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料理機,尤其是一種料理機刀片。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料理機刀片,通常為一平直旋轉刀刃。工作時只能在旋轉平面上對物料進行切割,而隨著離心力的作用,料理機內的物料會不斷上下翻滾形成漩渦,而平面設置的刀具則難以對其進行切割;且料理機內較重、較大的物料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游離于刀具外側,且在料理機杯體壁面的阻擋下往上翻滾,刀片切割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料理機刀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料理機刀片,包括水平設置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間設有與刀軸固接的固定孔,所述基板的兩端延伸出的左、右刀片,所述左、右刀片順著旋轉方向的側壁設有刀刃,所述左刀片包括前部的一階切割段和尾部的二階切割段;其中所述一階切割段相對所述基板水平面成斜度夾角AI,所述斜度夾角AI形成的折痕I與所述基板外側壁的俯向投影夾角為BI;所述二階切割段則相對一階切割段往上傾斜折彎,并與所述基板水平面形成斜度夾角AII,所述斜度夾角AII形成的折痕II與所述基板外側壁的俯向投影夾角為BII;所述右刀片與所述基板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斜度夾角AI為3°至10°。
所述斜度夾角AII為45°至80°。
所述投影夾角BI為45°至90°。
所述投影夾角BII為45°至90°。
所述一階切割段相對旋轉方向相反的側壁設有朝下傾斜折彎的攪拌刀片。
所述攪拌刀片與一階切割段的折痕III垂直于所述折痕I。
所述攪拌刀片與一階切割段水平面之間的攪拌夾角C為20°至6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左刀片上傾斜設置一階切割段和二階切割段,并與水平設置的右刀片配合形成多階式立體刀片結構,能夠對立體范圍內的物料進行切割,提高刀具的切削效率,使物料更為精細、口感細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一種料理機刀片,包括水平設置的基板1,基板1的中間設有與刀軸固接的固定孔8,基板1的兩端延伸出的左、右刀片2、3,左、右刀片2、3順著旋轉方向的側壁設有刀刃4,左刀片2包括前部的一階切割段5和尾部的二階切割段6;其中一階切割段5相對基板1水平面成斜度夾角AI,斜度夾角AI形成的折痕I51與基板1外側壁的俯向投影夾角為BI;二階切割段6則相對一階切割段5往上傾斜折彎,并與基板1水平面形成斜度夾角AII,斜度夾角AII形成的折痕II61與基板1外側壁的俯向投影夾角為BII;右刀片3與基板1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過在左刀片上傾斜設置一階切割段5和二階切割段6,與水平設置的右刀片3配合,形成多階式立體刀片結構,能夠對立體范圍內的物料進行切割,提高刀具的切削效率,使物料更為精細、口感細膩。
斜度夾角AI為3°至10°,使刀刃4主要呈較小斜面切割,使物料在離心作用下的運動軌跡盡量位在該切割區域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切割效率。
斜度夾角AII為45°至80°,使處于外側運動軌跡的較重、較大的物料能夠在二階切割段6的轉動下切割得更為細碎。
投影夾角BI為45°至90°,使二階切割段6的形狀與流體旋轉時的離心力作用方向一致,減小液體對刀具的阻礙作用,從而更為節能環保,工作效率高。
投影夾角BII為45°至90°。
參照圖4,一階切割段5相對旋轉方向相反的側壁設有朝下傾斜折彎的攪拌刀片7,能夠對刀具下側的物料攪拌從而使其翻滾至刀刃轉動區域內,方便切割。
攪拌刀片7與一階切割段5的折痕III 71垂直于所述折痕I 51,使攪拌刀片7的形狀與流體旋轉的方向一致,減小液體對刀具的阻礙作用。
攪拌刀片7與一階切割段5水平面之間的攪拌夾角C為20°至60°,一方面能夠實現對物料的攪拌,另一方面盡量降低液體對刀具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