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鉆孔機,特別涉及一種土壤鉆孔機。
背景技術:
農業栽植果樹、立輔助樁、施肥時,往往需對土壤鉆孔,現有的土壤鉆孔方式,除了人工使用鏟子挖孔,也有使用鉆孔機的設備,但是現有的鉆孔設備高度固定,在使用時無法滿足身高較高與較低的人舒適使用的條件,使得身高較高的人在使用時需要彎腰,容易造成腰部受傷,同時較矮的人在使用時胳膊需要長時間抬起,比較費力,所以這種現有的鉆孔設備非常不符合人體工程學。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扶手桿高度可調的土壤鉆孔機。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土壤鉆孔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豎直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滑動設置有電機座,所述電機座上設置有動力電機,所述動力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且連接有鉆頭,所述支撐桿的上端連接有扶手桿,所述支撐桿上插接有滑桿,所述扶手桿與所述滑桿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滑桿在支撐桿中滑動的調節螺栓。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工作前,根據使用者的身高情況來調節扶手桿的高度,調節時擰動調節螺栓,使得滑桿可在支撐桿中上下滑動,將滑桿滑動到合適的位置后擰緊調節螺栓,之后就可以舒適的使用了;工作時,打開動力電機,動力電機將帶動鉆頭工作,這時將電機座向下壓,就可以在土壤中鉆孔,鉆完孔之后將電機座向上提,就可以完成復位,方便下一次鉆孔。
優選的,沿著所述支撐桿的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調節孔,所述調節孔貫穿所述支撐桿與滑桿,所述調節螺栓位于所述調節孔中。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為了方便調節滑桿的高度,在滑桿與支撐桿上設置若干調節孔,使得調節螺栓位于調節孔中,使用時通過擰出調節螺栓就可以方便滑動滑桿了,而且通過調節螺栓與調節孔將滑桿固定在支撐桿上,固定牢固,不易在使用時松動。
優選的,所述電機座上還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驅動齒輪,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與所述驅動齒輪嚙合的齒。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為了使得電機座自動在工作時上下運動,在電機坐上設置驅動電機,通過驅動電機帶動驅動齒輪與支撐桿上的齒配合,進而使得電機座上下運動,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省時省力。
優選的,所述調節螺栓上設置有抵觸塊,所述抵觸塊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正轉與反轉的第一接觸開關。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為了使得鉆頭在工作時自動完成上升,我們在抵觸塊上設置第一接觸開關,當電機座向下運動時,會在鉆頭到達最低點時和第一接觸開關接觸,并觸動第一接觸開關,使得驅動電機反向轉動,這時會在驅動齒輪與支撐桿上齒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完成自動上升,省時省力;在鉆頭鉆孔時,由于需要種植的植物品種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深度的孔,這時需要調節鉆頭所能向下運動的距離,通過將調節螺栓移向不同的調節孔,可以改變電機座到第一接觸開關的距離,進而改變鉆頭的鉆孔深度。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頂端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停止的第二接觸開關。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為了省電同時為了防止鉆頭在上升到最高點時電機座發生撞擊,在支撐柱頂端設置有第二接觸開關,當鉆頭到達最高點時,電機座將與第二接觸開關發生接觸,并觸動第二接觸開關,使得驅動電機停止轉動,這時將完成鉆孔動作,可以推動底座到達另外的地方鉆取下一個孔,如此重復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鉆孔,操作簡單方便。
優選的,所述扶手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開始工作的手觸開關。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當通過鉆頭打好一個孔之后,需要將底座以及整個設備移向下一個地方打孔,當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后,由于在扶手桿上設置有手觸開關,所以可以根據需要方便的觸動,使得驅動電機工作,使得鉆頭向下移動,操作簡單方便,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打開。
優選的,所述扶手桿包括與滑桿連接的第一扶手桿以及插接在第一扶手桿中的第二扶手桿,所述第二扶手桿與操作者手部接觸處設置有橡膠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增加設備的適應性,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調節扶手桿的長度,以便在工作中操作舒適,同時在第二扶手桿上設置橡膠墊可以防止在鉆孔時手部因為與第二扶手桿震動摩擦而起泡。
優選的,所述底座后端設置有用于防止底座后翻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包括調節桿以及連接在調節桿上的滾輪,所述調節桿長度可調。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鉆孔時,由于有的底面較硬,所以使得底座翻倒,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同時也為了移動方便,在底座后方設置支撐部與滾輪,通過將調節桿的長度設置成可調節,可以方便根據地表的硬度來調節調節桿的長度,地表較硬時可以將調節桿的長度設置較長,這樣底座不易翻倒,當地表較軟時可以將調節桿設置較短,這樣可以保證機器正常工作時占地少,使用時方便。
優選的,所述調節桿包括第一調節桿與第二調節桿,所述第一調節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調節桿滑動插接在所述第一調節桿上,所述滾輪固定在所述第二調節桿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調節桿固定在底座上,同時將第二調節桿滑動插接在第一調解桿上,可以方便調節滾輪伸出去的長度,調節簡單方便,在固定第一調節桿時,使得第一調節桿與地面呈30度夾角,這樣可以在需要移動設備時將設備后仰,然后滾輪可以起到支撐作用,方便移動,而且在工作時第一調節桿會在底座后仰30度后將底座支撐住,防止底座進一步發生轉動。
優選的,所述調節桿包括第一調節桿與第二調節桿,所述第一調節桿鉸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調節桿滑動插接在所述第一調節桿上,所述滾輪固定在所述第二調節桿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調節桿鉸接在底座上,可以在需要鉆孔時將第一調節桿旋轉成與地面平行,在工作時可以防止設備后仰,在需要移動設備時將第一調解桿旋轉一定角度使得設備方便后仰,且使得設備后仰時滾輪起到支撐作用,方便移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對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將扶手桿設置成上下可調,可以使得設備適應更多的人,增加設備的舒適度,而且通過設置驅動電機與驅動齒輪可以使得設備在工作時自動上下運動,自動化程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的結構視圖;
圖2為實施例二的結構視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放大視圖;
圖4為圖2中B處的放大視圖。
附圖標記:1、底座;2、支撐桿;3、電機座;4、動力電機;5、鉆頭;6、扶手桿;61、第一扶手桿;62、第二扶手桿;7、滑桿;8、調節螺栓;9、調節孔;10、驅動電機;11、驅動齒輪;12、抵觸塊;13、第一接觸開關;14、第二接觸開關;15、手觸開關;16、調節桿;161、第一調節桿;162、第二調節桿;17、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如圖1、2所示,一種土壤鉆孔機,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置有豎直的兩根支撐桿2,支撐桿2上滑動設置有電機座3,在電機座3上設置有動力電機4與驅動電機10,驅動電機10的輸出軸連接有驅動齒輪11,支撐桿2上設置有與驅動齒輪11嚙合的齒,動力電機4用來驅動鉆頭5工作,驅動電機10用來驅動驅動齒輪11工作,驅動齒輪11工作時,電機座3將上下運動,可以實現鉆頭5鉆孔,為了方便推動設備在支撐桿2上插接有滑桿7,扶手桿6固定在滑桿7上,沿著支撐桿2的長度方向設置有若干調節孔9,調節孔9貫穿支撐桿2與滑桿7,調節螺栓8位于調節孔9中。
如圖3、4所示,其中在調節螺栓8上設置有抵觸塊12,抵觸塊12上設置有通孔,調節螺栓8穿過通孔將抵觸塊12固定,抵觸塊12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10正轉與反轉的第一接觸開關13,支撐桿2頂端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10停止的第二接觸開關14,扶手桿6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驅動電機10開始工作的手觸開關15,工作時,電機座3先向下運動,這時鉆頭5將向土壤中運動,當電機座3觸碰到第一接觸開關13時,驅動電機10將翻轉,這時電機座3將向上運動,這時鉆頭5將從土壤中出來,當電機座3與第二接觸開干接觸時驅動電機10將停止工作,這時電機座3將靜止,需要電機座3下一次向下運動時,只需要觸動扶手桿6上的手觸開關15就可使驅動電機10工作,使得電機座3向下運動。
如圖1、2所示,為了增加設備的適應能力,將扶手桿6設置成第一扶手桿61與第二扶手桿62,在底座1后端設置有用于防止底座1后翻的支撐部,支撐部包括調節桿16以及連接在調節桿16上的滾輪17,調節桿16長度可調,第二扶手桿62與操作者手部接觸處設置有橡膠墊,這樣既可以根據需要改變扶手桿6的長度又可以使得手部握持時更加舒適,通過支撐部可以防止地面較硬時設備后仰。
如圖3所示,實施例一:調節桿16包括第一調節桿161與第二調節桿162,第一調節桿161固定在底座1上,第二調節桿162滑動插接在第一調節桿161上,滾輪17固定在第二調節桿162上。
如圖4所示,實施例二:調節桿16包括第一調節桿161與第二調節桿162,第一調節桿161鉸接在底座1上,第二調節桿162滑動插接在第一調節桿161上,滾輪17固定在第二調節桿162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