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害蟲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害蟲誘集裝置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薊馬、粉虱、蚜蟲、斑潛蠅等昆蟲由于體型較小,繁殖快,不易被發現,對蔬菜危害極大,嚴重時可導致絕收。例如,西花薊馬作為一種世界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60余科200余種。由于其生活周期短,寄主植物廣,適應性強,對農藥易產生抗性等特點,所以難以用常規的化學方法防治。另外,它能傳播多種病毒,如番茄斑萎病毒和風仙花壞死斑病毒,給蔬菜和花卉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由于這些小型昆蟲多對顏色有較強的趨性,如薊馬對藍色和黃色有趨性。因此,應用色板誘殺昆蟲是一種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溫室中,懸掛粘蟲色板常用于害蟲的監測和防治中。但由于粘蟲板粘性較高,操作麻煩,且面積較小,往往需要懸掛較多數量,并需要經常更換,效果有限,成本較高。為了增加對害蟲的防治效果,有專利和文獻報道在粘蟲板上涂上引誘劑或緩釋劑,但均因氣味的揮發而降低了持續防治效果。蟲生真菌作為一種重要的昆蟲病原真菌,由于對害蟲具有高致病力,而對環境和人畜安全等特點,也被廣泛應用于害蟲防治中。用蟲生真菌防治害蟲時,一般先配制成一定濃度的孢子液,采用噴霧法,通過分生孢子的侵染作用而殺死害蟲,但對環境要求較高,且有效期較短。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害蟲誘集裝置。該裝置可廣泛使用于溫室蔬菜,可持續防治多種小型害蟲,操作簡單,成本低廉。
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方案:
一種害蟲誘集裝置,包括硬質有色誘蟲板、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
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左右兩端開口的箱盒,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放置在箱盒內側壁的底部;所述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懸掛在箱盒內側壁的頂部。
其中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的制備方法為:將無紡布浸入在可侵染害蟲真菌菌液中,經培養長出淡黃色孢子粉后和干燥后,使無紡布的表面帶有可感染害蟲的真菌孢子粉。
所述真菌為白僵菌或綠僵菌。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懸掛物為棉絮團或紗布,所述棉絮團或紗布通過鐵絲懸掛在所述箱盒的頂部,所述引誘劑為植物揮發性次生物質、聚集素或/和性激素;所述緩釋劑為植物油、黃油、蜂蜜、石蠟油、甘油、凡士林和/或動物油,其中所述植物油為瓜子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花生油、和/或棕櫚油,所述引誘劑和緩釋劑的重量比例為1:1-1:100。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箱盒內側壁的的頂部設有用于懸掛裝置的孔。
所述箱盒為多邊形柱體,所述多邊形側面上開設有狹縫。
所述箱盒為三菱柱體或方形柱體,其中每側面剪開3-5個狹縫。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為長方形結構,長度為30-40cm,寬度為20-30cm,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三菱柱體的屋脊狀且兩端開口的箱盒,每側面剪開4個狹縫,所述狹縫形狀為長方形,每個長度為8-10cm,寬度為2cm;所述無紡布為超細纖維材料物質,長度10-15cm,寬度8-10cm,厚度0.1cm,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面積為屋脊狀箱盒底部面積的2/5-2/3。
其中,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采用的顏色為黃色(波長530-610nm)、藍色(波長430-470nm)、白色(波長410-430nm)或橙色(波長610-640nm),這些顏色主要對薊馬、蚜蟲、斑潛蠅、粉虱有良好的引誘效果。
優選:所述狹縫形狀為長方形,并均勻對稱分布在所述箱盒的側面,所述長方形狹縫的數量和大小,可根據所述的兩側面的面積而定。
上述害蟲誘集裝置在防治蔬菜和花卉害蟲中應用。
所述害蟲為薊馬、粉虱、蚜蟲和斑潛蠅。
本發明還提供了以下方案:
上述害蟲誘集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左右兩端開口的箱盒;
將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放置在所述箱盒內側壁的底部;
將所述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懸掛在所述箱盒內側壁的頂部。
其中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的制備方法為:將無紡布浸入在白僵菌或綠僵菌孢子菌液中,經培養長出淡黃色孢子粉后和干燥后,使無紡布的表面帶有可感染害蟲的真菌孢子粉。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菌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冷藏不超過2個月的斜面培養的白僵菌或綠僵菌菌落溶解到吐溫-80溶液中,并配置成含有濃度為106個孢子·ml-1的孢子懸浮液,然后將配置好的孢子懸浮液加入到薩氏培養基的培養液中,形成混合液;將所述混合液在一定溫度,一定轉速的條件下振蕩培養一定時間,制成含有孢子和菌絲的菌液。
所述薩氏培養基的培養液為4%葡萄糖,1%蛋白胨,0.2%酵母膏加1000ml蒸餾水配制而成。
其中,所述一定溫度為25℃,所述一定轉速為120rmp,所述一定時間為48h。
本發明害蟲誘集裝置的原理:利用昆蟲對特定顏色和氣味的趨性,將害蟲從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的箱盒的兩端開口處和兩側面的狹縫處誘集到裝置內部,大部分成蟲會碰撞到硬質有色誘蟲板內壁而掉落到底部的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上,其體表會沾染白僵菌或綠僵菌的孢子粉,然后成蟲再從箱盒的兩端開口處或縫隙處飛出,將孢子粉帶出,并通過個體間的聚集和交配等行為,相互接觸,將孢子粉傳播給其他個體,使其侵染致死,從而形成對害蟲的持續控制作用。
本發明裝置綜合利用硬質有色誘蟲板、引誘劑、緩釋劑的優點和分生孢子的持續侵染性,制作了一種可持續控制害蟲的裝置。
本發明害蟲誘集裝置使用引誘劑與緩釋劑的混合物質,所述緩釋劑可使所述引誘劑緩慢釋放出來,且載體物質棉絮團或紗布可隨時更換,起到循環使用和持續引誘害蟲的目的。
引誘劑與緩釋劑的重量比例根據害蟲種類、密度及引誘劑和緩釋劑的類型配置出適當的比例。本發明中優選引誘劑與緩釋劑的重量比例為1:60-1:80,這個比例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引誘劑和緩釋劑類型確定,即引誘劑不同,所選的緩釋劑和比例也不同。在實際制作過程中,可根據防治害蟲的種類,確定顏色、誘集種類和混合比例。
所述的棉絮團或紗布揉成球狀,并用鐵絲勾住,另一端掛在兩端開口的箱盒頂端一側。
本發明兩端開口的箱盒底部放置的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可隨時更換。
本發明害蟲誘集裝置及制備方法相對于常規的誘蟲板,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適宜溫室應用。無紡布上浸有營養物質,憑借其強大的吸水力將營養物質溶解,便于白僵菌或綠僵菌孢子吸收和利用。溫室中濕度一般較大,有利于菌帶上的孢子繼續萌發生長,形成對害蟲的二次侵染。
第二,對害蟲的持續控制效果好。由于裝置中的昆蟲引誘劑、緩釋劑及菌帶可隨時更換,使得害蟲能持續被引誘和感染。
第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裝置中材料均為常見物質,且硬質有色誘蟲板沒有涂抹粘蟲膠,可以任意安裝和拆卸。
第四,綠色安全,本發明綜合了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對人畜無害,不污染環境,不影響果蔬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害蟲誘集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害蟲誘集裝置的制備方法的流程圖。
標記說明:1、硬質有色誘蟲板,2、狹縫,3、用于懸掛裝置的孔,4、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5、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6、鐵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考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害蟲誘集裝置包括硬質有色誘蟲板1、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4、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5;
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1折疊成左右兩端開口的箱盒,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4放置在所述兩端開口的箱盒內側壁的底部;所述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5懸掛在所述兩端開口的箱盒內側壁的頂部。
其中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4的制備方法為:將無紡布浸入在可侵染害蟲真菌菌液中,經培養長出淡黃色孢子粉后和干燥后,使無紡布的表面帶有可感染害蟲的真菌孢子粉。
優選,真菌為白僵菌或綠僵菌。
優選,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5為棉絮團或紗布,所述棉絮團或紗布通過鐵絲6懸掛在所述箱盒的頂部,所述引誘劑為植物揮發性次生物質、聚集素或/和性激素;所述緩釋劑為植物油、黃油、蜂蜜、石蠟油、甘油、凡士林和/或動物油,其中所述植物油為瓜子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花生油、和/或棕櫚油,所述引誘劑和緩釋劑的重量比例為1:1-1:100。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箱盒內側壁的的頂部設有用于懸掛裝置的孔3。
其中,箱盒為多邊形柱體,所述多邊形側面上開設有狹縫2。
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1為長方形結構,長度為30-40cm,寬度為20-30cm,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1折疊成三菱柱體的屋脊狀且左右兩端開口的箱盒,每側面剪開4個狹縫,所述狹縫2形狀為長方形,每個長度為8-10cm,寬度為2cm;所述無紡布為超細纖維材料物質,長度10-15cm,寬度8-10cm,厚度0.1cm;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面積為屋脊狀箱盒底部面積的2/5-2/3。
其中,硬質有色誘蟲板1采用的是波長為530-610nm黃色、波長為430-470nm藍色、波長為410-430nm白色或波長為610-640nm橙色。
參考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害蟲誘集裝置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左右兩端開口的箱盒;
步驟s2,將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放置在所述箱盒內側壁的底部;
步驟s3,將所述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懸掛在所述箱盒內側壁的頂部。
其中步驟s1,將所述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兩端開口的箱盒,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1,將長方形結構的硬質有色誘蟲板折疊成屋脊狀兩端開口的箱盒,在所述屋脊狀兩端開口的箱盒的兩側面分別剪有均勻對稱分布的長方形縫隙;
步驟s12,在所述兩端開口的箱盒的頂部設有用于懸掛裝置的孔。
其中步驟s2中,其中所述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4的制備方法為:將無紡布浸入在白僵菌或綠僵菌孢子菌液中,經培養長出淡黃色孢子粉后和干燥后,使無紡布的表面帶有可感染害蟲的真菌孢子粉。
其中,所述菌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冷藏不超過2個月的斜面培養的白僵菌或綠僵菌菌落溶解到吐溫-80溶液中,并配置成含有濃度為106個孢子·ml-1的孢子懸浮液,然后將配置好的孢子懸浮液加入到薩氏培養基的培養液中,在25℃下,轉速120rmp下振蕩培養48h,制成菌液;所述薩氏培養基的培養液為4%葡萄糖,1%蛋白胨,0.2%酵母膏加1000ml蒸餾水配制而成。
其中步驟s3,將所述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懸掛在所述兩端開口的箱盒的頂部,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將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棉絮團或紗布通過鐵絲懸掛在所述兩端開口的箱盒的頂部;
其中所述引誘劑為植物揮發性次生物質、聚集素或/和性激素,所述緩釋劑為植物油、黃油、蜂蜜、石蠟油、甘油、凡士林和/或動物油,所述引誘劑和緩釋劑的重量比例為1:1-1:100。
本發明實施例的害蟲誘集裝置主要應用在防治蔬菜和花卉害蟲中,所述害蟲為薊馬、粉虱、蚜蟲和斑潛蠅。
實施例1裝置的制備和應用
硬質有色誘蟲板1長30-40cm,寬20-30cm,沿長的方向折成對稱的屋脊狀1,然后在兩側剪出4個相同的長方形開口縫隙2,長和寬分別為8cm和2cm。在屋脊靠近頂端的兩邊分別對稱地打兩個用于懸掛裝置的孔3,并用繩子拴起來,將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4(帶有可侵染害蟲的菌帶面積為屋脊底部面積2/5-2/3)置于裝置底部。按照重量比1:60-1:80的引誘劑與緩釋劑混物液配好,用移液槍取出0.1-0.5ml,滴在棉花團或者紗布上,制成帶有引誘劑和緩釋劑的懸掛物5,然后掛在一根細鐵絲6上,鐵絲6的另一端掛在屋脊頂端一側。
在應用時,將繩子或鐵絲穿過用于懸掛裝置的孔3,懸掛在溫室。懸掛高度略低于植株。懸掛裝置的數量根據害蟲密度、引誘劑、緩釋劑濃度以及孢子粉的量而定,一般為每畝20-30個。根據害蟲在溫室的發生情況懸掛該裝置。
實施例2無紡布菌帶誘集裝置對溫室煙薊馬的誘集效果
在60m×8m的西蘭花溫室中(隨機抽檢煙薊馬的發生率為90%,平均12頭/葉片),分別在中間和靠近兩端的位置懸掛1個無紡布菌帶裝置(誘蟲黃板尺寸為20cm×30cm,屋脊狀裝置兩側縫隙尺寸為8cm×2cm,菌帶尺寸為15cm×8cm,所用菌液為球孢白僵菌,引誘劑與緩釋劑按重量比例為1:60,使用量為0.2ml),懸掛的高度為裝置最低點與西蘭花植物葉片平行。在裝置懸掛3天、7天和11天后,平均每個裝置中誘集到的煙薊馬的數量分別為263頭、205頭和183頭;在裝置懸掛7-15天期間,從懸掛該裝置周圍的西蘭花葉片上隨機收集死亡的薊馬成蟲尸體26頭,在實驗室中保濕培養6天后,顯微鏡下檢測薊馬體表感染白僵菌5頭,感染率為21.7%。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