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樁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
背景技術:
一條模具內同時生產多節管樁,接頭位置的兩端張拉螺絲距離很近,拆除時不能使用機械工具,需將接頭間的距離拉開,拆除張拉螺絲后需將管樁移開操作位置。傳統的做法是將相鄰兩節樁人工滾動管樁,使之相互錯開。這種方法費工費力,工效不高。拆除張拉螺絲后的管樁在操作位置吊裝,干擾了前一工序的生產,不利于工人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大大提高安全性的管樁移動翻轉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包括:支架、安裝于支架一側的管樁滾動支架及安裝于支架上的數個移動機構及數個翻轉機構,所述支架包括呈長條形設置的第一支架及呈長條形設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呈平行設置,所述移動機構包括架設于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之間的管樁縱向移動管軸及用于驅動管樁縱向移動管軸轉動的電機及減速機,所述第一支架上設有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第二軸承座,所述管樁縱向移動管軸分別架設于第一軸承座及第二軸承座上,所述翻轉機構包括翻樁手臂支座、翻樁手臂及用于驅動翻樁手臂的氣缸,所述翻樁手臂支座設置于第一支架的上方并與第一支架相固定,所述翻轉手臂的一端與翻樁手臂支座之間通過鉸鏈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氣缸設置于翻轉手臂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翻轉手臂呈L型設置,所述翻轉手臂包括與翻轉手臂支座相連接的基部及自基部彎折延伸的折彎部,所述基部與折彎部之間通過圓弧部過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減速機的輸出軸與管樁縱向移動管軸之間通過齒輪傳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的管樁移動翻轉裝置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避免吊裝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管樁移動翻轉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管樁移動翻轉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1及圖2中:1、支架,10、第一支架,100、第一軸承座,11、第二支架,110、第二軸承座,2、管樁滾動支架,3、移動機構,30、管樁縱向移動管軸,31、電機,32、減速機,33、齒輪,4、翻轉機構,40、翻樁手臂支座,41、翻樁手臂,410、基部,411、折彎部,412、圓弧部,42、氣缸,43、鉸鏈。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及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管樁移動翻轉裝置,其由支架1、管樁滾動支架2、數個移動機構3及數個翻轉機構4等幾部分組成。
其中,所述管樁滾動支架2設置于支架1的一側,其上表面為傾斜面,用于將管樁推離操作區。
所述支架1包括呈長條形設置的第一支架10及呈長條形設置的第二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10與第二支架11呈平行設置,所述第一支架10及第二支架11均由型材制成,所述第一支架10的高度與第二支架11的高度相同。
所述移動機構3包括架設于第一支架10與第二支架11之間的管樁縱向移動管軸30及用于驅動管樁縱向移動管軸30轉動的電機31及減速機32,所述減速機32的輸出軸與管樁縱向移動管軸30之間通過齒輪33傳動。所述第一支架10上設有第一軸承座100,所述第二支架11上設有第二軸承座110,所述管樁縱向移動管軸30分別架設于第一軸承座100及第二軸承座110上。
所述翻轉機構4包括翻樁手臂支座40、翻樁手臂41及用于驅動翻樁手臂41的氣缸42,所述氣缸42設置于翻轉手臂41的下方。所述翻樁手臂支座40設置于第一支架10的上方并與第一支架10相固定,所述翻轉手臂41的一端與翻樁手臂支座40之間通過鉸鏈43連接。所述翻轉手臂41呈L型設置,所述翻轉手臂41包括與翻轉手臂支座40相連接的基部410及自基部410彎折延伸的折彎部411,所述基部410與折彎部411之間通過圓弧部412過渡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管樁移動翻轉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啟動電機,管樁縱向移動管軸將管樁縱向移動,然后用氣缸啟動翻轉手臂,翻轉手臂將管樁翻轉至管樁滾動支架上,最后將管樁推離操作區。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中的管樁移動翻轉裝置可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避免吊裝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