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樹種植、鮮葉采摘、晾青、搖青、萎凋、揉捻、發酵和烘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茶樹種植:包括土壤選擇、茶園開墾、施底肥、茶苗移栽、澆水、定型修剪、中耕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2)鮮葉采摘:第三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采摘獨芽、一芽一葉、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的鮮葉;
(3)晾青:晴天,室內溫度為25-30℃之間,將鮮葉均勻攤在竹篩上,厚度為8-12cm,放置室內通風處1-2h,待茶青以失去原有光澤,鮮葉轉暗,手摸芽葉柔軟、并發出淡淡毫香,即可,此時,失水率為5-10%;
(4)搖青:將晾青葉進行搖青,葉溫80-100℃,搖青時間120-150s,搖青后再送入微波搖青機進行補殺,搖青機溫度110-120℃,葉溫46℃-49℃,轉速1100r/min,搖青時間40s-50s;
(5)萎凋:黃光波長為585-590nm,實際測量照射強度(1266.7±155.7)lx,攤葉厚度1-10cm,萎凋過程中光照時間為6-8h,每隔2-3h翻動葉1次,再將其放入室內進行自然萎凋,室內溫度為25-35℃,相對濕度為65-80%,攤葉厚度為10-15cm,萎凋時間4-6h;
(6)揉捻:時間控制在40-60min,揉捻適度以用手捏揉捻葉時,揉捻葉稍有茶汁擠出,松開手后茶葉不散還有些粘手,揉捻成條率達75-85%為標準;
(7)發酵:室溫控制在26-28℃,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將揉捻好的發酵葉放在發酵筐中,不能緊壓,攤葉厚度為30-40cm,發酵葉溫度為20-30℃,發酵時間為180-200min,重復2-3次,中途翻葉3-5次;
(8)烘干:包括毛火、攤晾和足火;
毛火:烘干機進風口溫度110-120℃,攤葉厚度1.5-2cm,時間10-20min,每5-8min翻拌一次,待茶葉七八成干,即可;
攤涼:將毛火茶均勻攤在竹蔑上,厚度為1-10cm,時間0.5-1.5h;
足火:溫度為80-90℃,攤葉厚度2-3cm,時間15-25min,每5-15min翻拌一次,足火茶含水率5-6%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烏潤,手捏干茶成粉末。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1)茶樹種植: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A.土壤選擇:土壤pH值在4.5-6.5,游離碳酸鈣小于0.5%,耕作土壤厚度在60cm 以上的砂壤土;
B.茶園開墾:10-12月份進行開墾,開墾深度為60-100cm,坡度15度以下不開梯,坡度15-25度開成梯級茶園,并修好人行道和排水溝;
C.施底肥:種植前平整土地,并在種植溝內分層施底肥,施肥量為:每畝施農家肥1500-2500kg,基肥300-400kg和餅肥100-200kg;
D.茶苗移栽:移栽時間為3-4月份或9-10月份,選取苗高為25-35cm,莖粗3-5mm,并具有2-3個分枝的茶苗,按行距1-2m,叢距0.2-0.4m進行種植;
E.澆水:種植后每隔7-8天澆水;
F.定型修剪:移栽時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型修剪高度以離地l5-20cm處為準,修剪時只剪主枝不剪側枝,第二次定型修剪在上一次修剪2年后進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10-15cm,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1年后進行,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上再提高10-15cm,用籬剪將蓬面剪平;
G.中耕除草:定植后每個月除草3-4次,除草深度為5-8cm;
H.病蟲害防治:第二年春天每個月噴施質量分數為20-30%的苦參堿水溶液于茶樹的正、反葉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施底肥中,所述農家肥由按重量份計算的腐熟雞糞10-20份、腐熟羊糞5-15份、腐熟牛糞10-20份和秸稈粉30-40份混合而成。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施底肥中,所述基肥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尿素30-50份、過磷酸鈣1-10份、煤矸石10-20份、硼砂1-5份、硫酸銨1-10份、氧化鎂1-10份、石膏粉10-20份、硅藻土10-20份、磷酸二氫鉀10-20份、氯化鉀10-20份、石灰氮5-15份、氯化鎂1-5份、硫酸鉀10-20份、殺菌劑1-5份和中藥渣30-50份按下述方法制成:尿素、過磷酸鈣、煤矸石、硼砂、硫酸銨、氧化鎂、石膏粉、硅藻土、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石灰氮、氯化鎂和硫酸鉀干燥后,粉碎成細顆粒,細顆粒與中藥渣和殺菌劑混勻,造粒,篩分,烘干,冷卻,包膜,即得。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渣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黨參10-20份、當歸1-10份、熟地10-20份、白芍10-20份、川芎1-10份、茱萸15-25份和黃芪15-25份按下述方法制成:黨參、當歸、熟地、白芍、川芎、茱萸和黃芪,粉碎至能通過50目的篩;將粉末裝入浸提池,并加入2-4倍于量質量分數為80-90%酒精,在10-20℃浸提3-5天,浸提的同時通入水蒸汽加溫至58-62℃,自然冷卻至室溫;此后每隔20-28小時攪拌5-15分鐘,并用蒸汽升至58-62℃,并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干燥后粉碎成粉末,即得。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渣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黨參15份、當歸5份、熟地15份、白芍15份、川芎5份、茱萸20份和黃芪20份按下述方法制成:黨參、當歸、熟地、白芍、川芎、茱萸和黃芪,粉碎至能通過50目的篩;將粉末裝入浸提池,并加入2-4倍于量質量分數為80-90%酒精,在10-20℃浸提4天,浸提的同時通入水蒸汽加溫至58-62℃,自然冷卻至室溫;此后每隔24小時攪拌10分鐘,并用蒸汽升至58-62℃,并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干燥后粉碎成粉末,即得。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桐油果30-40份、苦參10-20份、肉桂5-15份和雷公藤10-20份按下述方法進行制作:桐油果去籽干燥后,粉掃成灰,得桐油果灰,備用;苦參、肉桂和雷公藤加6-8倍量水浸泡2-4h后,煎煮1-2h,煎煮液過濾,濾渣干燥后粉碎成細顆粒,細顆粒與桐油果灰,攪勻,即得。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劑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桐油果35份、苦參15份、肉桂10份和雷公藤15份按下述方法進行制作:桐油果去籽干燥后,粉掃成灰,得桐油果灰,備用;苦參、肉桂和雷公藤加7倍量水浸泡3h后,煎煮1.5h,煎煮液過濾,濾渣干燥后粉碎成細顆粒,細顆粒與桐油果灰,攪勻,即得。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的品質好的紅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施底肥中,所述餅肥主要由按重量份計算的榨油后的花生殘渣10-20份、榨油后的菜籽殘渣5-15份、榨油后的棉籽殘渣1-10份和榨油后的芝麻殘渣10-20份混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