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運動器材及其附加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跳床設備及圍網裝置。
背景技術:
跳床為近年來流行的運動器材,亦十分受小朋友喜愛,然而,由于小朋友肢體協調發展尚未完善,因此,通常會加裝圍網以避免小朋友摔出跳床而受傷,而為了避免小朋友由圍網的下緣與跳床的間隙間滾落,目前一般是如美國專利第US 20130005537A1(參閱圖1)、US 20140221162A1所示,在圍網11的下緣及跳床12的對應位置分別設置復數穿孔13、14,并利用一綁線15上下交替穿過圍網11及跳床12的穿孔13、14以封閉該圍網11下緣與跳床12間的空隙,而在拆除時,同樣需將該綁線15依穿線順序抽出該等穿孔13、14才能分離該圍網11與跳床12,此種組裝方式不論在組裝及拆除時均需花費不少時間且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組裝方便快速的跳床設備。
于是,本新型跳床設備,包含一跳床裝置、一圍網裝置,及復數卡扣裝置。
該跳床裝置包括一基架、復數彈簧,及一跳布,該等彈簧環繞該跳布的邊緣間隔設置,且每一彈簧的兩端分別連結該跳布及該基架。
該圍網裝置包括一設置于該跳床裝置的網架,及一設置于該網架的網布。
該等卡扣裝置環繞該網布下緣間隔設置,且每二相鄰的彈簧間設置有至少一卡扣裝置,每一卡扣裝置包括一設置于該跳床裝置的第一卡扣部,及一設置于該網布下緣的第二卡扣部,該第一卡扣部與該第二卡扣部可脫離地結合,以可拆卸地連結該網布下緣與該跳床裝置。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組裝方便快速的圍網裝置。
于是,本新型圍網裝置,適用于一包括一基架、復數彈簧、及一跳布且設置有復數第一卡扣部的跳床裝置,該等彈簧環繞該跳布的邊緣間隔設置,且每一彈簧的兩端分別連結該跳布及該基架,該等第一卡扣部環繞該跳布間隔設置。
該圍網裝置包含一設置于該跳床裝置的網架、一設置于該網架的網布,及復數第二卡扣部。
該等第二卡扣部分別對應該等第一卡扣部環繞該網布下緣間隔設置于該網布下緣,且每二相鄰的彈簧間設置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該第二卡扣部與該第一卡扣部可脫離地結合,以可拆卸地連結該網布下緣與該跳床裝置。
本新型的功效在于:由于該跳床裝置、該網布下緣對應設置該等卡扣裝置,可加強該網布下緣與該跳床裝置間的結合強度,消除該網布下緣與該跳床裝置間的空隙以避免小朋友滾落受傷,且當組裝及拆除該跳床裝置與該圍網裝置時,可以方便快速地卡扣及拆開,達到組裝方便快速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一種跳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新型跳床設備的一實施例的一俯視示意圖;
圖3是該實施例的一側視示意圖;
圖4是該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該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仰角組合示意圖。
上述說明書附圖中標記說明如下:
2···········跳床裝置 34·········防護部
21···········基架 341········第一防護卡扣
22··········彈簧 342········第二防護卡扣
23··········跳布 4·········卡扣裝置
3···········圍網裝置 41·········第一卡扣部
31··········網架 42·········第二卡扣部
32··········網布 5·········定位裝置
33··········拉鏈部 51·········第一定位部
331··········開放端 52·········第二定位部
332··········閉合端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2、圖3及圖4,本新型跳床設備的一實施例,包含一跳床裝置2、一圍網裝置3、復數卡扣裝置4,及一定位裝置5。
該跳床裝置2包括一基架21、復數彈簧22,及一跳布23,該等彈簧22環繞該跳布23的邊緣間隔設置,且每一彈簧22的兩端分別連結該跳布23及該基架21。
該圍網裝置3包括一設置于該跳床裝置2的網架31、一設置于該網架31且呈矩形的網布32、一設置于該網布32相反兩側邊并用以可分開地連結該網布32相反兩側邊的拉鏈部33,及一設置于該網布32的防護部34。
該拉鏈部33具有一開放端331及一閉合端332。
該防護部34設置于該網布32鄰近該拉鏈部33的閉合端332處,且具有分別設置于該拉鏈部33兩側的一第一防護卡扣341及一第二防護卡扣342,該第一防護卡扣341與該第二防護卡扣342可脫離地扣合,以可解除地防止該拉鏈部33脫開。
該等卡扣裝置4環繞該網布32下緣間隔設置,較佳是為等間隔設置,于本實施例中,每二相鄰的彈簧22間設置一卡扣裝置4,但可依實際需求的結合強度增加每二相鄰彈簧22間的卡扣裝置4的數量,不以此為限。
參閱圖4及圖5,每一卡扣裝置4包括一設置于該跳布23周緣處下方的第一卡扣部41,及一設置于該網布32下緣的第二卡扣部42,該第一卡扣部41與該第二卡扣部42可脫離地結合,以可拆卸地連結該網布32下緣與該跳床裝置2。
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卡扣部41為母卡扣,該第二卡扣部42為公卡扣,因此,以達到可快速扣合的效果,但該第一卡扣部41亦可為一套環,而該第二卡扣部42為對應的一公卡扣及一母卡扣,使用時將該第二卡扣部42的公卡扣及對應的母卡扣穿過該套環后扣合,同樣可以達到快速扣合的效果,其中,該第一卡扣部41及該第二卡扣部42的架構皆可互換設置,并不限于此。
該定位裝置5包括一設置于該網布32下緣的第一定位部51,及一設置于該跳床裝置2的第二定位部52,于該第一定位部51及該第二定位部52位置對應時,每一第一卡扣部41與對應的第二卡扣部42亦位于可卡扣的位置。
于本實施例中,是直接使用該拉鏈部33及其中一彈簧22分別作為該第一定位部51及該第二定位部52,于該拉鏈部33位置對應于其中一彈簧22時,每一第一卡扣部41與對應的第二卡扣部42亦位于可卡扣的位置,如此,即可快速定位以進行卡扣,但該第一定位部51及該第二定位部52亦可以為另外設置的紅線標記或是其他明顯可對應的標記,并不限于此。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本實施例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由于該跳床裝置2、該網布32下緣對應設置該等卡扣裝置4,可加強該網布32下緣與該跳床裝置2間的結合強度,消除該網布32下緣與該跳床裝置2間的空隙以避免小朋友滾落受傷,且當組裝及拆除該跳床裝置2與該圍網裝置3時,可以方便快速地卡扣及拆開,達到組裝方便快速的功效。
二、由設置該定位裝置5,并令該第一定位部51及該第二定位部52位置對應時,每一第一卡扣部41與對應的第二卡扣部42亦位于可卡扣的位置,可以令用戶在組裝時可以快速將該網布32與該跳床裝置2定位到適合組裝的位置,因此可以再提升組裝的便利性及速度。
而由直接設計該拉鏈部33及其中一彈簧22作為該定位裝置5,可以在不額外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即達成上述提升組裝便利性及速度的功效。
三、由在每二相鄰的彈簧22間設置有至少一卡扣裝置4,并將該等卡扣裝置4等間隔設置,可以加強該網布32下緣與該跳床裝置2間的結合強度,避免受到小朋友拉扯而松脫,故能加強該跳床設備的使用安全性。
而由設計將該第一卡扣部41設置于該跳布23周緣處下方,在組裝時,須將該第二卡扣部42繞到該跳布23下方以進行扣合,如此,可以使組裝后的該等卡扣裝置4是位于該跳布23下方,因此當用戶在該跳床裝置2上活動時,并不會碰撞到該等卡扣裝置4而受傷或是因碰撞而使該等卡扣裝置4意外松脫,故能提升使用安全性。
四、由于鄰近該拉鏈部33的閉合端332處設置該防護部34,可以防止該拉鏈部33受小朋友拉扯而脫開,故能避免該網布32松脫掉落,具有加強該跳床設備的使用安全性的功效。
綜上所述,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