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園林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園林用植物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園林內部種植有大量植被,當植物根部發生傾斜,或植物根莖太細為防止被風吹倒時,需要使用植物固定裝置將植物的根莖固定住。常見的做法是通過木條呈多方向斜插于地上,并以頂端交叉于欲固定的樹干位置,再通過繩子捆綁達到固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操作及其不便,且在捆綁過程中,由于捆綁力度難以估計,很容易損壞植物。
且現有的植物固定裝置只具有固定功能,而某些地區雨水較多,雨水多了,土壤被水浸泡,根系在水中不能呼吸,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累積多了容易爛根,而且下雨過多使土壤緊密不再疏松,從而使土壤中的氧氣減少讓根對氧氣的吸收也減少,植物很容易會死掉,因此需要及時將土中的水排除,并及時給土壤松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型園林用植物固定裝置,既能夠固定植物,又能夠給植物進行排水和松土,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園林用植物固定裝置,包括用于容置植物根部的容器,所述容器從其頂部至底部方向依次設有根固定部件,第一松土部件,第二松土部件,濾水部件和排水部件;所述根固定部件包括若干對稱設置在所述容器入口處的莖稈限位件,每一所述莖稈限位件包括與所述容器螺紋連接的伸縮桿,設置在所述伸縮桿位于所述容器內部一端的限位墊,與所述伸縮桿位于所述容器外部一端連接的驅動桿,以及設置在所述容器入口外部用于容置所述伸縮桿及部分所述驅動桿的驅動空間,所述驅動桿由所述驅動空間延伸至土壤外部。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墊包括與所述伸縮桿連接的固定支撐面和與植物莖稈接觸的彈性弧形面,所述固定支撐面與所述彈性弧形面之間設有彈性材料。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松土部件包括與所述容器內部側壁連接的固定環形架,和用于松土的松土桿,所述固定環形架底部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部設有圍繞所述環形槽轉動的轉動件,所述松土桿與所述轉動件連接;所述松土桿與所述轉動件之間還設有供所述松土桿圍繞所述轉動件自轉的轉動軸,所述松土桿上沿各個方向設有松土刺。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松土部件包括與所述容器內部側壁連接的環形支撐架,設置在所述環形支撐架上的驅動轉軸,設置在所述驅動轉軸上的轉筒,和對稱設置在所述轉筒上的兩排松土齒。
作為優選,所述濾水部件包括與所述容器內部側壁固定連接的至少三個由圓心向圓周方向斜向下呈放射狀設置的網形骨架,和設置在每個網形骨架上的濾水網,所述網形骨架的網孔由上往下依次增大,所述濾水網的網孔從上往下依次減小;所述網形骨架上還設有加強筋。
作為優選,所述排水部件包括埋于地下的排水管道,連接所述排水管道與所述容器的連接件,設于所述容器內部的水量檢測器,和設于所述容器與所述連接件連接處且與所述水量檢測器電性連接的開關閥;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外部硬管和設置在所述外部硬管內的內部軟管。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件包括管體,設于所述管體外表面與所述內部軟管連接的第一壓緊圈、第二壓緊圈和第三壓緊圈,設于所述管體內表面與所述容器連接的內連接螺紋部,設于所述管體外表面與所述內連接螺紋部同一端的連接圈,所述連接圈與所述管體一體成型且所述連接圈外表面設有與所述外部硬管連接的外連接螺紋部;所述管體與所述第一壓緊圈、所述第二壓緊圈和所述第三壓緊圈連接處設有第一環形凹槽、第二環形凹槽和第三環形凹槽,所述第一壓緊圈、所述第二壓緊圈和所述第三壓緊圈與所述管體連接處分別設有與所述第一環形凹槽、第二環形凹槽和第三環形凹槽配合使用的第一環形凸起、第二環形凸起和第三環形凸起。
作為優選,所述容器位于所述開關閥處設有開關閥保護罩。
作為優選,所述容器的直徑由其頂部至底部方向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
作為優選,所述容器還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與進氣管連接,所述出氣口與所述出氣管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裝置通過設置在容器進口處的根固定部件將植物的莖稈固定住,根固定部件與莖稈接觸面具有彈性,避免弄傷植物,根固定部件可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調節,調節方式簡單便捷,且該根固定部件埋在土壤中,提高了植物的觀賞性能;2、本裝置可通過第一松土部件給植物上部的土壤進行松土,使植物能夠及時將廢氣排除并吸入氧氣;3、本裝置可通過第二松土部件給植物下部的土壤進行松土,有利于土壤中多余水量的排出,以及空氣的更新,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存活率;4、本裝置的濾水部件可將土壤中多余的水量排出,進一步提高了植物的存活率;5、本裝置的排水管道和連接件具有特定的結構,具有很好地密封性能,排水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新型園林用植物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根固定部件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根固定部件的正視圖;
圖4為圖1中第一松土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第二松土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排水部件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容器,2、根固定部件,21、伸縮桿,22、限位墊,23、驅動桿,24、驅動空間,3、第一松土部件,31、固定環形架,32、松土桿,4、第二松土部件,41、驅動轉軸,42、轉筒,43、松土齒,5、濾水部件,6、排水部件,61、管體,62、第一壓緊圈,63、第二壓緊圈,64、第三壓緊圈,65、內連接螺紋部,66、外連接螺紋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新型園林用植物固定裝置,包括用于容置植物根部的容器1,所述容器1從其頂部至底部方向依次設有根固定部件2,第一松土部件3,第二松土部件4,濾水部件5和排水部件6。所述容器1的直徑由其頂部至底部方向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容器1頂部直徑小,有利于植物莖稈的固定和雨水的隔離,容器1中部直徑大,有利于植物的根莖生長,容器1底部的直徑小,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
所述根固定部件2包括若干對稱設置在所述容器1入口處的莖稈限位件,每一所述莖稈限位件包括與所述容器1螺紋連接的伸縮桿21,設置在所述伸縮桿21位于所述容器1內部一端的限位墊22,與所述伸縮桿21位于所述容器1外部一端連接的驅動桿23,以及設置在所述容器1入口外部用于容置所述伸縮桿21及部分所述驅動桿23的驅動空間24,所述驅動桿23由所述驅動空間24延伸至土壤外部。放置植物時,先將植物的根部放入容器1中,然后依次轉動驅動桿23使限位墊22對稱將植物的莖稈固定住,最后將土壤埋在容器1上。限位墊22內部設有壓力檢測器,當植物的莖稈變大時,可以轉動驅動桿23,使限位墊22向遠離莖稈的方向移動,避免植物生長受到限制。
驅動桿23的頂部露在土壤外部,維護人員可直接調節驅動桿23以進一步調節限位墊22與莖稈的距離,簡單方便,且露在土壤外部的驅動桿23具有定位作用,可使維護人員知道容器1的大概位置。驅動桿23和伸縮桿21由驅動空間24保護,減小了伸縮桿21前后移動的阻力,且避免伸縮桿21在前后旋轉時土壤被帶入連接螺紋中,保護了伸縮桿21。
所述限位墊22包括與所述伸縮桿21連接的固定支撐面和與植物莖稈接觸的彈性弧形面,所述固定支撐面與所述彈性弧形面之間設有彈性材料,彈性材料可以是彈簧,固定支撐面和彈性弧形面由防水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松土部件3包括與所述容器1內部側壁連接的固定環形架31,和用于松土的松土桿32,所述固定環形架31底部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部設有圍繞所述環形槽轉動的轉動件,所述松土桿32與所述轉動件連接,轉動件可定時繞環形槽旋轉,以給植物上部的土壤進行松土。所述松土桿32與所述轉動件之間還設有供所述松土桿32圍繞所述轉動件自轉的轉動軸,所述松土桿32上沿各個方向設有松土刺,松土桿32繞環形槽旋轉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松土刺進行自轉,進一步提高了松土的效率。
所述第二松土部件4包括與所述容器1內部側壁連接的環形支撐架,設置在所述環形支撐架上的驅動轉軸41,設置在所述驅動轉軸41上的轉筒42,和對稱設置在所述轉筒42上的兩排松土齒43。通過第二松土部件4可定時給植物下部土壤進行松土,松土齒43轉動時,可對土壤進行翻墾,有利于土壤中多余水量的排出,以及空氣的更新,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所述容器1還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與進氣管連接,所述出氣口與所述出氣管連接,可定時向容器1中通氣體,并將廢氣排除,以保證植物呼吸到足夠的氧氣,有利于植物生長。
所述濾水部件5包括與所述容器1內部側壁固定連接的至少三個由圓心向圓周方向斜向下呈放射狀設置的網形骨架,和設置在每個網形骨架上的濾水網,所述網形骨架的網孔由上往下依次增大,所述濾水網的網孔從上往下依次減小,所述網形骨架上還設有加強筋。第一層網形骨架具有支撐土壤的作用,第一層濾水網具有過濾泥水的作用。第二層網形骨架和第三層網形骨架具有支撐第一層網形骨架的作用,第二層濾水網和第三層濾水網具有將泥水過濾干凈的作用。經過濾水部件5的泥水存儲在容器中,當泥水超過一定量時,通過排水部件6將多余水量排除,避免植物因雨水過多而死掉。
所述排水部件6包括埋于地下的排水管道,連接所述排水管道與所述容器1的連接件,設于所述容器1內部的水量檢測器,和設于所述容器1與所述連接件連接處且與所述水量檢測器電性連接的開關閥,所述容器1位于所述開關閥處設有開關閥保護罩,以延長開關閥的使用壽命。所述排水管道包括外部硬管和設置在所述外部硬管內的內部軟管,內部軟管用于排水,外部硬管用于保護內部軟管,通過內部軟管和外部硬管使得排水管道的密封性能更好,更有利于泥水的排出。
所述連接件包括管體61,設于所述管體61外表面與所述內部軟管連接的第一壓緊圈62、第二壓緊圈63和第三壓緊圈64,設于所述管體61內表面與所述容器1連接的內連接螺紋部65,設于所述管體61外表面與所述內連接螺紋部65同一端的連接圈,所述連接圈與所述管體61一體成型且所述連接圈外表面設有與所述外部硬管連接的外連接螺紋部66。所述管體61與所述第一壓緊圈62、所述第二壓緊圈63和所述第三壓緊圈64連接處設有第一環形凹槽、第二環形凹槽和第三環形凹槽,所述第一壓緊圈62、所述第二壓緊圈63和所述第三壓緊圈64與所述管體61連接處分別設有與所述第一環形凹槽、第二環形凹槽和第三環形凹槽配合使用的第一環形凸起、第二環形凸起和第三環形凸起。
連接件安裝時,先將內部軟管的排水口從沒有內連接螺紋部65的一端套在管體61外側,然后通過第三壓緊圈64將內部軟管與管體61壓緊,并使內部軟管的排水口預留一部分邊緣朝第一壓緊圈62端翻轉并通過所述第一壓緊圈62將內部軟管與管體61壓緊,最后再使內部軟管的排水口預留一部分邊緣朝第二壓緊圈63端翻轉并通過所述第二壓緊圈63將內部軟管與管體61壓緊,可將內部軟管與連接件牢牢固定,密封性好。接著將連接件的一端通過外連接螺紋部66與外部硬管固定,最后將連接件的一端通過內連接螺紋部65與容器1固定。通過該連接件的結構進一步提高了排水部件6的密封性能。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