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04306閱讀:663來源:國知局
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屬于滅火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滅火器是一種可攜式滅火工具。滅火器內放置化學物品或滅火氣體、固體,用以救滅火災。滅火器是常見的防火設施之一,存放在公眾場所或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不同種類的滅火筒內裝填的成分不一樣,是專為不同類型的火警而設滅火器其種類多樣,功能及使用環境各異。目前比較主流的滅火器基本都是通過按壓閥門的方式來對滅火器進行開啟,使滅火器中的滅火物質(如干粉、滅火專用清潔氣體等)噴出,以實現其滅火功能。即滅火器閥門結構要包括四個部分:上半閥體、帶有閥芯的頂桿、彈簧及立管座,目前對滅火器閥門的安裝,主要是通過人工安裝來實現,在裝配時,采用依次裝配的形式,效率偏低且裝配較為不便;此外,裝配完成后、出廠前,采用安裝到實際滅火器罐上進行檢測的方式,檢測效率較低,操作便捷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能有效對滅火器閥門進行裝配,裝配效果好,且能在裝配后進行閥門質量的檢測,檢測過程合理,檢測結果準確性高,能有效保障滅火器閥門出廠質量的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包括:

可轉動的回轉基臺,所述回轉基臺上設有若干用于放置上半閥體的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及若干中轉夾具,中轉夾具上設有用于放置立管座的立管座臨時定位槽,在一個中轉夾具上:立管座臨時定位槽下方設有與立管座臨時定位槽連通的避讓豎孔;

可上下移動的立管座轉動機構,所述立管座轉動機構包括用于由下向上伸入立管座內并可帶動立管座轉動的旋卡頭、用于帶動旋卡頭轉動的旋裝電機及用于帶動旋卡頭及旋裝電機一起上下移動的裝配缸;

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所述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固定上半閥體的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處在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下方的第一密封供氣座、用于被出口道噴出的氣流吹動的受吹結構及用于下壓頂桿的開閥裝置,開閥裝置包括用于下壓頂桿的下壓推座及用于帶動下壓推座上下移動的壓動電缸,受吹結構包括受吹臺、設于受吹臺上的彈簧固定基、設于受吹臺上的標示槽、與彈簧固定基連接的回復彈簧及與回復彈簧連接的受吹塊,受吹塊與受吹臺滑動連接,受吹塊處在標示槽與進口道之間,第一密封供氣座上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用于與立管座的下端面接觸密封的第一密封圈及用于向管內通道輸氣的第一供氣道,第一供氣道內設有第一輸氣單向閥,第一供氣道通過第一輸氣軟管連通至一第一氣泵;

主工作臺,所述回轉基臺設置在主工作臺上且回轉基臺與主工作臺轉動配合,主工作臺上設有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檢測轉運機械手及成品取料機械手。

作為優選,所述主工作臺上設有用于帶動回轉基臺旋轉的回轉電機,回轉基臺水平布置且回轉基臺的轉動軸線豎直,回轉電機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所述裝配缸為電缸/氣缸。

作為優選,所述主工作臺上設有密封性檢測機構,密封性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固定上半閥體的第二閥座夾持機械手、處在第二閥座夾持機械手下方的第二密封供氣座及用于檢測出口道漏氣與否的微移動裝置,第二密封供氣座包括外圍筒及與外圍筒連接的底部封板,外圍筒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均開口,底部封板封住外圍筒下端開口,外圍筒內側壁上設有用于與立管座外側壁接觸的第二密封圈,底部封板上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用于向管內通道輸氣的第二供氣道,第二供氣道內設有第二輸氣單向閥,第二供氣道通過第二輸氣軟管連通至一第二氣泵,微移動裝置包括一豎直布置且上端固定的懸繩及設置在懸繩下端且可被出口道泄露氣流吹動的微動球;

所述第二密封圈為具有充氣內腔的充氣密封圈,密封性檢測機構還包括密封檢測固定基座、推拉帶動座、與第二密封供氣座連接的充氣座豎導柱及用于帶動推拉帶動座上下移動的推拉帶動電缸,充氣座豎導柱上設有上推動塊及下推動塊,密封檢測固定基座上設有密封座豎導柱,密封座豎導柱上設有上限位體及下限位體,推拉帶動座處在上推動塊與下推動塊之間,推拉帶動座與充氣座豎導柱滑動配合,推拉帶動座處在上限位體與下限位體之間,推拉帶動座與密封座豎導柱滑動配合,密封檢測固定基座上設有換氣結構,換氣結構包括與密封檢測固定基座連接的閥筒及穿過閥筒且可在閥筒內上下移動的閥柱,閥筒豎直布置且閥柱與閥筒之間形成通氣間隙,閥柱豎直布置且閥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換氣密封圈、第二換氣密封圈及第三換氣密封圈,閥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通氣口、第二通氣口及第三通氣口,第一通氣口與外界連通,第二通氣口通過密封輸氣管連通至第二密封圈,第三通氣口通過第三輸氣軟管連通至第二輸氣軟管,第三輸氣軟管內設有管內通氣單向閥;

在豎直方向上:當推拉帶動座接觸上限位體時,第一通氣口處在第一換氣密封圈與第二換氣密封圈之間,第二通氣口及第三通氣口均處在第二換氣密封圈與第三換氣密封圈之間;當推拉帶動座接觸下限位體時,第一通氣口及第二通氣口均處在第一換氣密封圈與第二換氣密封圈之間,第三通氣口處在第二換氣密封圈與第三換氣密封圈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閥柱上設有若干用于增大氣體流動空間的內環槽,內環槽與閥柱同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合理,能有效對滅火器閥門進行裝配,裝配效果好,且能在裝配后進行閥門質量的檢測,檢測過程合理,檢測結果準確性高,能有效保障滅火器閥門出廠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滅火器閥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轉夾具及立管座轉動機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密封性檢測機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換氣結構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回轉基臺11、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11a、中轉夾具12、立管座臨時定位槽12a、避讓豎孔12b、立管座轉動機構13、旋卡頭13a、主工作臺14、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141、第一密封供氣座21、第一密封圈21a、第一供氣道21b、第一輸氣軟管21c、受吹結構22、受吹臺22a、彈簧固定基22b、回復彈簧22c、受吹塊22d、開閥裝置23、下壓推座23a、壓動電缸23b、第二密封供氣座31、第二密封圈31a、第二供氣道31b、第二輸氣軟管31c、外圍筒311、底部封板312、微移動裝置32、第二輸氣懸繩32a、微動球32b、推拉帶動座33、推拉帶動電缸33a、充氣座豎導柱34、上推動塊34a、下推動塊34b、密封座豎導柱35、上限位體35a、下限位體35b、換氣結構4、閥筒4a、閥柱4b、密封輸氣管4c、第三輸氣軟管4d、內環槽4e、第一換氣密封圈41、第二換氣密封圈42、第三換氣密封圈43、第一通氣口44、第二通氣口45、第三通氣口46、滅火器閥門5、上半閥體51、閥內通道51a、出口道51b、頂桿52、閥芯52a、彈簧53、立管座54、管內通道54a、支撐環緣54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適用于滅火器閥門的裝配,所述滅火器閥門5包括上半閥體51、頂桿52、彈簧53及立管座54,上半閥體上設有閥內通道51a,頂桿上設有上密封圈及用于阻斷閥內通道的閥芯52a,上密封圈處在閥芯上方,上半閥體上端設有與閥內通道連通的上通孔,上密封圈可與上通孔滑動密封配合,上密封圈可與上通孔互相擠壓,上半閥體側壁上設有與閥內通道連通的出口道51b,上半閥體下端設有與閥內通道連通的進口道,進口道中設有內螺紋,立管座上設有可與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立管座內具有貫穿立管座軸向的管內通道54a,立管座內設有用于支撐彈簧的支撐環緣54b,支撐環緣設置在管內通道內壁上。

一種回轉式閥門組裝檢測裝置,包括:

可轉動的回轉基臺11,所述回轉基臺上設有若干用于放置上半閥體的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11a及若干中轉夾具12,中轉夾具上設有用于放置立管座的立管座臨時定位槽12a,在一個中轉夾具上:立管座臨時定位槽下方設有與立管座臨時定位槽連通的避讓豎孔12b,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與中轉夾具一一對應,上半閥體與對應的中轉夾具構成一組放置結構;

可上下移動的立管座轉動機構13,所述立管座轉動機構包括用于由下向上伸入立管座內并可帶動立管座轉動的旋卡頭13a、用于帶動旋卡頭轉動的旋裝電機及用于帶動旋卡頭及旋裝電機一起上下移動的裝配缸;

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所述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固定上半閥體的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處在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下方的第一密封供氣座21、用于被出口道噴出的氣流吹動的受吹結構22及用于下壓頂桿的開閥裝置23,開閥裝置包括用于下壓頂桿的下壓推座23a及用于帶動下壓推座上下移動的壓動電缸23b,受吹結構包括受吹臺22a、設于受吹臺上的彈簧固定基22b、設于受吹臺上的標示槽、與彈簧固定基連接的回復彈簧22c及與回復彈簧連接的受吹塊22d,受吹塊與受吹臺滑動連接,受吹塊處在標示槽與進口道之間,第一密封供氣座上設有第一氣壓傳感器、用于與立管座的下端面接觸密封的第一密封圈21a及用于向管內通道輸氣的第一供氣道21b,第一供氣道內設有第一輸氣單向閥,第一供氣道通過第一輸氣軟管21c連通至一第一氣泵;

主工作臺14,所述回轉基臺設置在主工作臺上且回轉基臺與主工作臺轉動配合,主工作臺上設有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檢測轉運機械手及成品取料機械手。

所述主工作臺上設有用于帶動回轉基臺旋轉的回轉電機,回轉基臺水平布置且回轉基臺的轉動軸線豎直,回轉電機為伺服電機。

所述裝配缸為電缸/氣缸。各放置結構沿回轉基臺周向均勻分布。

先進行預裝配:將頂桿由下向上裝入上半閥體中,實現上半閥體與頂桿的初級裝配(上密封圈與上通孔互相擠壓),構成上半閥體頂桿組件;將彈簧由上向下裝入立管座中,實現彈簧與立管座的初級裝配(彈簧下端架在支撐環緣上),構成彈簧立管座組件。先在每個立管座臨時定位槽中都放好彈簧立管座組件,在每個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中都放好上半閥體頂桿組件。

裝配時,回轉基臺不斷水平轉動并間歇性停止。回轉基臺停止時,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會將一個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的上半閥體頂桿組件取出并放置到一個彈簧立管座組件上,且讓閥芯接觸彈簧上端,隨后裝配缸帶動旋卡頭上升并伸入立管座中(旋卡頭通過避讓豎孔),旋卡頭可以與立管座卡緊,也可以是通過方頭結構連接等(方頭結構就是旋卡頭呈方柱狀,旋卡頭伸入同樣呈方柱狀的立管座孔中,旋卡頭與呈方柱狀的立管座孔之間可以相對豎直滑動;但不論何種形式,只要能帶動立管座轉動即可,這都是現有技術的常規選擇),旋裝電機帶動旋卡頭、立管座轉動起來,利用內螺紋與外螺紋的配合,可將立管座與上半閥體固定在一起(裝配時,立管座與上半閥體之間距離會相對靠近,這個距離的變化可以通過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的下降或旋卡頭的上升來彌補,而若是通過方頭結構等進行配合的,由于旋卡頭可以相對立管座豎直滑動,則不需要彌補這一距離變化,只要旋卡頭始終能帶動立管座轉動即可),裝配完成后,閥芯壓住彈簧上端,彈簧處在壓縮狀態,閥芯阻斷閥內通道。裝配完成后,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裝配缸等復位,檢測轉運機械手將安裝好的滅火器閥門取走并轉運至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處,由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來夾持住滅火器閥門,檢測轉運機械手復位。

第一閥體夾持機械手將滅火器閥門以上半閥體在上、立管座在下的方式進行固定,且固定時,讓立管座下端端面壓住第一密封圈,啟動供氣泵,讓供氣泵經第一輸氣軟管、第一供氣道對管內通道及閥內通道進行供氣,由第一氣壓傳感器檢測管內通道內的氣壓,待管內通道內的氣壓達到檢測值后,停止供氣,利用壓動電缸帶動下壓推座將頂桿下壓,帶動閥芯向下移動,閥內通道被打開啟通,氣流從出口道噴出,并吹向受吹塊,受吹塊移動、回復彈簧壓縮,觀察受吹塊的位置,若受吹塊能夠移動通過標示槽,則判斷滅火器閥門的閥內介質流通性合格,隨后壓動電缸復位,機械手松開上半閥體。

裝配完成后,需要檢測內部通氣效果,即:介質能否順利通過閥門且介質通過的流暢性、噴出的流量能否合格。在生產滅火器時,會在滅火器罐中會加到一定壓力,以保障在使用時,滅火器能對外界持續噴射滅火介質。本實施例中,利用供氣泵對閥體內進行加壓,模擬出實際的滅火器罐內壓力,并通過吹動受吹結構,來檢測閥內介質流通性是否合格。具體檢測形式多樣,在此舉一個例子,先對各檢測結構進行定量設計:開始不設置標示槽,先取若干(如30個)質量達標的滅火器(滅火器罐內壓力為設定值),對受吹結構中的受吹塊進行噴吹(噴吹方向正對受吹塊且平行于回復彈簧軸線),檢測每個滅火器噴吹時受吹塊的最大移動距離,取這些最大移動距離的平均值A,在回復彈簧軸向上,距離受吹結構A處,開設標示槽。隨后可進行閥門檢測,檢測時,只要受吹塊能夠移動達到或通過標示槽,即說明滅火器閥門的閥內介質流通性合格。

裝配過程中,由于上半閥體轉運裝配機械手會取走上半閥體頂桿組件、檢測轉運機械手會取走彈簧立管座組件(已與上半閥體頂桿組件進行裝配),所以會不斷出現空的立管座臨時定位槽、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工人可將彈簧立管座組件放置到空的立管座臨時定位槽中、將上半閥體頂桿組件放置到空的上半閥體臨時定位槽中。

所述主工作臺上設有密封性檢測機構,密封性檢測機構包括用于固定上半閥體的第二閥座夾持機械手、處在第二閥座夾持機械手下方的第二密封供氣座31及用于檢測出口道漏氣與否的微移動裝置32,第二密封供氣座包括外圍筒311及與外圍筒連接的底部封板312,外圍筒豎直布置且上下兩端均開口,底部封板封住外圍筒下端開口,外圍筒內側壁上設有用于與立管座外側壁接觸的第二密封圈31a,底部封板上設有第二氣壓傳感器、用于向管內通道輸氣的第二供氣道31b,第二供氣道內設有第二輸氣單向閥,第二供氣道通過第二輸氣軟管31c連通至一第二氣泵,微移動裝置包括一豎直布置且上端固定的懸繩32a及設置在懸繩下端且可被出口道泄露氣流吹動的微動球32b;

所述第二密封圈為具有充氣內腔的充氣密封圈,密封性檢測機構還包括密封檢測固定基座、推拉帶動座33、與第二密封供氣座連接的充氣座豎導柱34及用于帶動推拉帶動座上下移動的推拉帶動電缸33a,充氣座豎導柱上設有上推動塊34a及下推動塊34b,密封檢測固定基座上設有密封座豎導柱35,密封座豎導柱上設有上限位體35a及下限位體35b,推拉帶動座處在上推動塊與下推動塊之間,推拉帶動座與充氣座豎導柱滑動配合,推拉帶動座處在上限位體與下限位體之間,推拉帶動座與密封座豎導柱滑動配合,密封檢測固定基座上設有換氣結構4,換氣結構包括與密封檢測固定基座連接的閥筒4a及穿過閥筒且可在閥筒內上下移動的閥柱4b,閥筒豎直布置且閥柱與閥筒之間形成通氣間隙,閥柱豎直布置且閥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換氣密封圈41、第二換氣密封圈42及第三換氣密封圈43,閥柱上由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通氣口44、第二通氣口45及第三通氣口46,第一通氣口與外界連通,第二通氣口通過密封輸氣管4c連通至第二密封圈,第三通氣口通過第三輸氣軟管4d連通至第二輸氣軟管,第三輸氣軟管內設有管內通氣單向閥;

在豎直方向上:當推拉帶動座接觸上限位體時,第一通氣口處在第一換氣密封圈與第二換氣密封圈之間,第二通氣口及第三通氣口均處在第二換氣密封圈與第三換氣密封圈之間;當推拉帶動座接觸下限位體時,第一通氣口及第二通氣口均處在第一換氣密封圈與第二換氣密封圈之間,第三通氣口處在第二換氣密封圈與第三換氣密封圈之間。

所述閥柱上設有若干用于增大氣體流動空間的內環槽4e,內環槽與閥柱同軸。內環槽可以增大內部通氣空間,提高氣體流通順暢性,保障工作效果。

檢測時,利用第二閥座夾持機械手夾住上半閥體,并使上半閥體在上、立管座在下,利用推拉帶動電缸帶動推拉帶動座上移,同時帶動上推動塊、第二密封供氣座及閥柱一起上移,電缸帶動推拉帶動座接觸上限位體后暫停,此時第二密封圈處在立管座外側壁與外圍筒內側壁之間,此時充氣密封圈與,啟動供氣泵,對充氣密封圈、管內通道及閥內通道進行供氣,由第二氣壓傳感器檢測管內通道內的氣壓,待管內通道內的氣壓達到檢測值后,停止供氣,觀察微動球是否晃動,若無明顯晃動,則判斷釋放器的閥內密封性合格,此時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互相壓緊,推拉帶動電缸帶動推拉帶動座下移復位,推拉帶動座下移時,帶動閥柱下移,使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連通,從而第二密封圈中的氣體開始向外界排出,推拉帶動座繼續下移并接觸下推動塊,此時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壓緊力已經較小,推拉帶動座可以向下拉動第二密封供氣座,并使第二密封供氣座落下復位。

檢測密封性時,需要避免閥體本身之外其它部位(即外圍筒內側壁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漏氣所帶來的影響,以保障檢測結果準確性。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充氣式的第二密封圈,使得檢測過程中,外圍筒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的密封效果能夠被強化(檢測氣體既充入閥門內,又充入第二密封圈內),從而可有效消除干擾因素,提升檢測精度。不過,設置充氣式的第二密封圈,也會帶來不利影響:那就是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會壓的很緊,脫離起來不便。針對這一問題,本實施例中設置了“兩級脫離結構”:檢測完成,推拉帶動座最初下移復位時,由于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壓緊,所以并不能帶動第二密封供氣座移動,而只有先通過帶動閥柱下移,讓使第一通氣口與第二通氣口連通,使第二密封圈中的氣體向外界排出一定量后,才能讓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壓緊力變得很小或第二密封圈與立管座外側壁之間分離,此時才能保障第二密封供氣座落下復位(此時第二密封供氣座可以是由于重力落下,也可以是被推拉帶動座通過下推動塊拉下)。如此一來,可以利用推拉帶動電缸一次性完成所有結構的復位動作,方便快捷。此外,在檢測過程中,推拉帶動電缸也可以一次性將各結構推動到位。

需要指明的是,之所以不用介質流通性檢測機構中那樣的受吹結構來檢測密封性,是因為檢測密封性時,需要精度較高的檢測結構,微移動裝置就可以滿足這一點,檢測時,只要微動球略微移動,就說明漏氣。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阳市| 灵璧县| 行唐县| 荔波县| 枣强县| 剑川县| 信阳市| 伊通| 府谷县| 石屏县| 昌图县| 昌宁县| 海淀区| 崇仁县| 麻栗坡县| 江阴市| 昭觉县| 三河市| 新乡市| 忻城县| 府谷县| 易门县| 伊宁市| 乾安县| 新乡市| 商河县| 广州市| 宜章县| 来宾市| 陕西省| 贺兰县| 岳普湖县| 泗阳县| 五大连池市| 洛宁县| 渑池县| 邛崃市| 仁寿县| 潞西市| 襄城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