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靜電紡絲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靜電紡絲裝置。
背景技術:
靜電紡絲是一種特殊的纖維制造工藝,聚合物溶液或熔體在強電場中進行噴射紡絲,在電場作用下,針頭處的液滴會由球形變為圓錐形(即“泰勒錐”),并從圓錐尖端延展得到纖維細絲,這種方式可以生產出納米級直徑的聚合物細絲,這一技術現在廣泛應用與紡織領域,傳統的靜電紡絲裝置在收集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收集后的線圈不緊實,從而導致后期的使用會出現纏線的情況,且傳統的靜電紡絲裝置產生的纖維絲固化時間較長,在收集時纏繞的拉伸力易使纖維絲變形,從而導致纖維絲的直徑不均勻,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靜電紡絲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靜電紡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靜電紡絲裝置,包括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表面通過支架分別安裝有紡絲發生器、輸送平臺、冷卻裝置和收集裝置,所述紡絲發生器位于輸送平臺的一端上側,且紡絲發生器與輸送平臺之間安裝有紡絲電極,所述紡絲電極電連接高壓發生器,所述冷卻裝置位于輸送平臺的另一端上側,所述收集裝置位于冷卻裝置的一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裝置的下端均勻設有噴頭,所述噴頭通過管道連接有設于冷卻裝置內的氣泵,所述氣泵通過管道連接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通過管道與冷卻裝置的外側連通;
所述收集裝置包括收集輥和壓輥機構,所述壓輥機構位于收集輥與輸送平臺之間,所述壓輥機構包括定輥、動輥和支撐架,所述定輥通過軸與支撐架固定連接,所述動輥通過軸穿插內置于支撐架留有的軌道槽內,且動輥的兩端通過彈性件與支撐架的側壁連接,所述動輥位于定輥的上側。
優選的,所述噴頭呈矩陣式排列,且噴頭的下端偏向紡絲發生器的一側,且噴頭的下端與輸送平臺的表面呈30度角。
優選的,所述彈性件為彈簧、彈性鋼片或橡膠塊。
優選的,所述輸送平臺的輸送帶為網狀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靜電紡絲裝置采用冷卻裝置的結構對生產的限位絲進行冷卻,縮短纖維絲的固化時間,便于后續的收集而不會發生變形,壓輥機構與收集輥的結構使壓輥機構與收集輥之間的纖維絲處于緊繃狀態,便于纖維絲的收集,以及纖維線圈的后期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A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靜電紡絲裝置,包括工作臺1,工作臺1的表面通過支架分別安裝有紡絲發生器2、輸送平臺3、冷卻裝置4和收集裝置5,輸送平臺3的輸送帶為網狀結構,紡絲發生器2位于輸送平臺3的一端上側,且紡絲發生器2與輸送平臺3之間安裝有紡絲電極6,紡絲電極6電連接高壓發生器7,冷卻裝置4位于輸送平臺3的另一端上側,收集裝置5位于冷卻裝置4的一側,冷卻裝置4的下端均勻設有噴頭41,噴頭41呈矩陣式排列,且噴頭41的下端偏向紡絲發生器2的一側,且噴頭41的下端與輸送平臺3的表面呈30度角,30度角結構不僅能夠提高纖維絲的固化速度,且不易對纖維絲造成損傷,噴頭41通過管道連接有設于冷卻裝置4內的氣泵42,氣泵42通過管道連接有制冷器43,制冷器43通過管道與冷卻裝置4的外側連通,本靜電紡絲裝置采用冷卻裝置4的結構對生產的限位絲進行冷卻,縮短纖維絲的固化時間,便于后續的收集而不會發生變形,
收集裝置5包括收集輥51和壓輥機構52,壓輥機構52位于收集輥51與輸送平臺3之間,壓輥機構52包括定輥521、動輥522和支撐架523,定輥521通過軸與支撐架523固定連接,動輥522通過軸穿插內置于支撐架523留有的軌道槽524內,且動輥522的兩端通過彈性件525與支撐架523的側壁連接,動輥522位于定輥521的上側,彈性件525為彈簧、彈性鋼片或橡膠塊,壓輥機構52與收集輥51的結構使壓輥機構52與收集輥51之間的纖維絲處于緊繃狀態,便于纖維絲的收集,以及纖維線圈的后期使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