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作為下一代照明和顯示設備,由于容易受到外界水和氧氣的入侵,導致其壽命比較低。
由于水、氧氣一般會加速有機材料的氧化或結晶,從而加速了暗斑的形成及擴大,進而影響器件的穩定性,導致其壽命降低。因此,如何對有機發光器件進行封裝,成為研究的熱點。特別是oled在柔性電子領域的發展,對其封裝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采用真空沉積無機物如al2o3、sio2、sinx等作為阻隔層,以對有機發光器件進行封裝,雖然這些沉積無機物能顯示出較好的阻隔水氧的特性,然而這些沉積無機物容易產生孔狀或線性缺陷,長時間情況下這些缺陷會逐步擴散,降低了封裝層的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能夠提高封裝層的可靠性,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在柔性襯底上形成有機發光顯示層;
在所述有機發光顯示層上涂布納米復合材料,以形成納米復合層;其中所述納米復合材料是利用油醇磷酸酯對納米顆粒的表面進行修飾,并將修飾后的納米顆粒分散在有機單體中得到的;以及
在所述納米復合層上形成第一無機層。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有機單體包括環狀烯烴、亞克力、環氧樹脂以及硅系有機單體中的至少一種。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納米粒子包括金屬氧化物或者非金屬的氧化物。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納米復合層的厚度范圍為10nm-100μm。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第一無機層上形成有機層;以及
在所述有機層上形成第二無機層。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有機層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酯、六甲基二甲硅醚、聚丙烯酸酯類、聚碳酸脂類以及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種。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有機層的厚度范圍為1μm-20μm。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無機層的厚度范圍為100nm-2μm。
在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無機層的材料包括鋯鋁酸鹽、石墨烯、氧化鋁、二氧化鋯、過氧化鋅、氮化硅、硅碳氮、siox、二氧化鈦以及類金剛石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其包括:
柔性襯底;
有機發光顯示層,位于所述柔性襯底上;
納米復合層,位于所述有機發光顯示層上;其中所述納米復合層的材料是利用油醇磷酸酯對納米顆粒的表面進行修飾,并將修飾后的納米顆粒分散在有機單體中得到的;以及
第一無機層,位于所述納米復合層上。
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通過油醇磷酸酯修飾納米顆粒物的表面,并將其分散有機單體中,從而形成穩定的納米復合材料,將這種復合材料涂布在有機發光顯示層上,由于這種復合材料溶液狀態下具有好的流動性,使其表面更加平整,提高了封裝層的可靠性,進而提高了產品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一步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二步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制作方法第二步中鋁元素和磷酸酯的氧原子之間形成配位鍵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圖3中的納米顆粒物分散在有機物中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三步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四步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五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圖中,結構相似的單元是以相同標號表示。
請參照圖1,圖1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的第一步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1、在柔性襯底上形成有機發光顯示層。
如圖1所示,在柔性襯底基板11上形成有機發光顯示層12、該有機發光顯示層12具有多個有機發光單元。該有機發光顯示層12包括陽極、空穴傳輸層、空穴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以及陰極。
s102、在所述有機發光顯示層上涂布納米復合材料,以形成納米復合層。
如圖2所示,其中所述納米復合材料是利用油醇磷酸酯對納米顆粒的表面進行修飾,并將修飾后的納米顆粒分散在有機單體中得到的。其中所述有機單體包括環狀烯烴、亞克力、環氧樹脂以及硅系有機單體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納米粒子包括金屬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
具體地,以納米粒子為al2o3為例,如圖3所示,利用油醇磷酸酯(c18h37o4p)修飾該納米粒子的表面,這樣會在al元素和磷酸酯的氧原子之間形成配位鍵。如圖4所示,然后將處理后的納米顆粒131分散在含有環狀烯烴、亞克力、環氧樹脂或硅系的有機單體132中,從而使得納米顆粒物可以穩定地分散在有機物中。
利用ijp(噴墨打印)、slotcoating(狹縫旋涂)、spin-coating(旋涂)、dispenser(注射)等方式中的一種將上述納米復合材料涂布在有機發光顯示層12上,然后利用低溫熱固化或uv固化的方式對其進行硬化處理,得到納米復合層13。
納米復合層13的厚度范圍為10nm-100μm,由于厚度在此范圍內,能夠使得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表面更加平整,且不會增加顯示器的厚度。
由于液體的納米復合材料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可以填充像素定義層,使得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的表面更加平整,從而可以在其上形成均勻性更好的無機層。此外,由于納米復合層13具有較高的折射率,其折射率在1.80以上,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出光率。
s103、在所述納米復合層上形成第一無機層。
如圖5所示,利用原子層沉積(ald,atomiclayerdeposition)、脈沖激光沉積(pld,pulsedlaserdeposition)、濺射、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等方式中的一種在納米復合層13上沉積一層無機材料,以得到第一無機層14。
該第一無機層14的厚度范圍在100nm-2μm,由于厚度在此范圍內,能更好地阻隔外界的水氧,且不會增加顯示器的厚度。
該第一無機層14的材料包括zralxoy(鋯鋁酸鹽)、石墨烯、氧化鋁al2o3、二氧化鋯zro2、過氧化鋅zno2、氮化硅sinx、硅碳氮sicn、siox以及二氧化鈦tio2、dlc(類金剛石)中的至少一種。由于這些材料不溶于水、且不與氧氣發生反應、耐蝕性強,使得第一無機層14具有很好的阻隔的水氧的特性,因此可以更好地防止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被腐蝕。
s104、在所述第一無機層上形成有機層。
如圖6所示,利用pecvd、ijp、slotcoating、spin-coating、dispenser等工藝在第一無機層14上涂布一層有機材料,以得到有機層15。有機層15用于緩沖彎曲、折疊時的應力以及阻擋外界的顆粒污染物。
該有機層15的厚度范圍為1-20μm。由于厚度在此范圍內,能更好對有機發光顯示層進行保護,且不會增加顯示器的厚度。
該有機層15的材料不限于丙烯酸酯acrylate、六甲基二甲硅醚hmdso、聚丙烯酸酯類、聚碳酸脂類以及聚苯乙烯等。
s105、在所述有機層上形成第二無機層。
如圖7所示,利用pecvd、ald、pld、sputter等方式中的一種在有機層15上沉積一層無機材料,以得到第二無機層16,該第二無機層16的制備工藝和厚度與第一無機層14制備工藝和厚度相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其包括柔性襯底11、有機發光顯示層12、納米復合層13、第一無機層14。有機發光顯示層12位于所述柔性襯底11上;納米復合層13位于所述有機發光顯示層12上;其中所述納米復合層的材料采用納米復合層材料,納米復合層材料是利用油醇磷酸酯對納米顆粒的表面進行修飾,并將修飾后的納米顆粒分散在有機單體中得到的。第一無機層14位于所述納米復合層13上。
此外,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還包括有機層15、第二無機層16。有機層15位于第一無機層14上。第二無機層16位于有機層15上。
由于利用油醇磷酸酯修飾納米顆粒物的表面,并將其分散在環狀烯烴、亞克力、環氧樹脂或硅系的有機單體中,從而形成穩定的納米復合材料,這種復合材料可采用低溫熱固化或uv固化方式形成均質的透明薄膜,而且其折射率可達到1.80以上,將這種復合材料涂布在有機發光顯示層上,能夠顯著的提高出光率。且這種復合材料的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動性,可以有效填平pdl(像素定義層),從而在其上形成一層均勻性和阻隔水氧能力更好的無機層,提高了封裝的可靠性,進而提高了oled的壽命。
本發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及其制作方法,通過油醇磷酸酯修飾納米顆粒物的表面,并將其分散有機單體中,從而形成穩定的納米復合材料,將這種復合材料涂布在有機發光顯示層上,由于這種復合材料溶液狀態下具有好的流動性,使其表面更加平整,提高了封裝層的可靠性,進而提高了產品的壽命。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優選實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優選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