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主軸加工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回轉式主軸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軸類零件是傳動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種機床上都帶有一根或多根主軸,主軸起到了傳遞動力的作用。主軸表面打磨、車削、開鍵槽等加工都需要先將主軸工裝于三爪卡盤上,通過三爪卡盤的旋轉運動帶動待加工的主軸轉動,從而即可實現對主軸的加工。然而主軸較長、重量大,主軸上遠離三爪卡盤處的區域彎矩最大,因此存在完全變形的問題,影響主軸的加工的質量,因此需要將遠離三爪卡盤段支撐起。此外主軸重量大,在加工機床內的操作空間較小,因此需要將水平狀態的主軸旋轉90°,方便工人將主軸卸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保證主軸加工精度、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方便卸料的回轉式主軸支撐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回轉式主軸支撐裝置,它包括機座、轉軸、環形圈和夾緊機構,所述的機座的頂部設置有滾動軸承,轉軸的下端部旋轉安裝于滾動軸承內,轉軸的上端部固定有環形圈,環形圈的外邊緣上均勻分布有三個夾緊機構,夾緊機構均由螺桿、導輪和設置于環形圈外邊緣上的螺母組成,螺桿與螺母連接,螺桿沿環形圈徑向設置且貫穿環形圈,螺桿的頭部鉸接有導輪,所述的機座的頂部還設置有兩個位于滾動軸承兩側的抱緊裝置,抱緊裝置由油缸、抱緊塊、和固定于機座上的立板組成,油缸固定安裝于立板上,抱緊塊設置于油缸的活塞桿上,抱緊塊的側面設置有半圓形槽,半圓形槽與轉軸相對立設置。
所述的機座的下表面設置有多個高度可調的支撐腿。
所述的轉軸垂向設置。
所述的兩個抱緊裝置關于滾動軸承對稱設置。
所述的滾動軸承為推力球軸承。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結構緊湊、保證主軸加工精度、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方便卸料。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中去除抱緊裝置的左視圖;
圖3 為抱緊塊的俯視圖;
圖中,1-機座,2-轉軸,3-環形圈,4-夾緊機構,5-滾動軸承,6-螺桿,7-導輪,8-螺母,9-油缸,10-抱緊塊,11-立板,12-半圓形槽,13-支撐腿,14-主軸,15-三爪卡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3所示,一種回轉式主軸支撐裝置,它包括機座1、轉軸2、環形圈3和夾緊機構4,所述的機座1的頂部設置有滾動軸承5,滾動軸承5為推力球軸承,轉軸2垂向設置,轉軸2的下端部旋轉安裝于滾動軸承5內,轉軸2的上端部固定有環形圈3,環形圈3的外邊緣上均勻分布有三個夾緊機構4,夾緊機構4均由螺桿6、導輪7和設置于環形圈3外邊緣上的螺母8組成,螺桿6與螺母8連接,螺桿6沿環形圈3徑向設置且貫穿環形圈3,螺桿6的頭部鉸接有導輪7,所述的機座1的頂部還設置有兩個位于滾動軸承5兩側的抱緊裝置,兩個抱緊裝置關于滾動軸承5對稱設置,抱緊裝置由油缸9、抱緊塊10、和固定于機座1上的立板11組成,油缸9固定安裝于立板11上,抱緊塊10設置于油缸9的活塞桿上,抱緊塊10的側面設置有半圓形槽12,半圓形槽12與轉軸2相對立設置。
所述的機座1的下表面設置有多個高度可調的支撐腿13。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先將待加工主軸14放置于由三個導輪7所圍成的區域內,并保證三個導輪7與主軸14相切,再將主軸14的另一端固定于三爪卡盤15上,隨后控制油缸9的活塞桿伸出,兩個抱緊塊10的半圓形槽12扣合在轉軸2上以將轉軸2抱住,從而實現了主軸14的工裝,控制三爪卡盤15做旋轉運動,加工刀具即可在主軸14上完成車削、開槽及打磨等工位,由于導輪7起到了支撐主軸14的作用,因此避免了三爪卡盤15處彎矩過大出現主軸彎曲的現象,保證了加工精度,此外轉軸2被牢牢的固定,避免了由于加工震動等原因導致主軸14晃動,進一步保證了主軸14的加工精度。
當加工結束后,松開三爪卡盤15,隨后將主軸14的夾持部從三爪卡盤15中退出,最后控制兩個抱緊裝置的油缸9活塞桿縮回,將轉軸2旋轉90°,擰松螺桿6將加工后的主軸14卸下,在卸下過程中,由于是在加工機床的外部進行操作的,因此保證了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