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制動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制動器,特別是一種將機械制動和液壓制動相結合的制動器。
背景技術:
制動器是具有使運動部件(或運動機械)減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狀態等功能的裝置。隨著裝備制造業的振興和發展,國內制動器的產量也有明顯增加,制動器行業的銷售收入同步增長。
目前市場上的制動器的制動方式一般采用機械制動或液壓制動,為考慮空間布局和生產成本,現有的制動器一般結構設計簡單,其采用的是單獨的機械制動結構或單獨的液壓制動系統,制動性能欠佳,制動不平穩,進而控制不方便,降低實用性,無法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綜上所述,需要設計一種布局緊湊、制動性能好的制動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布局緊湊、制動性能好的制動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制動器,包括:
電機,具有動力軸;
制動盤,固定套設于動力軸上且與動力軸聯動;
制動系統,由機械制動結構和液壓制動結構構成,所述機械制動結構、液壓制動結構可分別抱緊制動盤,進而實現動力軸的制動或減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動力軸軸向插設于制動盤中部且與制動盤垂直,在電機端部安裝有用于安裝制動系統的安裝板,所述機械制動結構、液壓制動結構可分別從制動盤周向方向抱緊制動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在制動盤的外周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抱緊制動盤的一對制動臂,該對制動臂同時與機械制動結構、液壓制動結構相連,所述機械制動結構、液壓制動結構可分別驅動該對制動臂從制動盤周向方向抱緊制動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動盤呈圓盤狀設置,兩個制動臂正對設置,且制動臂包括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位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之間的弧形制動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弧形制動部內壁上緊貼設置有弧形制動片,所述弧形制動片的弧長小于弧形制動部的弧長,且弧形制動片的兩端呈平滑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械制動結構包括依次穿過兩個第一連接部的制動拉線、連接在兩個第一連接部之間的復位機構,驅動制動拉線可帶動兩個第一連接部靠攏并連帶對應的兩個弧形制動部抱緊制動盤,在制動拉線的應力撤銷后,所述復位機構動作并將兩個第一連接部復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定位桿以及套設在定位桿外的復位彈簧,所述定位桿兩端分別插設于兩個第一連接部上,所述復位彈簧抵靠設置在兩個第一連接部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桿中部設有安裝塊且安裝塊通過螺釘與安裝板固連,所述復位彈簧由分列安裝塊兩側的兩個子彈簧構成,每個子彈簧一端與第一連接部相抵,另一端與安裝塊相抵。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改進,所述液壓制動結構包括通過連接板同時與兩個第二連接部相連的制動泵,所述連接板的上端與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相連,連接板的下端與另一個第二連接部相連,驅動制動泵可帶動兩個第二連接部靠攏并連帶對應的兩個弧形制動部抱緊制動盤,在制動泵的應力撤銷后,所述復位機構動作并將兩個第二連接部復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動泵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連接片與連接板的上端、下端相連,所述連接片與對應的連接板端部、對應的第二連接部三者通過制動銷鉸接,所述制動銷沿徑向方向插設有抵靠在連接板上的開口銷。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整體結構布局緊湊,采用將機械制動和液壓制動相結合的制動系統,制動性能好,在需要將電機停止或降低速度時,驅動制動系統動作,控制機械制動結構或液壓制動結構動作,進而抱緊制動盤,實現電機制動或減速,制動過程平穩,也保證了電機工作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動力軸;20、制動盤;30、機械制動結構;31、制動拉線;32、定位桿;321、安裝塊;33、子彈簧;34、螺釘;40、液壓制動結構;41、制動泵;42、連接板;43、連接片;44、制動銷;45、開口銷;50、制動臂;51、第一連接部;52、第二連接部;53、弧形制動部;60、弧形制動片;70、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保護一種制動器,具體的,該制動器是一種將機械制動和液壓制動相結合的制動設備。
現有的制動器一般結構設計簡單,其采用的是單獨的機械制動結構或單獨的液壓制動系統,制動性能欠佳,制動不平穩,進而控制不方便,降低實用性,無法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因此,設計一種比較合理的制動器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結合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制動器包括:
電機,具有動力軸10,動力軸10作為電機的動力輸出部件,其工作狀態為轉動狀態;
制動盤20,固定套設于動力軸10上且與動力軸10聯動;
制動系統,由機械制動結構30和液壓制動結構40構成,機械制動結構30、液壓制動結構40可分別抱緊制動盤20,進而實現動力軸10的制動或減速,亦即實現了電機的制動或減速。
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制動器尤其適用于采用電機作為動力輸出元件的各種運動部件或運動機械,制動盤20作為與電機動力軸10聯動的旋轉元件,需要制動時,驅動制動系統的機械制動結構30或液壓制動結構40動作,并制動電機的動力軸10,最終實現運動部件或運動機械的停止或降低速度。
本制動器在初始狀態下,整體結構布局緊湊,制動盤20與電機的動力軸10對接緊密,固定牢靠,電機的動力軸10旋轉時,制動盤20與動力軸10同步旋轉;本制動器采用將機械制動和液壓制動相結合的制動系統,其制動性能好,在需要將電機停止或降低速度時,驅動制動系統動作,其可控制機械制動結構30動作,可以切換為液壓制動結構40動作,進而從周向或者軸向方向抱緊制動盤20,實現電機制動或減速,制動過程平穩,也保證了電機工作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為使得機械制動結構30和液壓制動結構40安裝可靠,在電機端部安裝有用于安裝制動系統的安裝板70,機械制動結構30和液壓制動結構40均安裝于該安裝板70上;動力軸10軸向插設于制動盤20中部且與制動盤20垂直,進一步優選安裝板70與制動盤20平行,使得制動系統抱緊制動盤20時更加平穩。
為使得制動盤20被抱緊更加平穩,保證制動效果,還優選機械制動結構30和液壓制動結構40從制動盤20周向方向抱緊制動盤20,且抱緊力集中于制動盤20側邊中部位置,這樣的制動系統和制動盤20布局緊湊,使得制動更加有力、可靠、平穩,通風散熱效果更佳,保證了電機工作的平穩性,不怕泥水侵襲。
為保證周向抱緊制動盤20更加可靠,優選地,在制動盤20的外周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抱緊制動盤20的一對制動臂50,該對制動臂50同時與機械制動結構30、液壓制動結構40相連,機械制動結構30、液壓制動結構40可分別驅動該對制動臂50從制動盤20周向方向抱緊制動盤20。
制動時,驅動機械制動結構30或液壓制動結構40動作,進而帶動兩個制動臂50向內收緊并與制動盤20側壁接觸,最終實現制動盤20制動或減速,同時電機的動力軸10也被制動或減速,制動效果理想,且優選兩個制動臂50對稱分布在制動盤20兩側。
進一步的,優選制動盤20呈圓盤狀設置,兩個制動臂50正對設置,且制動臂50包括連為一體的第一連接部51、第二連接部52、位于第一連接部51和第二連接部52之間的弧形制動部53,機械制動結構30、液壓制動結構40可分別驅動兩個弧形制動部53沿制動盤20周向方向抱緊制動盤20;且優選弧形制動部53的弧形彎曲程度與制動盤20對應扇形部位的弧形彎曲程度相同,使得制動時弧形制動部53可以更加緊貼地抱緊制動盤20,制動臂50的連接部用于與機械制動結構30或液壓制動結構40對接,而中部的弧形制動部53的結構則可以更可靠地抱緊制動盤20,使得制動過程平穩,保證制動性能。
制動時,制動臂50實現的是制動盤20徑向方向的直線位移,兩個第一連接部51、兩個第二連接部52、兩個弧形制動部53分別相互靠攏,且各連接部與制動盤20之間間隙配合,其并未與制動盤20接觸,而弧形制動部53可直接與制動盤20接觸也可通過摩擦元件與制動盤20間接接觸。
進一步的,為使得制動臂50抱緊制動盤20更加可靠,優選制動臂50通過摩擦元件抱緊制動盤20,且后續摩擦元件磨損后更換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具體的,弧形制動部53內壁上緊貼設置有弧形制動片60,弧形制動片60就是上述的摩擦元件,其與旋轉元件制動盤20緊密配合,工作時,摩擦元件從兩側夾緊制動盤20而產生制動力;弧形制動片60的弧長小于弧形制動部53的弧長,使得制動臂50制動的應力向圓心處呈弧形匯聚,且集中于弧形制動片60上,而且這樣的弧形制動片60、制動臂50、制動盤20的結構布局,也可避免因為制動應力過大而馬上將電機制動,進而產生頓挫效果,影響電機等部件的正常運作,保證了整體制動過程的平穩性;弧形制動片60的兩端呈平滑設置,以避免尖銳的端部設置而劃傷制動盤20或其他部件。
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的實施方式,為使得機械制動結構30工作可靠,布局緊湊且保證制動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制動結構30包括依次穿過兩個第一連接部51的制動拉線31、連接在兩個第一連接部51之間的復位機構,該復位機構用于復位制動后的制動臂50;驅動制動拉線31可帶動兩個第一連接部51靠攏并連帶對應的兩個弧形制動部53抱緊制動盤20,在制動拉線31的應力(該應力為拉應力)撤銷后,復位機構動作并將兩個第一連接部51復位。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的機械制動結構30尤其適用于與運動機械的手剎結構相連,拉動制動拉線31,使得兩個制動臂50的第一連接部51拉緊,此時兩個制動臂50的中部(即弧形制動部53)靠攏并壓緊制動盤20,并最終實現了電機(即運動機械的驅動系統)的制動或減速工作,制動過程平穩,控制方便;并在制動后在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兩個制動臂50自動復位,保證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復位機構包括定位桿32以及套設在定位桿32外的復位彈簧,定位桿32兩端分別插設于兩個第一連接部51上,本案中定位桿32的設置一方面是用于工裝復位彈簧,另一方面是用于定位兩個制動臂50和制動拉線31,保證對接和制動過程的可靠性;復位彈簧抵靠設置在兩個第一連接部51之間。
制動時,拉動制動拉線31并拉緊兩個第一連接部51,此時復位彈簧被壓縮,定位桿32與電機保持相對靜止;制動后,制動拉線31的應力撤銷,此時在復位彈簧的彈簧回復力作用下,兩個制動臂50復位,復位機構工作可靠且安裝和維護方便。
更進一步的,為使得復位機構工作更加的可靠,優選定位桿32中部設有安裝塊321且安裝塊321通過螺釘34與安裝板70固連,這樣的定位桿32結構布局,保證了其與電機相對靜止的穩定布局,使得定位精準;而復位彈簧由分列安裝塊321兩側的兩個子彈簧33構成,每個子彈簧33一端與第一連接部51相抵,另一端與安裝塊321相抵。
制動時,兩個第一連接部51靠攏,此時兩個子彈簧33同時被壓縮,定位桿32與電機保持相對靜止,安裝塊321的設置使得子彈簧33支撐更加平穩;制動后,制動拉線31的應力撤銷,此時在子彈簧33的彈簧回復力作用下,兩個制動臂50復位,制動過程平穩,制動臂50復位工作也可靠。
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的實施方式,為使得液壓制動結構40工作可靠,布局緊湊且保證制動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制動結構40包括通過連接板42同時與兩個第二連接部52相連的制動泵41,連接板42的上端與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52相連,連接板42的下端與另一個第二連接部52相連,驅動制動泵41可帶動兩個第二連接部52靠攏并連帶對應的兩個弧形制動部53抱緊制動盤20。
此處,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本案中將機械制動和液壓制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制動泵41的應力撤銷后,復位機構動作并將兩個第二連接部52復位,保證了制動的平穩性和工作的可靠性,上述復位機構的具體結構布局同樣與液壓制動結構40緊密配合。
進一步的,為使得制動泵41和連接板42、連接板42和第二連接部52連接更加緊密,優選制動泵41的兩端分別通過一個連接片43與連接板42的上端、下端相連,連接片43與對應的連接板42端部、對應的第二連接部52三者通過制動銷44鉸接,制動銷44沿徑向方向插設有抵靠在連接板42上的開口銷45,開口銷45的設置不僅可以方便制動銷44的工裝,也用于限位制動銷44的端部,防止其脫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