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學藥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共混與同軸靜電紡載藥納米纖維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藥品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而傳統給藥方式的問題和缺點如藥物利用率低、血藥濃度不穩定、給藥頻繁等也逐漸表現出來。近年來,通過靜電紡絲制備的載藥納米纖維因其小尺寸效應、多功能性、高效性等特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納米纖維在載藥以及藥物緩釋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納米纖維在結構上可以模仿人體細胞外基質EMC,避免排異反應;納米纖維本身的尺寸小,較高的孔隙率、極大的比表面積,使得納米纖維作為良好的藥物載體,能讓藥物更易被人體吸收;靜電紡納米纖維載藥不破壞藥物的活性,能很好地包載藥物;在制備紡絲液和靜電紡過程中,藥物能夠以無定形的形式均勻地分散在納米纖維中,有利于藥物的平緩釋放和吸收利用。另外,基于傳統靜電紡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軸靜電紡技術,為藥物的包載和緩釋提供了更好的載體結構,同軸靜電紡可以制備具有皮芯結構的納米纖維,將藥物包載在纖維的內層,既能很好地貯存藥物,保持藥物活性,又有利于緩解藥物的突釋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共混與同軸靜電紡載藥納米纖維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
共混與同軸靜電紡載藥納米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如下方法:
(1)將m (PVA-SbQ)/m (Zein)為1:1的混合體系4g加入到12g 冰乙酸中,常溫下攪拌2h,制得PVASbQ/Zein前驅體溶液作為同軸紡的外層溶液;
(2)將藥物鹽酸四環素0.5g溶解于10mL無水乙醇溶液中,常溫下攪拌1h,制得鹽酸四環素前驅體溶液作為同軸紡的芯層溶液;
(3)分別將外層和芯層溶液倒入帶有同軸針頭的注射器中,常溫下進行同軸靜電紡絲;
(4)紡絲結束后將所有樣品干燥,即得到共混和同軸紡PVA-SbQ/Zein 載藥納米纖維膜;
(5)然后將纖維膜于紫外燈下照射得到光交聯復合納米纖維膜。
所述的注射器針頭內外層直徑分別為0.51和0.81mm。
所述的步驟(3)同軸靜電紡絲中,滾筒轉速200r/min,紡絲條件為電壓15kV,芯層速度0.5mL/h,外層速度1 mL/h,接收距離20cm。
所述的步驟(4)中干燥的溫度為60℃,干燥時間為12h。
所述的步驟(5)中紫外燈的功率為400W,照射時間為2h。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明采用共混和同軸靜電紡絲制備負載藥物鹽酸四環素的PVA-SbQ/Zein 復合納米纖維膜。通過紅外進行觀察,同軸靜電紡復合納米纖維較靜電紡復合納米纖維力學性能更佳。藥物釋放行為比較可以得出同軸靜電紡載藥PVA-SbQ/Zein 納米纖維藥物緩釋效果更好,該復合納米纖維在藥物緩釋和創傷敷料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共混與同軸靜電紡載藥納米纖維的制備方法,采用如下方法:
(1)將m (PVA-SbQ)/m (Zein)為1:1的混合體系4g加入到12g 冰乙酸中,常溫下攪拌2h,制得PVASbQ/Zein前驅體溶液作為同軸紡的外層溶液;
(2)將藥物鹽酸四環素0.5g溶解于10mL無水乙醇溶液中,常溫下攪拌1h,制得鹽酸四環素前驅體溶液作為同軸紡的芯層溶液;
(3)分別將外層和芯層溶液倒入帶有同軸針頭的注射器中,常溫下進行同軸靜電紡絲;
(4)紡絲結束后將所有樣品干燥,即得到共混和同軸紡PVA-SbQ/Zein 載藥納米纖維膜;
(5)然后將纖維膜于紫外燈下照射得到光交聯復合納米纖維膜。
其中,所述的注射器針頭內外層直徑分別為0.51和0.81mm。所述的步驟(3)同軸靜電紡絲中,滾筒轉速200r/min,紡絲條件為電壓15kV,芯層速度0.5mL/h,外層速度1 mL/h,接收距離20cm。所述的步驟(4)中干燥的溫度為60℃,干燥時間為12h。所述的步驟(5)中紫外燈的功率為400W,照射時間為2h。
納米纖維平均直徑為(345±59)nm纖維表面光滑,沒有串珠,在此基礎上負載藥物鹽酸四環素得到共混靜電紡載藥PVA-SbQ/Zein,纖維表面更光滑平整,纖維平均直徑變大約為(765±21)nm,這是由于負載藥物后紡絲液的粘度和電導率改變導致的。采用同軸靜電紡制備的以藥物為芯層聚合物為外層的載藥PVA-SbQ/Zein纖維直徑更大,甚至達到微米級,而且纖維不均率很高,這是由于噴絲頭端芯外層復合液滴被牽伸時不穩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