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
背景技術:
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具有節約建筑材料、減輕自重、整體性好、結構強度高的優點。但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需要進行大量的支、折模板和配套工具式支承系統,工程量大,操作復雜,一般需要專門的木模技術工人,模板多,成本高,施工周期長,澆灌混凝土后,拆除模板費時費工。同時,全現澆混凝土空心樓板下翼緣厚度較薄,澆筑混凝土時,下翼緣易出現氣泡、空洞等不密實問題,影響樓板質量。此外,混凝土澆筑時,空箱體會受到較大浮力,向上浮動,因此需要在鋼筋與空箱體之間加設墊塊定位,才能保證上翼緣的厚度,因此,保證空心樓板質量難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省去支、拆模板和配套工具式支承系統,極大減少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提供施工效率,節省建筑材料,大幅減輕自重,受力更合理,結構強度高,質量好。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包括底板和頂板,底板為預制底板,頂板為帶肋梁的現澆頂板,底板和頂板兩者疊合裝配而成。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預制底板內設置有縱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和橫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所述的現澆頂板內設置有縱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和橫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現澆頂板的肋梁包括橫向肋梁和縱向肋梁,兩者與現澆頂板一起由現澆混凝土整體成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現澆頂板的肋梁內設置有肋梁頂部配筋、肋梁底部配筋和肋梁箍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肋梁箍筋底端預埋在預制底板內或者置于預制底板上面。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帶肋的現澆頂板的肋梁與肋梁之間的空間內填充空心盒或者輕質材料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空心盒為GBF空心盒,所述輕質材料體為泡沫體。
優點和有益效果:
1、減輕建筑物自重,因樓板自重占建筑物自重的30-40%。因此,樓板自重減輕,支撐樓板的梁、柱及基礎的截面減小,自重減輕;
2、減小荷載效應,自重減小則豎向荷載減小;自重減小,地震力減小;
3、荷載效應小,使鋼筋截面尺寸及配筋減小;節省鋼材,節能降耗;
4建筑物造價低;
5.施工工作量大大減少,節省大量模板和配套支承工具,施工難度降低,施工周期減短,作業效率大幅提高;
6、外形美觀,不需要吊頂,保溫節能,隔音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平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中的B-B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2—肋梁,3—預制底板,4—現澆頂板,5—縱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6—橫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7—縱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8—橫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9—肋梁頂部配筋,10—肋梁底部配筋,11—肋梁箍筋,12—空心盒或輕質材料體。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圖3,本發明的一種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包括底板和頂板,底板為預制底板,頂板為帶肋梁的現澆頂板,底板和頂板兩者疊合裝配而成,所述的預制底板內設置有縱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和橫向預制底板構造鋼筋,所述的現澆頂板內設置有縱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和橫向現澆頂板構造鋼筋,所述的現澆頂板的肋梁包括橫向肋梁和縱向肋梁,兩者與現澆頂板一起由現澆混凝土整體成型。所述現澆頂板的肋梁內設置有肋梁頂部配筋、肋梁底部配筋和肋梁箍筋,所述的肋梁箍筋底端預埋在預制底板內或者置于預制底板上面,所述帶肋的現澆頂板的肋梁與肋梁之間的空間內填充空心盒或者輕質材料體,所述的空心盒為GBF空心盒,所述輕質材料體為泡沫體。
實施例:疊合裝配式混凝土密肋樓板其現澆頂板的現澆厚度50~100mm,預制板底厚度60~100mm,中間泡沫箱體尺寸為500x500~900x900mm,縱肋寬150~200mm,橫肋寬150~200mm。施工過程中,通過預制底板與中間泡沫箱體形成樓板底模,上部鋼筋安裝后澆筑混凝土形成密肋樓板,去掉了大部分處在受拉處的混凝土,所余部分以“工”“T”形梁承受豎向荷載,受力更合理,大幅減輕了樓板自重,節省模板,鋼筋和混凝土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