,操作方便、計量精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在現有的助劑自動配送裝置中,使不同的印染助劑共用一條輸送管路,先混合然后輸送到機臺。而不同的化學助劑之間有時會互相影響,混合后在輸送路途中,某些助劑會發生分解等化學反應而失效,比如在印染前處理工藝中,不少助劑在酸、堿性介質中會水解,雙氧水也存在易分解、不穩定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配送裝置,采用單獨配送的模式,通過精確計量控制各項工藝參數,使各種助劑在進入扎槽前一刻才與其他助劑溶液按照工藝參數要求的比例進行混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配送裝置,包括配液罐、混合器和染料桶,所述配液罐至少有兩個,所述混合器和染料桶的數量一致,所述配液罐分別連接有進料管和進水管,所述進料管和進水管上分別設置有電動閥,所述配液罐上設置有液位計,所述配液罐內設置有第一攪拌器,所述配液罐下端連接有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上設置有輸送泵,所述出液管道通過三通閥和輸送管道相連,所述混合器上設置有進液管道,所述輸送管道和進液管道相連,所述進液管道上設置有流量計,所述混合器設置在染料桶上,所述混合器和染料桶之間有混合管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混合器上設置有第二攪拌器,所述第二攪拌器包括電機、轉軸和攪拌葉,所述電機設置在混合器頂端,所述轉軸的上端和電機相連,所述攪拌葉呈漏斗狀,所述攪拌葉的一端固定在轉軸上,所述攪拌葉上設置有導流通道,所述導流通道是波浪狀縫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混合管的內壁包括若干圓柱部分和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的管徑中間小兩端大,并且管徑從上到下逐漸變化,所述圓柱部分和凸起部分交替排列。
本實用新型包括配液罐、混合器和染料桶,所述配液罐上設置有液位計,所述配液罐內設置有第一攪拌器,配液罐和混合器通過管道連接,混合器設置在染料桶上,助劑在配液管中根據需要濃度配制完成后,直接輸送到混合器,各種助劑在混合器中快速混合后進入染料槽,本實用新型采用單獨配送方式,可精確控制助劑用量,減少化學助劑的浪費,以實現化學助劑的安全及穩定地輸送,從而提高產品品質,降低回修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混合器和混合管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器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述。
參照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自動配送裝置,包括配液罐1、混合器2和染料桶3,配液罐的個數可以根據助劑的種類設置,所述混合器2和染料桶3的數量一致,所述配液罐1分別連接有進料管4和進水管5,所述進料管4和進水管5上分別設置有電動閥6,所述配液罐1上設置有液位計7,先根據所需要的各種助劑的濃度和量計算出應配制的量,然后向配液罐中定量添加需要的助劑和水,使高濃度的助劑在水中充分稀釋,所述配液罐1內設置有第一攪拌器1.1,可以使配制的助劑充分混勻,所述配液罐1下端連接有出液管道8,所述出液管道8上設置有輸送泵9,所述出液管道8通過三通閥15和輸送管道10相連,所述混合器2上設置有進液管道11,所述輸送管道10和進液管道11相連,因為各種助劑的化學性質不同,單獨配送也可以根據助劑的性質選用最適合的管道材質,所述進液管道11上設置有流量計12,流量計12用于控制各種助劑的流量,從而精確控制混合助劑中各種助劑的濃度,所述混合器2設置在染料桶3上,所述混合器2和染料桶3之間有混合管13連接,混合管11除了有連接混合器2和染料桶3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對助劑混合液進一步混勻。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混合器2上設置有第二攪拌器14,所述第二攪拌器14包括電機14.1、轉軸14.2和攪拌葉14.3,所述電機14.1設置在混合器2頂端,所述轉軸14.2的上端和電機14.1相連,所述攪拌葉14.3呈漏斗狀,所述攪拌葉14.3的一端固定在轉軸14.2上,所述攪拌葉14.3上設置有導流通道14.4,所述導流通道14.4是波浪狀縫隙。各種助劑在混合器2中匯合后,為了避免某些助劑間相互影響,發生化學反應,所以不能在混合器2中停留太久,但是為了使助劑能更好的發揮效力,又需要充分混合,第二攪拌器14的設置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所述攪拌葉14.3呈漏斗狀,各種助劑進入到混合器2中后,在攪拌葉14.3中的空間中匯合,所述攪拌葉14.3上設置有導流通道14.4,在電機14.1的帶動下,攪拌葉14.3和轉軸14.2一起在混合器2中轉動,使助劑混合液進行轉動,助劑混合液在轉動過程中通過導流通道14.4加速混合;所述導流通道14.4是波浪狀縫隙,這種設計是為了使助劑混合液的運動路線更復雜,混合效果更好。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混合管13的內壁包括若干圓柱部分13.1和凸起部分13.2,所述凸起部分13.2的管徑中間小兩端大,并且管徑從上到下逐漸變化,所述圓柱部分13.1和凸起部分13.2交替排列。形狀不平整的內壁使助劑混合液的運動路線更復雜,混合效果更好,當助劑混合液流經凸起部分13.2,因為凸起部分13.2的管徑中間小兩端大,助劑混合液會經歷一個加速流動的過程,所述圓柱部分13.1和凸起部分13.2交替排列,助劑混合液在向染料槽流動過程中經歷多次加速和減速,能更充分的混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