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關于一種跟骨髓內鎖定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跟骨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骨折,由于跟骨位置和結構的特殊性,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法。而保守治療往往難以達到解剖復位、有效固定,術后長期殘留疼痛。由于跟骨呈不規則的長方體,其中內、外、下、后4個面與毗鄰皮膚,內側有多條血管、肌腱和神經通過,不適合作為手術入路。常用的手術方法是跟骨骨折外側壁鋼板內固定術,這種外側入路固定術后常發生以下問題:①皮膚淺表壞死、感染;②深部感染至骨髓炎;③腓骨長短肌腱斷裂;④腓腸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導致臨床上受到一定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跟骨髓內鎖定固定裝置,其采用小切口,最大程度減少對跟骨血運的破壞,不易導致皮膚壞死的,并且保證了跟距關節面骨塊的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跟骨髓內鎖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釘,所述主釘上沿軸向間隔地開設有三個以上鎖釘孔,其中位于中間位置的一個所述鎖釘孔與水平線成20°夾角,以使之指向跟骨載距突方向;其余的所述鎖釘孔為水平方向且分布于中間所述鎖釘孔的兩側,一側所述鎖釘孔置于跟距關節面下,另一側所述鎖釘孔置于跟骨后側;鎖釘,所述鎖釘的數量與所述鎖釘孔的數量相同,并與所述鎖釘孔一一對應地螺紋連接。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主釘的尾部設置有用于連接瞄準架固定螺栓的螺栓孔。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鎖釘采用六角螺釘,其前半段為螺紋段,后半段為光滑的直桿。
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采用跟骨髓內固定方式,只需從跟腱止點下方切一個約1cm小切口及跟骨外側5個0.5cm的小切口,最大程度減少對跟骨血運的破壞,不會發生皮膚壞死。2、本發明采用鎖釘與主釘鎖定設計,更能提高骨折固定的穩定性,有效維持跟骨解剖形態。3、本發明將1#、2#、3#鎖釘置于跟距關節面下,4#、5#鎖釘置于跟骨后側,特別是3#鎖釘指向跟骨載距突方向,加強了跟距關節面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主釘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鎖釘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與鎖釘瞄準器結合后的使用狀態圖;
圖4為本發明與跟骨固定后的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然而應當理解,附圖的提供僅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它們不應該理解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一主釘1和五個鎖釘2,主釘上沿軸向間隔地開設有1#、2#、3#、4#、5#五個鎖釘孔3,其中1#、2#、4#、5#鎖釘孔3為水平方向,且1#、2#鎖釘孔3置于跟距關節面下,4#、5#鎖釘孔3置于跟骨后側;3#鎖釘孔3與水平線成20°夾角,以使3#鎖釘孔3指向跟骨載距突方向。主釘1的尾部設置有用于連接瞄準架固定螺栓的螺栓孔4。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鎖釘2采用六角螺釘,其前半段為螺紋段,后半段為光滑的直桿。
本發明在使用時,采用跟骨髓內固定方式,在閉合復位后采用跟骨后側小切口向跟骨軸向打入導針,鉆孔擴髓,放置主釘1;然后通過與主釘1尾部相連的鎖釘瞄準器5分別向骨折遠近端打入鎖釘2,實現對骨折部位的固定。
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其中各部件的結構、連接方式和制作工藝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