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富硒地耳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地耳為藍藻門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nostoscommunevauch)的藻體,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生長范圍很廣,適應性很強。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為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有一種特有的爽適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涼拌、餾、燴、作羹等。地耳,學名叫“普通念珠藻”,別名很多,有的地區(qū)稱作地軟、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地見皮、地錢、巖衣,也有人稱作天仙菜、綠菜等。
硒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營養(yǎng)素,人體本身的硒總含量約為6-20mg。硒遍布各組織器官和體液,腎中濃度最高,對提高免疫力和預防癌癥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富硒地耳的種植方法,解決了富硒地耳的人工栽培問題。
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富硒地耳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在春末選取雜草含量為10%-30%的肥沃土地;然后挑選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野生地耳切割成3cm大小的片狀;將切好的片狀地耳一端埋入土壤中1cm,每平米種植30-60穴;取地表土進行過篩,按每5份土中加入1份干羊糞進行均勻攪拌混合,然后對地耳進行覆蓋1cm;每平米噴施含硒濃度為1g/l的富硒肥300ml-500ml;每天噴水2次,連續(xù)3天;然后覆蓋3cm稻草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稻草濕度在30%;50天后可用夾子進行采收。
進一步的上述方法中土地雜草含量為25%。
進一步的播種時每平米種植45穴。
進一步的每平米噴施濃度為1g/l的富硒肥350ml。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中的富硒地耳種植方法操作簡單,產量更高,每平米產量可達200g。進一步的富硒含量更加適合人體需求,營養(yǎng)價值更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1一種富硒地耳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在春末選取雜草含量為10%的肥沃土地;然后挑選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野生地耳切割成3cm大小的片狀;接下來將切好的片狀地耳一端埋入土壤中1cm,每平米種植30穴;營養(yǎng)豐富的地表土進行過篩,按重量計每5份土中加入1份干羊糞進行均勻攪拌混合,然后對地耳進行覆蓋1cm;比如100kg土時干羊糞重量為20kg;然后每平米噴施含硒濃度為1g/l的富硒肥300ml;每天噴水2次,連續(xù)3天,保持土壤濕潤;3天后對種植地耳土壤進行表面覆蓋3cm稻草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稻草濕度在30%左右;50天后觀察情況基本可以進行采收了,采收時可用夾子進行采收,一來便于拾取,進一步不會破壞地耳持續(xù)生長。
實施例2種富硒地耳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在春末選取雜草含量為25%的肥沃土地,也可選取雜草含量為30%的土地;然后挑選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野生地耳切割成3cm大小的片狀;接下來將切好的片狀地耳一端埋入土壤中1cm,每平米種植45穴;營養(yǎng)豐富的地表土進行過篩,按重量計每5份土中加入1份干羊糞進行均勻攪拌混合,然后對地耳進行覆蓋1cm;比如使用100kg土時干羊糞重量為20kg;然后每平米噴施含硒濃度為1g/l的富硒肥350ml;每天噴水2次,連續(xù)3天,保持土壤濕潤;3天后對種植地耳土壤進行表面覆蓋3cm稻草每天噴水一次保持稻草濕度在30%左右;50天后觀察情況基本可以進行采收了,采收時可用夾子進行采收,一來便于拾取,進一步不會破壞地耳持續(xù)生長。雜草25%的含量可以滿足地耳的營養(yǎng)所需,并且不會因過多的雜草而反過來影響地耳的生長。每平米種植45穴,可以保證此時的營養(yǎng)密度下地耳產量達到最高。每平米平均產量可達到200g,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植方法產量120g左右明顯高出很多。
實施例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每平米噴施濃度為1g/l的富硒肥350ml??梢詽M足人體對硒含量的需求,也不至于造成硒元素浪費污染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