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牽引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梯形牽引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側板(1)、與兩側板(1)相配合的兩導軌(2)、橫向連接于兩側板(1)之間的頂部襯板(4)及底部支撐板(5)、設于兩側板(1)后端的兩背部安裝板(3),每個側板(1)的前端通過第一焊接端面(1.5)與所述的導軌(2)焊接固定,每個側板(1)的底部均橫向延伸有導軌(2)支承部(1.1),且所述的導軌(2)支承部(1.1)的上端面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導軌(2)的下端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端面(1.6)。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穩固、增強了整個裝置的穩定性及導軌承載能力、更加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梯形牽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拖拉機牽引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梯形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拖拉機用于牽引和驅動作業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的自走式動力機。尤其在農田作業中,拖拉機的使用更是非常普及。在使用的過程中,拖拉機經常需要發揮其牽引的功能;具體的,在牽引的過程中,拖拉機在其后橋部位設置一個牽引裝置用來對牽引部件進行升降導向、牽引負載等,為此,現有技術的牽引裝置通常設有大致呈四方形狀的框架、平行設置的兩導軌及底部設有的支撐安裝部。但問題在于,現有技術的兩導軌均是直接焊接在牽引裝置的框架的側邊的,當導軌承受的承載力較大時,極其容易發生脫落的現象,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更加穩固、增強了整個裝置的穩定性及導軌承載能力、更加安全可靠的梯形牽引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梯形牽引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側板、與兩側板相配合的兩導軌、橫向連接于兩側板之間的頂部襯板及底部支撐板,每個側板的前端通過第一焊接端面與所述的導軌焊接固定,每個側板的底部均橫向延伸有導軌支承部,且所述的導軌支承部的上端面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導軌的下端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端面。
[000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該梯形牽引裝置的每個側板的前端通過第一焊接端面與導軌焊接固定,且每個側板的底部均橫向延伸有導軌支承部,且導軌支承部的上端面設有用于與導軌的下端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端面,也就是說通過對側板加長產生導軌支承部,用于對兩導軌起到支承作用,這種結構設計使得導軌工作時更加安全,不易發生脫落,增強了整個牽引裝置的穩定性及導軌的承載能力。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底部支撐板的兩端與所述的兩側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的支撐板兩側的后端均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兩背部安裝板焊接固定的支撐板延伸部。這樣,支撐板向后延伸直至支撐板延伸部的端面與兩背部安裝板焊接固定,用于支撐背部安裝板,使得背部安裝板更加具有穩定性,不易發生變形,從而使得整個裝置的強大大幅提高。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兩側板對應底部支撐板的位置處設有支撐板連接槽,所述的底部支撐板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的支撐板連接槽內。這樣,底部支撐板與側板之間的焊接強度更好,結構更為牢固。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頂部襯板的位置處,相鄰背部安裝板與側板之間的夾角為82.2°。這樣,背部安裝板與側板之間的空間更加,方便該裝置和拖拉機的裝配操作,操作者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氣動工具或扭力扳手對連接螺桿進行緊固操作,操作難度降低。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頂部襯板的中間設有平直部,所述的平直部的兩端對稱設有彎折部,且每個彎折部均與對應的側板焊接固定。這樣,可增加該裝置的內部空間,降低牽引裝置內部因空間不足和拖拉機PTO(動力輸出裝置)發生干涉和碰撞的幾率,提高了牽引裝置工作的安全性。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側板對應頂部襯板的位置處設有襯板連接槽,所述的頂部襯板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的襯板連接槽內。這樣,頂部襯板與側板之間的焊接強度更好,結構更為牢固。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兩側板的底部之間橫向固定連接有底板,且所述的底板間隔設于所述的底部支撐板的正下方。這樣,更加方便牽引負載的安裝。
[0012]作為優選,所述的側板對應底板的位置處設有底板連接槽,所述的底板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的底板連接槽內。這樣,底板與側板之間的焊接強度更好,結構更為牢固。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梯形牽引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梯形牽引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梯形牽引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梯形牽引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7]圖1-4中:I側板、1.1導軌支承部、1.2襯板連接槽、1.3支撐板連接槽、1.4底板連接槽、1.5第一焊接端面、1.6第二焊接端面、2導軌、3背部安裝板、4頂部襯板、4.1平直部、4.2彎折部、5底部支撐板、5.1支撐板延伸部、6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0019]如圖1-4示,一種梯形牽引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側板1、與兩側板I相配合的兩導軌2、橫向連接于兩側板I之間的頂部襯板4及底部支撐板5、設于兩側板I后端的兩背部安裝板3,每個側板I的前端通過第一焊接端面1.5與所述的導軌2焊接固定,每個側板I的底部均橫向延伸有導軌2支承部1.1,且所述的導軌2支承部1.1的上端面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導軌2的下端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端面1.6。
[0020]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兩端與所述的兩側板I焊接固定;且所述的支撐板兩側的后端均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兩背部安裝板3焊接固定的支撐板延伸部5.1。
[0021]所述的兩側板I對應底部支撐板5的位置處設有支撐板連接槽1.3,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支撐板連接槽1.3內。
[0022]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位置處,相鄰背部安裝板3與側板I之間的夾角為82.2°。
[0023]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中間設有平直部4.1,所述的平直部4.1的兩端對稱設有彎折部4.2,且每個彎折部4.2均與對應的側板I焊接固定。
[0024]所述的側板I對應頂部襯板4的位置處設有襯板連接槽1.2,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襯板連接槽1.2內。
[0025]所述的兩側板I的底部之間橫向固定連接有底板6,且所述的底板6間隔設于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正下方。
[0026]所述的側板I對應底板6的位置處設有底板連接槽1.4,所述的底板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底板連接槽1.4內。
[0027]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將導軌長度縮短約1/10,底部支撐板及底板之間的距離縮短約1/6,使得牽引裝置工作時負載的離地間隙提高了約20mm,這種改進降低了因田間底面高度不平使負載和牽引裝置與底面發生刮擦碰撞的幾率。
[0028]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梯形牽引裝置,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側板(I)、與兩側板(I)相配合的兩導軌(2)、橫向連接于兩側板(I)之間的頂部襯板(4)及底部支撐板(5)、設于兩側板(I)后端的兩背部安裝板(3),每個側板(I)的前端通過第一焊接端面(1.5)與所述的導軌(2)焊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每個側板(I)的底部均橫向延伸有導軌(2)支承部(1.1),且所述的導軌(2)支承部(1.1)的上端面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導軌(2)的下端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端面(1.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兩端與所述的兩側板(I)焊接固定;且所述的支撐板兩側的后端均延伸設有用于與所述的兩背部安裝板(3)焊接固定的支撐板延伸部(5.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側板(I)對應底部支撐板(5)的位置處設有支撐板連接槽(1.3),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支撐板連接槽(1.3)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位置處,相鄰背部安裝板(3)與側板(I)之間的夾角為82.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中間設有平直部(4.1),所述的平直部(4.1)的兩端對稱設有彎折部(4.2),且每個彎折部(4.2)均與對應的側板(I)焊接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板(I)對應頂部襯板(4)的位置處設有襯板連接槽(1.2),所述的頂部襯板(4)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襯板連接槽(1.2)內。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底部之間橫向固定連接有底板(6),且所述的底板(6)間隔設于所述的底部支撐板(5)的正下方。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梯形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板(I)對應底板(6)的位置處設有底板連接槽(1.4),所述的底板的兩側焊接固定于所述的兩側板(I)的底板連接槽(1.4)內。
【文檔編號】A01B59/04GK205726946SQ201620704301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漢魯鮑·伽麥寧, 約瑟夫·萊替寧, 江元瀾
【申請人】寧波艾爾歐伊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