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交通、建筑業的發展,老年人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頸部位發生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是髖部最常見的一類骨折。由于股骨頸骨折在病理生理及生物力學上的特殊性,其治療一直是骨科學研究的重點。傳統的,對于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復位固定,一般采用內鎖定治療方法,使用多根鎖定釘以及鎖定板配合形成加壓鎖定。但是,其安裝到患者股骨時,除多根鎖定釘外,一般還需加裝至少一根固定釘,對患者造成了額外傷害。此外,當打入鎖定釘后,在外力如剪切力、扭力的作用下,經常會出現釘移位現象,甚至會戳破股骨外上象限,有時會出現退釘情況,鎖定效果不佳,且不利于患者康復。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抵抗外力、打入患者體內釘數較少、有利于患者康復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
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包括鎖定板、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以及第三鎖定釘,所述鎖定板的內側表面與股骨大轉子下部形狀相匹配,所述鎖定板上設有傾斜狀結構的第一鎖定孔、第二鎖定孔以及第三鎖定孔,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第三鎖定釘的后端分別在所述第一鎖定孔、第二鎖定孔、第三鎖定孔處與所述鎖定板連接,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第三鎖定釘與所述鎖定板形成三棱錐狀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孔與第二鎖定孔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鎖定孔與第二鎖定孔之間的縱向中心平面為第一對稱面,所述第一鎖定孔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所述第二鎖定孔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所述第三鎖定孔的軸線位于所述第一對稱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鎖定板安裝在股骨上時,所述第一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第二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以及第三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均經過股骨受力中心,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以及第三鎖定釘的前端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鎖定板安裝在股骨上時,所述第一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與第二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的兩側,所述第三鎖定孔的軸線延長線經過股骨受力中心,所述第一鎖定釘與第二鎖定釘的前端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的兩側,所述第三鎖定釘的前端部穿過第一鎖定釘與第二鎖定釘之間并通過股骨受力中心。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孔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1-5°,所述第二鎖定孔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1-5°。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孔與第二鎖定孔位于所述鎖定板的上部,所述第三鎖定孔位于所述鎖定板的下部;或者,所述第一鎖定孔與第二鎖定孔位于所述鎖定板的下部,所述第三鎖定孔位于所述鎖定板的上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孔、第二鎖定孔以及第三鎖定孔的孔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第三鎖定釘的后端分別設有與內螺紋相匹配的后端外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第三鎖定釘分別與所述鎖定板螺紋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以及第三鎖定釘的前端分別設有前端外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以及第三鎖定釘的后端外螺紋的螺距小于其前端外螺紋的螺距。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以及第三鎖定釘均為空心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鎖定板的各邊線均為倒鈍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所述鎖定板安裝在股骨大轉子下部,且其內側表面與股骨大轉子下部形狀相匹配,能夠與股骨緊密貼合。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與第三鎖定釘實際安裝至股骨中時,第一鎖定釘、第二鎖定釘、第三鎖定釘以及與股骨大轉子下部緊密貼合的鎖定板能夠形成三棱錐狀結構,股骨在受剪切力時三根鎖定釘受力方向各不相同,三根鎖定釘與鎖定板相互之間能夠形成制約,鎖定釘不易發生移位、退釘現象。所述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能夠在確保股骨頸復位的情況下有效抵抗外力,且僅需使用三根鎖定釘即可,無需采用多根釘而對患者產生額外傷害,打入患者體內釘數較少,有利于患者康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述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述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的安裝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鎖定板,12、第一鎖定孔,14、第二鎖定孔,16、第三鎖定孔,20、第一鎖定釘,30、第二鎖定釘,40、第三鎖定釘,100、股骨,110、股骨頸,120、股骨大轉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包括鎖定板10、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所述鎖定板10的內側表面與股骨大轉子120的下部形狀相匹配,所述鎖定板10上設有傾斜狀結構的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以及第三鎖定孔16。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的后端分別在所述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第三鎖定孔16處與所述鎖定板10連接,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與所述鎖定板10形成三棱錐狀結構。所述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以及第三鎖定孔16在所述鎖定板10的外側表面上的孔心之間的直線連線形成為三角形,進而使得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與所述鎖定板10形成三棱錐狀結構。鎖定板10的內側表面是指鎖定板10安裝在人體股骨100上時與股骨100接觸的表面,外側表面是指遠離股骨100的表面。本實施例中,所述鎖定板的各邊線均為倒鈍結構。通過對鎖定板的各邊線進行倒鈍處理,鎖定板與患者接觸良好,不會刮傷患者,且結構美觀。
具體的,所述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以及第三鎖定孔16的孔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的后端分別設有與內螺紋相匹配的后端外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分別與所述鎖定板10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前端分別設有前端外螺紋,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后端外螺紋的螺距小于其前端外螺紋的螺距。采用上述結構,連接方便,且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的擰入過程可對骨折端實現加壓。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均為空心釘,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中部開設1-1.5mm的通孔,便于插入克氏針。
一般的,不同人體的股骨大轉子120位置是不同的,而股骨大轉子120下部的輪廓結構基本相同。所述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大轉子120下部,且其內側表面與股骨大轉子120下部形狀相匹配,鎖定板能夠與不同人體的股骨緊密貼合,貼合性能好且適用范圍廣泛。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與第三鎖定釘40實際安裝至股骨中時,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以及與股骨大轉子120下部緊密貼合的鎖定板10能夠形成三棱錐狀結構,建立股小梁的穩定結構,股骨100在受剪切力時三根鎖定釘受力方向各不相同,三根鎖定釘與鎖定板10相互之間能夠形成制約,鎖定釘不易發生移位、退釘現象。所述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能夠在確保股骨頸110復位的情況下有效抵抗外力,且僅需使用三根鎖定釘即可,無需采用多根釘而對患者產生額外傷害,打入患者體內釘數較少,有利于患者康復。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鎖定孔12與第二鎖定孔14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鎖定孔12與第二鎖定孔14之間的縱向中心平面為第一對稱面,所述第一鎖定孔12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所述第二鎖定孔14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所述第三鎖定孔16的軸線位于所述第一對稱面上。其中,縱向是指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100上時沿股骨100長度的方向。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后端分別安裝在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與第三鎖定孔16上,因此,第一鎖定釘20與第一鎖定孔12同軸線、第二鎖定釘30與第二鎖定孔14同軸線、第三鎖定釘40與第三鎖定孔16同軸線。
采用上述結構,一方面,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位置關系符合股骨力學特性,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第三鎖定釘40以及鎖定板10形成的三棱錐狀結構更加穩固,能夠在確保股骨頸110復位的情況下有效抵抗外力、不易退釘;另一方面,第一鎖定釘20安裝在第一鎖定孔12上時向第一對稱面偏置,第二鎖定釘30安裝在第二鎖定孔14上時向第一對稱面偏置,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實際安裝擰入股骨時,不會戳破股骨頸110處的骨密質,也不會戳穿股骨100,使用安全、不會給患者產生額外傷害,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定孔12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1-5°,所述第二鎖定孔14的軸線朝向所述第一對稱面偏置1-5°,可防止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戳破股骨100的外側,并使第一鎖定釘20與第二鎖定釘30的前端靠近股骨受力中心。此外,也能夠防止第一鎖定釘20與第二鎖定釘30偏置太大而相互干涉。所述股骨受力中心是指抗張力骨小梁與抗壓力骨小梁的結點處。
本實施例中,所述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100上時,所述第一鎖定孔12的軸線延長線、第二鎖定孔14的軸線延長線以及第三鎖定孔16的軸線延長線均經過股骨受力中心,所述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前端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處。從側面上看三根鎖定釘顯示為三角固定結構,從空間上看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均指向股骨受力中心,且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前端又不超過股骨受力中心,一方面,三根鎖定釘能夠承受各個方向的剪切力與扭力,與鎖定板10形成的三棱錐狀結構穩固性更強,鎖定釘不易發生位移、不易退釘;另一方面,三根鎖定釘均遠離了股骨的外上象限,不會發生戳穿股骨的情況,不會給患者造成傷害。
所述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的結構可以為反品結構,也可以為正品結構。所述第一鎖定孔12與第二鎖定孔14位于所述鎖定板10的上部,所述第三鎖定孔16位于所述鎖定板10的下部,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100上時,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以及第三鎖定孔16在所述鎖定板10的外側表面上的孔心連線為倒立的三角形,即為反品結構。所述第一鎖定孔12與第二鎖定孔14位于所述鎖定板10的下部,所述第三鎖定孔16位于所述鎖定板10的上部,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100上時,第一鎖定孔12、第二鎖定孔14以及第三鎖定孔16在所述鎖定板10的外側表面上的孔心連線為正立的三角形,即為正品結構。實際使用所述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時,可根據骨折線與水平面的夾角大小來選取采用反品結構還是正品結構。具體的,若骨折線與水平面夾角大于45°,可采用反品結構的股骨頸骨折鎖定固定裝置,若骨折線與水平面夾角小于45°,可采用正品結構的股骨頸110骨折鎖定裝置,進而使較多的鎖定釘盡量垂直于骨折線,提高抗剪切的能力,增加骨折固定的穩定性。本實施例所述的股骨頸110骨折鎖定裝置可根據患者實際骨折線的走向選擇結構,應用靈活,骨折固定的穩定性好。
實施例二
本實施與實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實施例一中的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以及第三鎖定釘40的前端均位于股骨受力中心處。而本實施例中,如圖3、圖4所示,所述鎖定板10安裝在股骨100上時,所述第一鎖定孔12的軸線延長線與第二鎖定孔14的軸線延長線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的兩側,所述第三鎖定孔16的軸線延長線經過股骨受力中心,所述第一鎖定釘20與第二鎖定釘30的前端分別位于股骨受力中心的兩側,所述第三鎖定釘40的前端部穿過第一鎖定釘20與第二鎖定釘30之間并通過股骨受力中心。三根鎖定釘安裝在股骨100上后,從側面上看三根鎖定釘顯示為三角固定結構,從空間上看第一鎖定釘20、第二鎖定釘30與第三鎖定釘40形成穩固的三棱錐狀結構,能夠在確保股骨頸110復位的情況下有效抵抗外力,不會對患者產生額外傷害,有利于患者康復。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