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應用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配網饋線自動化功能對快速隔離故障及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饋線自動化主要包括主站集中型、就地型兩大類;就地型饋線自動化又包括重合器式和智能分布式兩類。
主站與終端間不具備可靠通信條件的區域或不具備通信條件的區域都可采用就地重合器式饋線自動化(包括架空線路、架空電纜混合線路以及電纜線路)。智能分布式饋線自動化僅適用于電纜環網等一次網架成熟穩定并且終端間具備對等通信的區域。
無線通道易被非法接入,使攻擊者可侵入配電系統和終端,利用漏洞竊取或破壞配電業務數據,也可假冒終端向主站或者其他合法終端發起攻擊或惡意操作,影響系統運行。
無線通信受干擾或堵塞,使主站和配電終端通信中斷,主站系統對終端失去管控而“致盲”。(由于2G網絡技術的缺陷,通過偽基站,可強制中斷終端正常通信。)
光纖通道直接連接生產控制大區,但光纖與終端連接入口的物理防護薄弱,缺少接入控制和隔離措施,可能被利用向配電系統主站和調度監控系統發起攻擊,影響主網生產系統。
但是現有技術中主站集中型饋線自動化是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
“電壓-時間型”饋線自動化是通過開關“無壓分閘、來電延時合閘”的工作特性配合變電站出線開關二次合閘來實現,一次合閘隔離故障區間,二次合閘恢復非故障段供電。
“電壓-電流-時間型”饋線自動化通過在故障處理過程中記憶失壓次數和過流次數,配合變電站出線開關多次重合閘實現故障區間隔離和非故障區段恢復供電。
自適應綜合型饋線自動化是通過“無壓分閘、來電延時合閘”方式、結合短路/接地故障檢測技術與故障路徑優先處理控制策略,配合變電站出線開關二次合閘,實現多分支多聯絡配電網架的故障定位與隔離自適應,一次合閘隔離故障區間,二次合閘恢復非故障段供電。
智能分布式饋線自動化采用對等通信,根據交互的故障信息,判定故障是否發生在通信的兩個配電終端間。
相關技術中由于禁止使用無線公網遙控功能,主站集中型饋線適用于光纖通信條件下。
“電壓-時間型”、“電壓-電流-時間型”、自適應綜合型饋線自動化,在線路采用負荷開關時,均需要變電站二次重合閘,且故障處理時間均大于主站集中型饋線。
智能分布式饋線自動化依賴光纖通信,僅適用于電纜環網等一次網架成熟穩定并且終端間具備對等通信的區域。
針對上述由于相關技術在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導致操作步驟復雜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和裝置,以至少解決由于相關技術在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導致操作步驟復雜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包括: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
可選的,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包括:判斷故障點所處位置;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主干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分支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
進一步地,可選的,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包括: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的情況下,依據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收到的檢測信號判定故障類型;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一操作流程;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二操作流程。
可選的,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一操作流程包括:在發生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和位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下游的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得到故障信號對應的故障點位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與第三分段負荷開關之間;觸發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一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第三分段負荷開關和本地控制開關跳閘;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一預設時間點合閘,隔離故障點;依據聯絡開關收到的檢測信號進行判斷,若檢測信號指示未檢測到故障,則合閘。
可選的,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二操作流程包括:在發生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接地故障信號,通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二分段負荷開關依據暫態算法計算得到接地故障所在的故障點,并存儲故障點;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依據第二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分閘;在第二預設時間點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合閘;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存儲的故障點在第三預設時間點合閘;若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零序電壓突變,則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分閘,并通過第三分段負荷開關接收短時來電閉鎖合閘;其中,第一分段負荷開關為預設選線模式開關;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為預設選段模式開關。
可選的,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包括:在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的情況下,依據分支線路中各分支線路檢測到的故障判定故障類型;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三操作流程;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四操作流程。
進一步地,可選的,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三操作流程包括:在發生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依據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判斷短路故障對應的故障線路;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一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和分支線路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依據第三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分支線路負荷開關依據功率方向對第一分段開關和第二分段開關發送閉鎖信號;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二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一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和分支線路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依據第四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依據第五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四預設時間點合閘,以使得通過變電站出線斷路器隔離第二分支線路。
可選的,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四操作流程包括:在發生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依據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判斷短路故障對應的故障線路;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一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和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在第五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或,跳閘并告警;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二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和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在第六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或,跳閘或告警。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裝置,包括:匹配模塊,用于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控制模塊,用于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
可選的,匹配模塊包括: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故障點所處位置;第一匹配單元,用于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主干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第二匹配單元,用于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分支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通過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達到了提升故障處理效率的目的,從而實現了減少對通信的依賴,實現就地故障排除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由于相關技術在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導致操作步驟復雜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配電線路控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短路的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失壓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故障區隔離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一分支線路短路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二分支線路的短路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接地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一種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一分支線路接地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二分支線路接地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實施例一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的流程圖示出的步驟可以在諸如一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的計算機系統中執行,并且,雖然在流程圖中示出了邏輯順序,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以不同于此處的順序執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驟。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2,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
步驟S104,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通過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達到了提升故障處理效率的目的,從而實現了減少對通信的依賴,實現就地故障排除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由于相關技術在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導致操作步驟復雜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步驟S102中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包括:
Step1,判斷故障點所處位置;
Step2,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主干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
Step3,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分支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
進一步地,可選的,步驟S104中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包括:
Step1,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的情況下,依據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收到的檢測信號判定故障類型;
Step2,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一操作流程;
Step3,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二操作流程。
可選的,步驟S104中的Step2中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一操作流程包括:
步驟A,在發生主干線短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和位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下游的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得到故障信號對應的故障點位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與第三分段負荷開關之間;
步驟B,觸發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一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
步驟C,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第三分段負荷開關和本地控制開關跳閘;
步驟D,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一預設時間點合閘,隔離故障點;
步驟E,依據聯絡開關收到的檢測信號進行判斷,若檢測信號指示未檢測到故障,則合閘。
可選的,步驟S104中的Step3中在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二操作流程包括:
步驟A’,在發生主干線接地故障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接地故障信號,通過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二分段負荷開關依據暫態算法計算得到接地故障所在的故障點,并存儲故障點;
步驟B’,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依據第二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分閘;
步驟C’,在第二預設時間點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合閘;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存儲的故障點在第三預設時間點合閘;
步驟D’,若通過第二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零序電壓突變,則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分閘,并通過第三分段負荷開關接收短時來電閉鎖合閘;
其中,第一分段負荷開關為預設選線模式開關;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為預設選段模式開關。
可選的,步驟S104中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包括:
Step1’,在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的情況下,依據分支線路中各分支線路檢測到的故障判定故障類型;
Step2’,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三操作流程;
Step3’,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四操作流程。
進一步地,可選的,步驟S104中的Step2’中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執行第三操作流程包括:
步驟A,在發生分支或用戶線路短路的情況下,依據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判斷短路故障對應的故障線路;
步驟B,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一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和分支線路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依據第三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分支線路負荷開關依據功率方向對第一分段開關和第二分段開關發送閉鎖信號;
步驟C,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二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一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和分支線路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依據第四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并控制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依據第五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
步驟D,控制變電站出線斷路器在第四預設時間點合閘,以使得通過變電站出線斷路器隔離第二分支線路。
可選的,步驟S104中的Step3’中在故障類型為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執行第四操作流程包括:
步驟A’,在發生分支或用戶線路接地故障的情況下,依據檢測到的故障信號判斷短路故障對應的故障線路;
步驟B’,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一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和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在第五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或,跳閘并告警;
步驟C’,在故障線路位于第二分支線路的情況下,通過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分支線路負荷開關和第一分段負荷開關檢測到的故障信號,控制第二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在第六預設延時保護區間跳閘,或,跳閘或告警。
綜上,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具體如下: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可以適用于如圖2所示的應用模式,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配電線路控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CB為變電站出線斷路器,FS1、FS2、FS3為分段負荷開關,ZB1為分支線負荷開關,FSW1和FSW2為分支線用戶分界負荷開關。
該配電線路控制的控制原理如下:
1)在主干線短路的故障處理過程中:
a)FS2和FS3之間發生永久故障,FS1、FS2檢測故障電流,CB延時0-0.5s保護跳閘,具體如圖3所示,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短路的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b)線路失壓,FS2設置相鄰兩側開關終端通信地址,根據功率方向,向上游開關配套終端發閉鎖跳閘信號,即FS1檢測到故障收到閉鎖信號而不動作跳閘、ZB1未檢測到故障收到閉鎖信號也不動作跳閘,FS2檢測到故障未收到閉鎖信號而動作跳閘。FS3根據收到FS2的故障信息,而本地未檢測到故障信息而動作跳閘,如圖4所示,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失壓的結構示意圖。
c)CB在1s后第一次重合閘,故障區間已隔離,如圖5所示,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故障區隔離的結構示意圖。
d)聯絡開關在未檢測到故障、未收到故障信號情況下,延時40s自動合閘或人到現場手動合閘,具體如圖5所示。
2)分支/用戶短路故障處理
a)線路F1處發生相間故障時,ZB1和CB1同時檢測到故障,變電站出現延時0.5s保護跳閘。ZB1根據功率方向向FS1、FS2發閉鎖信號,如圖6所示,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一分支線路短路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b)線路F2處發生相間故障時,FSW2、ZB1、CB1同時檢測到故障電流。變電站0-0.5s保護跳閘,FSW2判定線路無壓后0.3s動作跳閘,再過0.7s變電站重合閘出,隔離故障,如圖7所示,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二分支線路的短路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3)主干線接地故障處理(小電流接地)
a)安裝前設置FS1為選線模式,其余主干線開關為選段模式。
b)FS2后發生單相接地故障,FS1、FS2依據暫態算法選出接地故障在其后端并記憶,如圖8所示,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接地故障處理的結構示意圖。
c)FS1延時保護跳閘(20s),FS2、FS2失壓分閘,如圖9所示,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d)FS1在延時2s后重合閘,如圖10所示,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一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e)FS2一側有壓且有故障電流記憶,來電延時1s合閘,FS2合閘后發生零序電壓突變,FS2直接分閘,FS3感受短時來電閉鎖合閘,如圖11所示,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一種主干線路中控制第二分段負荷開關和第三分段負荷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4)分支/用戶接地故障處理(小電流接地)
a)小電流接地系統線路F1處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ZB1和FS1同時檢測到故障,ZB1延時15s保護跳閘/告警,如圖12所示,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一分支線路接地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b)小電流接地系統線路F2處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FSW2、ZB1、FS1同時檢測到故障,FSW2延時10s保護跳閘/告警,如圖13所示,圖1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中分支線路中第二分支線路接地故障的結構示意圖。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通過上述基于無線/光纖就地型非對等通行的饋線自動化策略,減少對通信依賴,可實現就地控制,僅需變電站一次重合閘,縮減了控制步驟。
實施例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裝置,圖1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4所示,包括:
匹配模塊1402,用于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控制模塊1404,用于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線路自反饋控制裝置中,通過依據采集到的故障點的故障信息匹配對應的故障類型;依據故障類型控制故障點相鄰的開關做閉閘或跳閘的處理,達到了提升故障處理效率的目的,從而實現了減少對通信的依賴,實現就地故障排除的技術效果,進而解決了由于相關技術在通過收集故障線路所有終端故障信息,判定故障發生在最后一個上報故障與其后通信正常的配電終端間導致操作步驟復雜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匹配模塊1402包括: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故障點所處位置;第一匹配單元,用于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主干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主干線故障;第二匹配單元,用于在故障點所處的位置為分支線的情況下,確定故障類型為分支線故障。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可以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單元或模塊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為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動硬盤、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