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茯苓竹蓀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量份的原料:茯苓:200~400份、竹蓀:200~400份、紅豆:200~400份、大棗:100~200份、枸杞:50~80份、白術:15~20份、白芷:15~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竹蓀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量份的原料:茯苓:300份、竹蓀:300份、紅豆:300份、大棗:160份、枸杞:60份、白術:18份、白芷:16份。
3.一種茯苓竹蓀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各組分的原料制備茯苓竹蓀口服液,其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1)先將竹蓀洗凈,切片、烘干,用膠體磨進行超微粉碎,過300~500目篩,然后將磨細粉體按每100g粉劑加入500~600ml的比例加水,然后加熱至100~120℃燜煮20~40min,然后冷卻至室溫;
2)將茯苓、大棗、枸杞、白術、白芷合并,按每500g藥物總質量加入5000~6000ml的比例加水,然后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2~3h,進行固液分離,然后再加入2000~3000ml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煎煮1~2h,進行固液分離后合并兩次的煎液;
3)合并步驟1)與步驟2)中制備的藥液,減壓濃縮使藥液在20℃下的相對密度為1.05~1.12,即得成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合并液在進行減壓濃縮之前添加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